《永不下车》第四三九章 经费

    信息极度不畅,在消息不完备的情形下参与一场博弈,造就了当今世界的怪异局势。
    一方面,忌惮毗邻大区的武力,管理员的选择近乎于一致,都会不约而同的调动所有可用资源发展军力。
    另一方面,不管这军力膨胀到怎样的程度,哪怕已远超毗邻大区,信息的匮乏却让其无从得知、至多只能模糊的猜测这一事实,继而,并无勇气发动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结果让世界暂时得享和平。
    和平,甚或战争,这一切只对管理员有意义。
    治下的无数民众,从生到死,除非因能力出色而进入研发队伍,否则就只能一直待在方圆十平方公里的定居点内。
    他们的眼界、认识,迟早会渗透到意识层面,在长期的麻痹教育之下,说不得,无须多长时间就会产生片面而扭曲的认识,将广袤的盖亚彻底遗忘,甚至以为这高墙电网之内的狭小空间,就是整个世界。
    这种认识,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方然却无暇多顾。
    相反,除仰赖ai打理“全产机”和暴力体系,将大多数资源投入军备竞赛的无底洞外,他更关注的还是科研。
    科学,是永生的唯一希望,也是直面死神时唯一堪用的利剑。
    以一个人的力量,发展这庞大而精妙之极的体系,方然并非不自量,而是在深刻认识到今日之世界的非同以往之后,自然而然的选择。
    nep大区,北大陆西侧的一片陆地,仍口一千余万,规模,怎样看也并不算大。
    旧时代的联邦,领土面积近10,000,000平方公里,身为超级大国而有若干仆从国、卫星国,幅员两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北大陆尽在掌控,顶峰时期年gdp接近二十万亿联邦马克,治下人口更多达三亿。
    不论人口,幅员,还是经济体量,今天的nep大区都无法与之相比。
    但,在旧时代的社会体制下,联邦的国力能有多少投入科技研发,投入严肃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就未必能超过今天的nep。
    一国的经济总量,gdp数字,是还算凑合的表征。
    在西历1470年代的巅峰时期,联邦每年投入科研领域的经费,不过占gdp的近3%,几千亿马克的数目似乎十分巨大,但,撇开大量应用性质的所谓“科研”,真正投入基础学科、基础领域的经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联邦产业巨头的研发活动,从智能马桶、到电动车,都一并计入科研经费总投入。
    反观今日的nep,相当于十五亿吨标准煤的总能量攫取值,其中的百分之五,换算成旧时代之联邦马克也有几千亿,则专注于基础研发领域。
    从这一角度分析,撇开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客观限制,今天nep大区的基础研发投入,甚至比旧时代的联邦还要高,在规避大量无实际价值的应用研究、与大量商业与政-治壁垒的重复研究后,成效将会比联邦更高。
    nep大区的科研体系,自底向上,以“数学”和“哲学”作为基石。
    在这之上,重点领域是“基础物理”、“宇宙物理”、“计算与信息”、“量子力学”等围绕数学、物理学的若干学科。
    更上一层的领域,是“应用物理”、“天体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医学”、“算法与运筹”等自然学科,以及专注于整理发掘的“人文艺术”。
    再往上,则是与“全产机”体系紧密结合的偏应用类领域,细分为若干工程门类,也正是从这一层面开始,计算机与ai的组合,越来越多的接替人的工作,进而通过fscim体系将研究者的成果转化、应用到工程技术层面。
    科研体系的任务,在眼前,是为“全产机”提供技术支持。
    长远的目标,则与人类千万年来的目标一脉相承,在已有理论、条件的支撑下,尝试探寻更高远、更深奥、更本质的客观规律。
    不过更本质的客观规律,是否能找到,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头脑、意志和运气,
    还取决于是否有适当的研究条件。
    这一限制,至少在当下的世界,并非nep大区能单独解决。
    在1491年度的研讨会上,方然就已知悉,出于nep大区的自然条件、资源蕴藏与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思维缜密的科学家们提出建议,暂时不开展诸如“可控核聚变”、“深空探测”、“高能粒子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研发地图上的盲区,方然并不乐见,但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譬如“可控核聚变”,且不谈理论上、技术上的困难,在nep大区内是否有丰富的he3等资源,单从研究、设计与实施流程分析,这一领域在可预见的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都无法实现“净产出”。
    说白了,这样一个长远或许有利、短期大量烧钱的研发方向,是决计无法承受的。
    不仅“可控核聚变”研究,在慎重评估后,甚至于人类已掌握的“可控核裂变”与核武器等技术,也被专家们评估为“不具备经济性”。
    这一点,方然起初有所怀疑,但在阅读报告后便打消了疑虑。
    核武器,曾经高悬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威力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看似不言自明、却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刚刚经历过一次全面核战,对这问题,方然很有资格回答。
    从“看门狗”到通用型ai的分析,早有定论,在机器、而非人为主体的全面战争中,核武器的威力相对有限,威力与投资的比值很低,比很类常规武器的费效比都差,并不是一种值得大量装备的武器。
    核武器的威力,单看是十分巨大,但制造、存储、维护和使用的代价也大。
    其引以为傲的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等杀伤手段,乃至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在机器人参战的大环境下,震慑力相对下降。
    出于这种考虑,在制定《中长期科研规划》时,方然只保留寥寥三所核物理研发机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