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斩将》三五一 世家

    倘若是首次听到这番言语,说不得刘策会有些质疑,可是王烈说的,分明几日前,身在辽东时,贾诩也曾说过。
    贾诩直言不看好刘策逐鹿天下。
    刘策知王烈说的让幽州,其实是要兴言民政利害,好让刘策决意三分。
    正如郭嘉说的,如今世上,大汉十三州,世家多有私田,原本百姓手中的田地,因为诸多原因,变卖给了世家,豪强大户,最终的结果也就成了百姓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唯有依附豪强世家维持生计,遇到风调雨顺年景则好,除却上缴的,百姓还能剩下些,可是一年劳作,秋时遇到了干旱、蝗灾、兵乱,对于土地的拥有者,没有什么影响,而对百姓来说,这就是无可抵御的灾难。
    背井离乡算是小事,至于易子相食,可谓让世间成了惨绝人寰。
    不管是刘策,还是郭嘉,是最下层的出身,所见所闻,大抵是百姓疾苦,又没有上升途径,终日碌碌一生,尚且朝不保夕,因而,对于世家多有些愤恨。
    然而,这只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
    对于世家豪强来说,经几代经营,在一处得了田产,每年雇佣百姓去劳作,秋日收粮就好了,若是得了机遇,多买些百姓的田产,家中的财产也就越来越多,又有子弟步入仕途,也能为世家增色。
    如此一来,世家之间多有来往,这身份地位上,也逐渐与寒门百姓区分,固自成一系,所谓的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正合此意。
    经历了凉州兵乱,又有张角黄巾叛乱,先帝刘宏从西园中醒来,看到了大汉哀况,想要做出些改变,终究无能为力。
    以天子之能,不能动摇世家之基,究其原因,是格局已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宏所要面对的不是一城一国,而是全天下。
    不止是世家,连着皇亲国戚,皆在蚕食大汉的血肉,刘宏无人可依仗,唯有宦官可用,因为更造就了几次党锢之争。
    百姓固然可怜,绝大多数的世家有过错吗?
    没有过错!
    纵观历朝历代,便是做到了天下均田,那些勤劳些的,聪慧些的,也会在几代人以后,聚拢更多的财富,拥有的土地也会越来越多,最后终究成了世家。
    百年前,新朝王莽迫使少帝禅让帝位,更提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均田制,试图恢复礼治之度,达到政通人和,最终落得兵败身死。
    王莽的新政固然太过于理想化,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新政太过于狭隘,其时朝堂上,臣子皆是出身于世家,你让他们去散了家产,分与天下百姓,余人心思暂且不提,而对这些世家来说,毫无公平可言。
    就像是如今,刘策、太史慈身为将军,若是有人说,你们这些头领占据高位,有失公允,何不均而分之?
    然则,以刘策、太史慈能力,便是从军卒做起,纯以军功来计,终究一日,又会得到将军军职。
    人固有天分品行,不管是智谋,还是武艺,也会有所不同,正合了三六九等的范畴。
    不管是先帝刘宏,还是皇室宗亲刘虞,他们所做的,如同刘策、郭嘉一般,只看到了其中一面,又如青州董蒙,占据了半个青州,将青州田地统归了黄巾军,看似得了太平盛世,等了再过多年,如何能保证不会出现穷富不均的局面?
    而董蒙所作所为,亦是让董蒙只能盘踞青州,若再有扩张之势,必将受到其地其城的十分反抗,说到底,刘策、郭嘉以为的公平,其实是失了公平。
    听到最后,刘策的额头早有细泌汗水,连着贴身的衣衫,也几若湿透。
    刘策身旁的郭嘉,亦差不多是相同模样。
    “王…王师!”
    甫一开口,刘策才觉得嘴角干的厉害,忽而站起身,一揖到底,颤声道:“若非今日听了王师教诲,刘策还不知迷途,险些酿成大错。”
    郭嘉随着刘策起身,虽没有如刘策般长揖,也是面色恭敬,俯首道:“想郭嘉以为闭门沉淀,足以看破天下事,今日方知,这世间事,另有一番模样。”
    王烈让赵云留下,其实是等若说与三人。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番言语绝非空穴来风。
    少年人能多些锐气,这是极好的,然而,人生阅历往往需要时间来沉淀,不能以聪慧来弥补,王烈年岁,经历了几代更迭,看的自是更多一些,眼下将所思所想告知刘策,其实是想让刘策不会因为阅历乱了分寸。
    至于戏忠…
    早在几年前,戏忠便曾听过王烈这番劝解,只是戏忠年过三十,生性又多偏激,往日的经历,已让戏忠对世家的怨意到了不可调和,对于王烈说的,不会如同今日刘策这般反应。
    而以三年免赋的政令,也是戏忠借着刘和之手布局。
    幽州不同大汉其它州,幽州之地,素来贫寒,世家之力较之薄弱些,只要诸如简雍这些粮官有了立足之地,以戏忠的手段,收拾这些世家,怕是不费什么吹灰之力。
    或许,先前戏忠有着这样的心意,随着戏寿的出生,以及王烈的告诫,才让戏忠暂缓,甚至为了保全戏寿,戏忠宁愿身死,临终之前,戏忠让刘策来寻王烈,亦是打着让刘策自行抉择的想法,毕竟,刘策今后的境况,也大抵是戏寿的境况。
    王烈虽然劝诫刘策,却没有强硬的阻拦,以王烈的眼界,于田地上没有解决之法,唯有以从另一面,以上谷郡开堂授课来让孩童,有机缘得了学识,至于他们今后能走到那一步,全是凭着个人机缘了。
    刘策知晓,这上谷郡中,王烈也有着如同戏忠设置的粮官,只是这些人平日司责在村落,城池中担了教书先生,于赋税钱粮只是兼顾,也正是王烈教化百姓的举动,才让刘策对王烈极为敬重。
    一如小黑说的,倘若年少时,能得了人教他读书识字,也许现在小黑也不会走上了今日这一条路。
    其实如今上谷郡的局面,已是大汉十三州最好的安宁之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