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活着》第六十五章 亲情和战友情

    <script>p1()</script> ?    一周后的某一天,病房的门推开了,老妈满含泪水,老爹眼圈泛红,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清清老婆,激动而害羞地迎了上去。    “妈,爸,您们来了,一路辛苦了。”    “啊哟,是姗姗儿媳妇吧?真俊啊。”    老妈,收了收眼泪,挤出了一点笑容,慈祥地说。    “是张姗吗?你好,辛苦了。”老爸在背后,严肃地回答。    “嗯,我是张姗,军军念叨了几天了,可把你们盼来了。”    清清老婆笑颜如花。    龚平哥俩,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伯父伯母,您们好”,就告辞出去了。    半小时内,没有人进来。    “军军,儿哪,你伤重不重哟?好点了吗?”妈妈握着我的手,一连串地发问,“你说你,好好的,去惹那些,当官的,有钱的,做什么啊?”    “老婆子我怎么这么命苦啊!”妈妈突然就嚎啕大哭,“儿子、孙子,还有侄孙,都快被人打死了!我这是,遭的什么孽喔!不想活了啊,军儿哟,妈说不让你来东海,不让你来,你还偏要来,现在好了吧?大地方,哪里有咱小老百姓,说理的地方啊?”    “妈妈,你要保重身体,也别太伤心了。”清清老婆,也陪着流泪,“现在,爷爷已经找领导去了。”    “老婆子,别难过!”老爹也哽咽了,“相信这么大个国际化都市,政府的水平!一定会彰显正义和公平的!”    “老东西啊,你还有脸说。”老妈一头白发,看了让我心疼不已,两个月前,二弟电话里还说,妈妈又添了几根银丝,谁知道,这才几天啊,竟然全白了。    历史上,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看来,不全是演义啊!    “三年前,军儿要辞职,下不了决心,那么好的单位,我儿懂事,说父母在,不远游”,老妈轻轻地拍打父亲的后背,“你个老东西倒好!啊,说什么,好男儿志在四方。还牛皮说,像军儿这么大,你已经走遍了全国。”    “妈,你也别怪我爸,是我要走的。”看着老爹被数落,怪可怜的,我赶快劝劝老妈。    “不怪他,怪谁?”老妈泪雨滂沱,“老东西哟。老东西!你这辈子,就是不消停呀”。    妈妈肩膀剧烈耸动,清清老婆,含着泪扶着她。    “从抗美援朝开始,到打印度,打苏联,你哪一次拉下过?咹。”老妈一边哭,一边数落,“每次说你,你还不高兴!说你命大。你知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不知道,我天天都睡不好觉吗?”    唉!老妈数落老爹,咱晚辈最好别劝,越劝越哭,越劝话越多。    有时候,甚至把怎么带我们三兄弟的编年史,都会背诵出来。    老长了!    “啊?你今天,怎么不敢跟我犟嘴了?哎哟,是不是看到儿媳妇了,不好意思,不和我吵了呀?”老妈挺会搞统一战线的,几乎无师自通,她拉着清清的手,“姗姗乖,儿媳妇你来评评理!你公公,就是个好战分子,听到枪响就兴奋。那一年打越南,还想回去参战呢。”    “嗯,这倒是真的。”我也附和着。    “是啊,要不是军儿劝,怕是又去了。还偷偷给老战友打电话呢,你以为老婆子我,眼瞎耳聋啊?当我不知道吗?”    老妈继续哭诉,老爹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    “妈,军军是怎么说的呢?”清清老婆,对我的过去很感兴趣。她停了停眼泪,好奇猫地发问。    后来听她说,老妈来的三个多星期,婆媳俩几乎天天聊到子夜结束。主要就是围绕我展开的,比如,我的童年,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喜怒哀乐,等等吧。    “哦,让我想想。好像是说,对了,想起来了,”    老妈恍然大悟状,亲切地说,“军军说他爸,局长大人,杀鸡焉用牛刀。嗯,我们军军,从小语文就好,7岁就背完了那个什么,三百首。”    “妈,是唐诗三百首吗?”清清老婆,扶着老妈,坐在我的床沿上。老爹被数落了,扭扭捏捏地,坐在离我们远一点的椅子上。    “啊,对的,就是唐诗三百首。”老妈接着说,“军军那时候还小,但他就是会劝,他说,小小的国家,堂弟和表哥这些小年轻去收拾就可以了。不用老英雄出马了!就这,你爸才罢手。”    “哦,军军挺会劝人的嘛!就是呀,又不是什么大国过招,那个小国家还吹牛,什么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清清老婆,眼冒爱星,看了看我。    “是的啊!军军他堂弟,还有大表哥,就让那些人满地找牙了。可惜啊,他堂弟,眼看就要胜利了,还是死了。可怜啊!我可怜的永亮啊!孤儿寡母的,好不容易,永亮来了东海,算有个盼头了,谁知道,那些天打五雷轰的,老天怎么不收了他们呀!睁开眼吧,老天爷啊!”    老妈,又哭天抢地的了。    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妈,这么多年做到了。    “行了,行了吧。儿子伤还没好呢。你哭什么嘛?再说了,那些年,我哪一年不是寄钱回家的!”    老爹看不下去了。    “老东西噢,你好意思说,也不脸红。就说你的老爹,公公婆婆,哪一个不是我伺候走了的。是,你忙,为了国家,我认了。可是,你要说钱,就没意思了!”    老妈又开始新一轮的唠叨。    “你寄回来的钱,大部分,都被公公和我爹,救济了家族里、战死了人的家里。我和军军,我们母子四个,享到你的福了吗?退一万步,我也该参军去,老东西,我寄钱,你来服侍这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的,行吗?”    “嘿嘿!”老爹理屈词穷了,“革命分工不同嘛!啊,不是的,我的意思是,老婆子啊,你是咱老刘家,第一大功臣,行了吧?人家不是说,军功章,有你的一半吗?不对,我今天说的,军功章,我得滴,全是你的!”    “真的吗?你可别不舍得哦”老妈一下不哭了,“不许反悔哟。每次看看你那些军功章,都跟宝贝似的,晃一眼就收起来。哎,老头子,你藏到哪里的呀?我怎么翻也翻不见。”    老妈比老爸小9岁,有时候,还是比我爸有童心的。    “哈哈哈,”老爹狡黠地一笑,“天机不可泄露!不过,看在你这么多年,任劳任怨的份上,这次回去全给你。只是,别弄丢了哦!”    “好啊,好啊,谢天谢地,归我了。”老妈合不拢嘴地笑出了声。    “看你,得意忘形的样子,哎,老婆子,你忘了正事了吧?”    老爹有些心疼,捂了捂腮。但马上,很大度地提醒。    “是哦!乖媳妇,姗姗啊,妈妈要给你个好东西。”    老妈满脸笑意,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红绸子捆扎的檀木盒子,又小心翼翼地启开,双手捧出一个紫绢拴着的物件。    线绳的活结捻开后,里面是一个绿油油的翡翠吊坠,通体透亮,还泛着光。    “妈,太贵重了。我,”清清老婆很感动。    “傻孩子,啥也别说了。来,妈给你戴上。”    老妈慈爱地为清清老婆,围在了羊脂般洁白、嫩滑的脖子上。    “嗯,真配!”老妈眼含笑意,“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老刘家第三代掌门人媳妇了。谢谢你,替我们照顾军军他们爷仨。”    “嗯,妈,还不是应该的嘛!一家人呢。谢谢妈妈,谢谢爸爸!翡翠好美。我好喜欢呀!”    清清老婆谦虚呢。    “哈哈哈,还是我儿媳妇更美!”    老妈大笑。    “妈,别夸了,不好意思啦。”    清清老婆脸红了。    晚上,钱总,不知怎么知道了,非要在东海蓝色梦幻海鲜酒楼,宴请了我爸妈,永亮妈妈,清清老婆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席间,钱总猛夸我和清清老婆,我是没去,清清老婆回来说,她都不好意思了。    “我就是个小秘书,哪里就是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啊?“    “双方的老人家,请放宽心!钱某不才,这么多年,还是认识几个达官贵人的。我老乡的冤屈,一定帮他洗涮!还他清白。”    晚宴后,清清老婆开车,送父母和永亮的妈妈,一个30多岁,看着像40多岁的农村妇女,来病房看望了我,又去妹妹在的市医院,看了儿子和侄儿,然后,就去外滩的那家著名的酒店,“和平饭店”,休息。    清清老婆的爸妈,已经开了一个套房,和一个大床房。    晚上,聊得兴起,清清老婆依依不舍。老妈自告奋勇,帮她给我请假,说她们婆媳俩,要畅谈革命理想,让我别等了,反正,你们小两口有的是时间。    第二天,老妈来看我。清清老婆,送早点给儿子和侄儿去了,老妈泪流满面地叮嘱我,一定要对姗姗好!    “我手脚不太灵,内风湿性关节炎,你知道的。军军啊,你媳妇,她竟然帮我洗澡搓背啊!    说来惭愧呀!我最多只是给你婆婆洗过脚,嗯,最后那次,老人家走了,我才和你二姑,给她老人家洗过一回澡!    唉!老妈这辈子,值了!儿孙争气,媳妇孝顺。    嗯,你可千万千万对人家好啊!不然,我今后到了地下,都要骂你的!你信吗?”    老妈严肃地说道。    老爹也很感动,说,“这下放心了。小日子应该会红红火火的,家和万事兴嘛!”    那段时间,还是让我很感动的,扬子江和小管来看过我后,小管被老同学派来,当了我老爸老妈和我堂弟媳妇的专职司机。    他自己则开着自家买的小车,每天接送自己的媳妇,去灌制唱片和上班。    “哈哈哈,过一段时间,等地产项目启动了,麻烦你来替我们把把关吧。”    临走,老同学还郑重地请求。    有一天,老爹的战友派了一个连长和指导员来请我爹回老部队看看。    我的床前,坐着连长和指导员两个同龄人,和我亲热地交谈和争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连长,指导员,你们看啊。二战时期的德国,虽然给世界人民都造成了巨大伤害,但是仅从军事角度,德军的战术和战斗力都令人惊叹,尤其是德军中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将领,带领他们前期不断取得胜利。    普鲁士民族有优良的军事传统,而且往往是将门虎子,八代祖宗都是当兵的,血液里都有钢铁的味道,而且德国也有完备的现代军事教育体制,所以在整个二战中涌现出很多的德军优秀将领,这也是德国能横扫欧洲的一大原因。    德国公认的名将有三,他们分别是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他们都是当时顶尖的指挥官,虽然他们的结局不是很好,但是这不能抹杀他们军事指挥能力。    装甲军之父——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只是一个陆军大将,军衔不是很高,因此也被军迷戏称为“古大将”。古德里安担任的是装甲集群司令,坦克兵总监等职务,因此也被称为“装甲军之父”。    古德里安绝对称得上是现代装甲战的先驱,有“世界装甲第一将”之称。二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率领坦克军团先是迅速击溃波兰,之后挥师西进,横扫法国,进抵英吉利海峡。古德里安所率领的坦克部队可以说是一把利剑,冲锋在前,总能撕开敌人的防线,可以说如果没有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部队,德国在二战初期的战事也不会那么顺。    古德里安由于在莫斯科战役中惨败,被希特勒撤职,但是后来又被重新起用,但是古德里安与希特勒有很大分歧,所以就再次被免职。二战结束后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后被释放,1954年去世。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这三人中名气也是最小的。二战初期,隆美尔还只是一名小小的师长,但是他的部队猛冲猛打,被称为“魔鬼之师”。后来德国为了挽救不争气的意大利,希特勒把隆美尔派到了北非战场,帮助意大利,在北非战场隆美尔可谓是一战成名,“沙漠之狐”由此诞生。    后来北非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隆美尔败给了盟军统帅蒙哥马利。1944年发生了惊天的暗杀希特勒事件,由于隆美尔与此有关,后被希特勒赐死,念隆美尔在北非战场有功,他的妻小得以保全。    战略大师——曼施坦因    与隆美尔不同,曼斯坦因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他擅长于制定作战计划。德国闪击波兰的作战计划就是他一手制定的。不过,曼斯坦因最惊世的手笔是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    关于如何进攻法国,希特勒主张直接复制一战时期的施里芬计划,正面进攻,以硬碰硬。曼斯坦因提出异议。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我们这一代人难道还比不上上一代人吗?为什么要照本宣科呢?兵贵奇险,不如穿越阿登山区,绕道英法联军主力背后。    由于施里芬计划泄露,希特勒最终批准了曼斯坦因计划。结果,德军出其不意,冒险突进阿登山区,让马奇诺防线变成了一个摆设。只用了不到六个星期的时间,就把曾经不可一世的欧洲霸主法国打趴下了。    作为装甲兵的忠实爱好者,曼斯坦因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坦克师的最大优势就是横冲直撞,机动灵活,不停地进攻,打废敌人,打得敌人毫无反击能力。一旦停止前进,就有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圈。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后,曼斯坦因率领第56装甲军在开战4天内,冲入苏联境内达200公里,让希特勒拍手称快。    有这样杰出的将领,希特勒何愁天下不定?然而,这个将领却对希特勒的指挥提出了可怕的质疑。在苏德战场上,该进攻的时候,希特勒却神经质地让停止前进。该打莫斯科,希特勒却要掉头去**克兰。反复无常,变化莫测,结果德军损失惨重,曼斯坦因的儿子也牺牲了。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评价时说“曼斯坦因元帅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他已经证明了是德国陆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军事指挥官,大家都希望他能够胜任德国陆军总司令一职。”然而,总司令没有当上,1944年3月,曼斯坦因被希特勒解职。    德国战败后,曼斯坦因向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投降。1949年,曼斯坦因被判处18年监禁。3年后被释放。1956年,由于过人的才华,曼斯坦因被联邦德国国防部任命为军事顾问,重操旧业,对抗苏联。1973年,曼斯坦因病逝,终年86岁”。    我滔滔不绝地讲述完这些名将的生平后,和连长,一个1993年的老兵,争论起曼斯坦因指挥的一场最经典的战役,北顿涅茨奇迹。    “大军啊,我来讲述一下战役进程:1941年底的莫斯科会战让开战之初连遭惨败的苏联人找回了一点信心——德军并非不可战胜,起码在冬天如此。于是1942年冬天,他们故伎重演。与去年相比,苏军有了更多的本钱,同时向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的b集团军群发动猛攻。中央集团军群在“防御之狮”莫德尔的活跃下挫败了苏军的“火星”攻势(这也是朱可夫不多的败仗之一),但南方鱼龙混杂的b集团军群就没那么幸运了。苏军的铁流碾过德军第6集团军由“独当一面”的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部队掩护的两翼,将整个第6集团军以及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33万人装进了口袋。    德军突进高加索造就的巨大突出部和绵长侧翼所带来的危机终于随着第6集团军的被围集中、连续、强劲地爆发出来,不但第6集团军危在旦夕,突入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也有可能被装进口袋。事实证明,苏军的战役决策者也确实有这样的雄心。东线德军的南方战线有全面崩溃的危险。    面对如此危局,希特勒于11月下旬从列宁格勒前线将极具战略天才又在实战中被证明善打硬仗恶仗、因为攻克克里米亚半岛而在年中晋升元帅的第11集团军司令埃里奇冯曼施坦因重新召回南方战线,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官。    曼施坦因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1、击破包围圈,营救第6集团军,恢复其与a集团军群以及b集团军群其他部队之间的联系。2、保护整个a集团军群的侧翼和后方安全。    事实上,这两个任务都无疑是在强人所难。因为在这两个任务所涉及的漫长战线上,曼施坦因手中的机动兵力只有区区两个装甲军。如果说营救第6集团军依靠集中兵力机动突击还有一些可行性的话,保护a集团军群的后方则是彻底脱离了实际。这么点兵力要在如此宽阔的区域中抵御苏军锐气正盛的百万雄师,怎么看都是打水漂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这一地区还充斥着大量被苏军击溃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军队,这些“盟军”部队混乱不堪,作战意志和重装备不足,在战线上散播着崩溃和失败的恐慌情绪,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德军自己的阵脚。    面对兵力极大不足的窘境和危急至斯的战局,曼施坦因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让第6集团军突围,以第6集团军本身填补兵力的缺口,同时后退缩短战线,恢复战线上的兵力密度。这是当时保住a集团军群继续前进高加索的“桥头堡”的最可行的办法。    大家可以去看当时的战场态势图,当时的苏军就像是套到a集团军群脖子上的绞索,被围的第6集团军像挡在脖子和绞索之间的那只手一样拼命不让绞索收紧,如果这只手被砍掉,整个a集团军群都可能被勒死,所以曼施坦因决心挽救这只关乎a集团军群命运的手。    但是曼施坦因的率部策应第6集团军突围的建议被希特勒驳回,曼施坦因第一次遭遇了元首那臭名昭著的癖好:“不愿撤退癖”。或许对于当年东线德军的野战司令们而言,希特勒这一无比顽固的癖好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当然,客观地说,希特勒是一个被成功经验所蒙蔽的人——很多德军将领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正是希特勒坚决不准撤退的严令使德军免于在1942年初遭受与拿破仑当年相同的雪崩式溃败。这种经验与他的偏执结合在一起,从1942年年末开始不断创造悲剧。    还有一个成功的经验使希特勒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便是同样发生于1942年初的“迭米扬斯克”战役。当时被苏军包围在迭米扬斯克的第16集团军12万人依靠空运补给支撑了两个月并等到了其他部队的解围。恰好那个“总是坏事儿的胖子”空军司令戈林又在此时跳了出来,大包大揽地接下了为第6集团军空运的任务。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德军运输机部队在迭米扬斯克战役中遭遇的惨重损失尚未恢复过来,而且这次包围圈内有30多万人,还有装甲部队,补给压力是之前的3倍。戈林在对这个任务的具体需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大包大揽把活接下来,却又不认真动员运输力量,而负责具体实施的实干家第4航空军司令里希特霍芬上将获得动员的权限时局势已经不可挽回。    尽管如此,曼施坦因仍然没有放弃努力——起码希特勒还不打算牺牲掉第6集团军,在这一点上两人难得地取得了一致——虽然这对曼施坦因目前面对的危局毫无帮助。希特勒同意向南线增兵纯属远水不解近渴,同盟国的军队也派不上用场——事实上他们不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就不错了。曼施坦因只能依靠手头的两个装甲军开始救援行动——第6集团军的去留姑且不论,先突破包围圈再说!    曼施坦因将手头的机动兵力编成两个战斗群,即:以第48装甲军为核心的“霍利特”战斗群和以第57装甲军为核心的“霍特”战斗群。曼施坦因计划以两个战斗群形成钳形攻势,击破苏军的包围圈,然而攻击还未开始,“霍利特”战斗群就被东北方向攻击过来的苏军压制得动弹不得,“霍特”战斗群只好于12月12日冒着大雪单独突击。“与死神的竞赛”就此开始。    曼施坦因的攻击非常凌厉,势单力孤的“霍特”战斗群仅仅一个星期就于19日突破到了距被围德军仅45公里处,包围圈里和圈外的德军已经可以看见对方发射的信号弹。然而苏军于16日投入了战略预备队,猛攻曼施坦因左翼的“霍利特”战斗群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同时“霍特”战斗群也遭到了苏军新锐力量的阻击,继续突破变得十分困难。曼施坦因切身感受到了来自苏军日益沉重的压力,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辛苦开拓的救援通道正在越来越难以守住,单凭自己手中的力量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换言之,此时已是挽救第6集团军最后的机会。于是曼施坦因鼓起极大的勇气,公然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向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发电命令他率部突围(虽然第6集团军一直是希特勒在亲自指挥,但在名义上该集团军当时隶属于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    45公里的距离对于当时尚有20余万人实力的第6集团军而言绝非不可逾越——尤其是在这个庞大的作战集团要为其自身生存而战的时候。然而长期担任参谋长而非野战部队司令的保卢斯上将并不具备这样的魄力——这与曼施坦因为挽救部队而承担抗命责任的觉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回应无疑令为挽救第6集团军而浴血奋战的顿河集团军群其他部队极其沮丧。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晚年在回忆录中提到此事时均为之抱憾万分,但也都对保卢斯的选择表示理解——他们都相信保卢斯是基于自身部队的虚弱状况和对突围行动可行性的怀疑而做出决定的。当然,这话怎么看都是场面话的成分更多些,大抵是因为尚且秉承着军人矜持的曼施坦因认为公开大肆指责保卢斯并不是妥当的行为,无法明言罢了,作为保卢斯老友的古德里安更是如此。    这样一来,第6集团军的命运已经彻底不在曼施坦因的手里了,但曼施坦因仍然率部在包围圈周围鏖战,苦撑待变,以期保卢斯能够回心转意。然而苏军不会再给曼施坦因更多的时间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早在18日就已经开始溃退,“霍利特”战斗群在曼施坦因麾下全部航空兵的支援下竭尽全力仍然无法阻止苏军的攻势。23日苏军猛将瓦杜丁麾下的先锋部队已经南下180公里,在德军战线上撕开了100公里宽的缺口,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命门”罗斯托夫城顿时门户洞开。    面对如此重大的危机,手中再无预备队可用的曼施坦因只得从“霍特”战斗群中抽出精锐的第6装甲师前去抵挡西北方向狂飙南下的苏军,坚守“通道”的部队已成强弩之末。24日苏军向“霍特”战斗群发起反攻,山穷水尽的“霍特”战斗群抵抗两日后被迫撤退。29日,“霍特”战斗群已经被击退至距斯大林格勒200公里以外的地区,解救第6集团军的希望终于彻底破灭。    事实上曼施坦因已经无暇去管第6集团军的死活了,他正面对着比第6集团军覆灭严重千百倍的危机——无论如何都要挡住突向罗斯托夫的苏军,否则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都将被装进口袋。战事至此,曼施坦因果断放弃了第6集团军,现在他只能希望第6集团军能够尽可能地多抵抗一段时间、多拖住一些苏军部队,使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撤离高加索突出部。    兵单将寡的德军使出了浑身解数拼死抵抗和迟滞苏军,但是战局仍在不断恶化中。1月7日,苏军前锋已经突进到距罗斯托夫仅60公里处,然而希特勒此时仍然没有批准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撤退。面对希特勒的“不愿撤退癖”,忍无可忍的曼施坦因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不撤出a集团军群,顿河集团军群与a集团军群都将遭受和第6集团军相同的命运,那将是“第二个斯大林格勒”。恰逢1月中旬b集团军群其余部队在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攻势中全线崩溃,该集团军群就此被撤销,其麾下部队分别归入顿河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或许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令希特勒多少清醒了一些,或许是第6集团军业已绝望的命运和曼施坦因那“第二个斯大林格勒”的措辞触动了希特勒的神经,希特勒终于在1月27日批准克莱斯特上将带领a集团军群撤出高加索。其中第1装甲集团军将行进400公里抵达曼施坦因所部拼死守卫的罗斯托夫桥头堡并由此撤退,第17集团军则退往塔曼半岛从海上撤回克里米亚。    这次撤退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行动,第1装甲集团军要进行如此长距离的战略机动“蛙跳”到罗斯托夫以东本身就不是易事,如今在敌军的重压下进行有组织的撤退,更是难上加难。事实上,这次撤退“无一日不处在惊涛骇浪之中”。2月2日,包围圈中的第6集团军被最终歼灭,苏军挟大胜之威如潮水般滚滚南下,然而曼施坦因再次展现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韧性,死死守住了险象环生的罗斯托夫桥头堡,使第1装甲集团军得以携带大量技术装备有组织地撤退。后来曼施坦因自己又险些遭到包围,只能由第1装甲集团军回过头来赶走苏军的穿插部队重新建立联系。说实话仗打到这个份上,除了决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以及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就要看运气如何了。曼施坦因率领麾下的部队在这种组织与联系都支离破碎的情况下连续克服了几次这样的危机,总算是成功将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从被包围的危险中解救了出来,使德军40万人奇迹般地全身而退。直到2月14日,德军才放弃了罗斯托夫。而就在2月13日,“顿河”集团军群正式改称“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以及“霍利特”和“肯普夫”两个战斗群。    虽然a集团军群成功撤出卸下了压在曼施坦因心头的一块大石,但当前战局的危机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刚刚撤出的a集团军群并不能立刻成为战斗力,“盟军”的战线和战斗力又都一塌糊涂,战线的缩短并不足以逆转兵力不足的状况。b集团军群被击溃时留下的缺口尚未封住,希特勒从西欧调来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广阔的战线上独木难支,在哈尔科夫被苏军包围,好在“党卫军教父”保罗豪赛尔将军顶住了抗命的压力于2月15日率部突围,为曼施坦因保存了这支新锐的突击力量。此时德军的战略兵力密度仍然低得令人难以忍受,曼施坦因所负责的战线上德军处于1:8的绝对兵力劣势。    经验丰富的曼施坦因并没有被不利的战场态势所动摇,他敏锐地发现各种有利于德军的要素正在不断积累,反败为胜的契机正蕴藏于危机的顶点之中。过去的两个多月中德军各部虽然疲于奔命、几近崩溃,但仍然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事实上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除了成建制歼灭了第6集团军和差点包围两个集团军群以外并没有改变以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胜利模式。而且苏军虽然在战略动员和补充能力上远强于德军,但战役级别的补给保障能力此时还很不足。被巨大胜利多少有些冲昏头脑的苏军统帅部投入庞大的兵力在极为宽广的战线上扩大战果,逐渐使作战行动超过了后勤保障所能支撑的限度,同时不断的突破和追击也大大降低了苏军的兵力密度,形成了很多薄弱的侧翼。苏军的红色铁流看似仍在狂飙突进,实际上却已是强弩之末。    反观德军方面,曼施坦因经过不断的争取,进一步收缩了战线并调整了“霍利特”战斗群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位置,从哈尔科夫突围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加入他的麾下,从高加索撤出的部队经过重组也陆续加入战线,他的手中现在有了更多的机动突击兵力作为预备队。进行反击的条件日益齐备。    2月17日,曼施坦因向视察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希特勒提出了反击的建议并获得了批准。2月19日,曼施坦因投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11个师(其中有7个装甲师)在750架飞机的支援下对冒进的瓦杜丁所部薄弱侧翼进行反击。仅仅两周时间,苏军就有8个军、10个步兵师、5个特种旅在曼施坦因的反击中被击溃,进行冒险突击的波波夫集群基本被德军歼灭。由于德军兵力不足以进行合围,很多苏军得以逃遁。尽管如此,德军仍歼灭苏军3万余人,缴获坦克615辆、火炮354门。    曼施坦因乘胜追击,重创沃罗涅日方面军并将之击退100多公里。3月15日,曼施坦因夺回了哈尔科夫城。曾经全面击溃b集团军群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此时面对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曼施坦因极想乘此机会,与北面的“中央”集团军群一起,对库尔斯克实施突击,围歼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并缩短德军战线。然而面对苏军强大兵力的阻击,德军兵力有限,加之大地已经解冻,“烂泥将军”又开始发威了,曼施坦因不得不在27日停止了进攻,双方的攻防暂时告一段落。    曼施坦因经由此战获得了极高的威望,他力挽狂澜的这一系列行动被称为“北顿涅茨河畔的奇迹”。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与一年以前德军突向高加索的“蓝色行动”开始时相差无几,一切英勇的牺牲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在这一结果面前似乎都显得无济于事”。    “那么各位,你们认为战役后来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连长讲完后,我冷静地问道。    “我认为,是战役后期,德军内部不团结,加上,苏军从美国那里,因为租借法案,获得了大批先进武器。”    指导员来了兴趣。    “哈哈,我不这么认为。”我另辟蹊径。    “我以为,根本原因,是希特勒手伸得太长,后期苏德战场,经常直接越级指挥到师长一级。    你看噢!痛定思痛,曼斯坦因提出了一个主张。他认为,希特勒作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只需要部署总体战略,不必事必躬亲,不必过问前线具体军事指挥,不要干涉前线将军的工作,要放手让前线将军去打好自己的仗。曼斯坦因还提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关键是消灭苏军主力。希特勒却顽固地要求寸地必争,每一个阵地都必须捍卫到最后一个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希特勒非但拒不接受曼斯坦因的建议,还恨死了曼斯坦因。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希特勒很快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哈哈哈,保留自己的观点吧!我们不争论了。只是想想,他日若能亲自领兵,能否有所借鉴,创造奇迹呢?”    等我讲完自己的观点,连长非常神往地说。    “我也有这个野望,感觉你这个哥子挺对我脾气的”!    哥们有了发现知音的感觉。    “嗯,将门出虎子!来前,听我们首长说过,你爹也是很能打的,作风勇猛,智计百出,神出鬼没的!要不是转业,怕也是个军长了!    对了,你上过军校吗?这么能侃!”    连长惺惺相惜!    “嘿嘿!没有。上大学时有兴趣,看了点军事而已。不过,我可没有你带兵的经验!    我老爹说了,兵者,诡道也!怕我是现代赵括!    哎,咱这个业余的,还是别瞎掺和了。万不得已,再挺身而出,实现咱的英雄梦吧!”    我自嘲地笑笑。    “哈哈哈,还挺谦虚嘛!不过,我是觉得你有军事天赋的!感觉和你已经是多年的战友了哩!其实,用战史,古今中外的战史,对照我们伟大的孙武,和其他理论家的军事理论进行总结和升华,估计也就是历史上,知名统帅的成功之道吧?”    连长赞美我呢。    正要谦虚,赢得第二次赞美。    “嫂子好!敬礼!”    门外的士兵敬礼了。搞得清清老婆脸红彤彤的。    清清老婆很懂事。    白天,安排好我们的餐饮后,就开着车,陪老爹和老妈以及堂弟妹去东海逛。    什么外滩,外白渡桥,豫园,反正不太远的地方,是逛了个遍。    吃吃当地小吃,爬爬东方明珠塔,还特意去恒隆广场,给公公婆婆、堂弟妹、儿子和永亮,都买了两套高档一点的衣服。    有时候,又和客人一起,在爷爷奶奶家,学习烹饪技术。    每当这时候,老妈和我准岳母、奶奶以及她,几个女人一台戏,一起擀擀面皮,包包饺子,还直夸我老妈,饺子馅调得好。    老妈很是得意,就耐心教她。    有人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基本上是由老妈,在你童年时,带给你的味道决定了的。    “嗯,饺子馅,肉要剁碎,菜要搅拌均匀,适当添加点油,菜籽油或是香油,哦,要包成花瓣型。”    这可难不倒我聪明的姑娘!    她很快得心应手了。又跟老妈学了,青椒肉丝、莲山回锅肉、水煮牛肉和肉丸子汤,等几个传统川菜。    虽然,辣椒、花椒,下到油锅里,那种呛人的味道,刺激得她热泪盈眶,但她坚持学习。    一锅铲食材下去,滋滋炸响,像小白兔,跳开老远,然后,又不怕不怕地默念,一只手握铲,一只手挡着眼睛,瞎搅几下,看没有油溅出,就变得信心十足,像模像样起来。    奶奶心疼说,“乖孙女,我来吧。”    “不嘛!奶奶,你休息,这是川菜,我还不会呢。”    老妈和岳母,站在旁边打气,一边指导,一边笑呵呵的。    等我出院前,已经可以吃到,清清老婆亲自炒的菜,喝上她改革发明的东海川菜汤了。    别说,老妈的汤底,加上点海鲜,嗯,鲜香味美。    有时候,她也多带一点,给我病房里的朋友,龚平们尝尝。    人一夸她,就得意地对我嫣然一笑。    某一天,和我商量,去老庙黄金,买了条金项链送给老妈,说老年人戴,能预防中风。又买了个大钻戒,让老妈送给我认的妹妹,小舒护士。    也感谢她们母女对儿子和侄儿的照顾。    老妈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媳妇孝顺。    老爸最开心。当妹妹腼腆地叫爸、妈的时候,哈哈哈大笑。    老刘家第二代掌门人,也有闺女了。    终于圆了当外公的梦。    舒阿姨也感动得泪水涟涟。    逛了几天,老爸说累,不再陪她们了。于是,老爸,我岳父,还有龚平,连长四个人,在我病房里,开始楚汉争霸。    老爹棋下得不错,就是酷爱悔棋。还振振有词,“啊,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逗得小连长,豪情而会心一笑。    下起象棋,老爹也随和多了,还说,“不要喊老革命,叫老兵。”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的名言。    我岳父,可就不会让老爹了。    每当四个人,换对手下,俩亲家,常常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    然后,在我公正的裁判下,双方“退一步海阔天空”,“哎,不能再退了,那和重新下一盘,有什么区别啊?”    “哈哈哈”,人两个却握手言和,从头再来!    儿子伤好得快,医生说,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他也不管了,和小管叔叔,就来到我住的医院,哈哈哈,病房里又添了个第三代,气氛更加融洽。    “嗯,这盘棋,又输了,都是你!孙子,你支的招,臭棋!”    老爷子可算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哼!爷爷耍赖。我就说了一步哦。”    儿子可不承认自己误导了爷爷。    “哈哈哈,你小子不知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啊?”    爷爷慈祥地摸摸孙子的头。    “行了,行了,这把,我让你一个马,如何?”    岳父气吞山河,力拔山兮,气盖世。    “那我,只有让你车了!”    老爹撒豆成兵,智退水嗟,勇冠军。    “哈哈哈”,然后,两个半斤八两,再次握手言和。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回味悠长地溜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