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经过一百年的努力,把大地轰下陷的同时,双方挖了被毁,毁了又挖,最终挖出了总计能绕拜媞塔一圈的堑壕、交通壕,不断压缩交火火线地区,最后在50年前,压缩到如今38公里后,就再也不得寸劲,除了无意义的绞肉,双方都没能再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
这38公里人间地狱内的将士们,有常驻的守备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自己的堑壕阵地,等待攻击部队、支援部队、协同部队进入自己所在的战位。
进攻部队的目标一般就两点,要么是占领敌人的战壕阵地,或者是争取推进到能有效确认对方火炮阵地,击毁或者逼迫对方炮兵转移。
为什么火炮阵地要从地面摸过去确认?首先双方火炮阵地都是地坑,打的大弧度曲射,看起来就是垂直砸下来的。
其次就还是物理、电子的战争迷雾,这个时代已经都是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了,飞机的战场都在硝烟云层之上,战争迷雾也让空中单位,无法提供任何侦查情报。
所以最后只能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战场一样,前方靠通讯兵们拉电话线向炮兵报告射击诸元……
驻扎堑壕工事里的守备部队士兵们,虽然基本上一驻扎就是三、五年,每天都得忍受白天无止境的炮击,夜里通亮的照亮,但要跟进攻部队比起来,官兵们私底下还是更愿意当守备军。
虽然进攻部队是随时来随时走,都是临时进驻堑壕里呆一阵子,待到行动、战斗结束,就会退走后方休整——迟早要回去后方的,就算一时获得了胜利,占领了敌人阵地堑壕,而被打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一波进攻部队,去的时候一百人,回来的时候最多也就二十人,其中十个人是缺胳膊少腿躺在担架上,九个人裹着绷带,最后剩下的一个人不是疯掉了,就是炮弹休克症……
5日、6日两天旁约席卷拜媞塔全球的疯狂攻势,自然也发生在了乌布利克大陆艾米莉亚平原战场,重复了上百年的情节再次上演,百万进攻部队多线进驻堑壕,冲了两天,而这次冲击的队伍,不同于以往的是,守备部队也全部参与了进攻,然后他们全员都没有退回来,而是直接住凯联的堑壕阵地里面了。
只不过这一回凯联有点被打懵到,疯狂也不是没有过,凯联的军队也发过疯,同样打过十换一,一百换一的战斗,但今天发疯的旁约军人,有点不大一样,用一份前线小队长的报告——他们不但没把我们当人,他们也不把自己当人,不,他们不是人……
这一次,不知是被吓到,还是上层的战略方案,或者两者都有,凯联没有如同过往那样,当天就开始进行反扑,只是打了两天火力覆盖,进行压制。38公里区域都在双方火炮的覆盖之内,旁约这边打烟雾掩护施工,凯联那边就火炮无差别覆盖炮击。
旁约方面,这两天里在38公里区域中,铺出了一片20公里安全区域,包括19公里自己的占领区域,1公里刚占下来的凯联阵地。
双方都不分白天昼夜的进行着炮击。
历来大战役时期,白天黑夜都一样,不说成千上万辆,能照射十公里以上的大功率探照灯装甲车,灯塔一样奔驰在堑壕之间,照明弹一夜都要打个十万发,整个平原跟白天没差别。
前期进攻准备工程完毕之后,到了8日这天凌晨5点的时候,大决战序幕就缓缓拉开,旁约方面的装甲部队、车辆、自行火炮开始暖机,引擎的轰鸣声如同闷雷。
5点30分,装甲集群开始前进,十万各式车辆同步行动,整个大地开始震动,全军越过己方绝对防线人工河,炮火准备开始,云层上同时响起另一股闷雷声,回应着地面的声响。
6点整,过了河的装甲部队直接开始冲锋,虽然事先已经释放起5米高能见度不到1米的人造烟雾,翻盖了整条26公里宽的战场正面,然而这边冲锋一开始凯联炮击就随之而来——并用不着实际肉眼物理观察到对方行动,这个年代已经有高精度的地震仪,监听地表震动等级,可以轻松掌握对方的大兵团行动,然后往预先标记好的地点进行盲射就行了,反正是要一遍又一遍地毯式覆盖炮击的,敌人那数量,随便丢块石头都能砸中人……
当然,这个时代,也并不再是进攻方单方面挨炸了,除了烟雾弹这种被动防御模式外,还有主动防御炮击的方法。
装甲部队中的防空车辆,不是只用来打敌人飞机的了,还能防御导弹甚至炮弹。密集阵火神炮防空车,速射出去的各种口径子弹都是能空爆的,气压、冲击波形成一道空气墙,引爆、打偏来袭炮弹、导弹,面对密集炮击防御效果还是挺显著的——能拦截敌人20%到30%的火力覆盖,就能开辟出进攻通道来,供己方单位快速机动通过。
后面装甲、机械化部队出发,敌人开始炮击的同时,19公里前方第一线堑壕里布置的防空密集阵,也开始对空射击,展开反炮击作战,不少炮弹刚飞一半就被击中,在半空中炸成一片,整个天际出现了一条一望无际的爆炸线。
而阵地无数密集阵发射的曳光弹,远距离看起来,飞得又缓慢又遥远,慢镜头一样,漫天漫空,如同地面向天空下光粒暴雨一般,天空地面都一样阴沉会暗黑沉,视觉倒错,让远镜头身处物外的观众,感觉又或者就是天空在下暴雨,是自己这边镜头倒着站在了天空云端罢了。
而这个时候,白莫邪本人的意识已经全部放在了银河系谈判那边,这边就让卫星在轨道上录下像来,丰富一下战争记录,社会学习资料。
等到银河系谈判在帝国时制5月18日7点结束,拜媞塔这边到了18点多,才刚过中午。
错过了大战开幕的白莫邪,干脆吃完了晚饭,浏览完各方情报之后,才开始具体观看艾米莉亚平原地面主战场的直播——他可还没变态到能看着血肉横飞的战场来下饭的程度。
根据旁边同步播放着的战场录像,旁约攻击作战安排为,第一排先锋部队为高速的轻型和中型坦克,共计3万辆,铺满26公里,以箭头阵型油门踩到底往前冲完事。
白玲玲、奈琪姐妹,在正式接管白莫邪在拜媞塔的家业后,不知道什么不光固定了卫星监视艾米莉亚平原,甚至还把无人监视器丢到了战场上。
这种笔头大小的黑不溜秋小石子,在现在的艾米莉亚平原焦土上实在是太过常见,甚至飞起来都不会有人大惊小怪——无时无刻爆炸的炮弹,不说各种渣滓碎块被炸得到处乱飞,根本就没人会抬头不停观察四周。
是白玲玲认为光在高空看着还不够,必须要零距离,第一人称观察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人类战场体验——战争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全民运动,同时也是人类集团无意识最大规模、最激烈爆发出来的情境……
有监视器附在了一个士兵的头盔上——现在的步兵头盔,都是全封闭式如同摩托车头盔一样的存在了,多层尼龙陶瓷防破片钢板,目镜为防眩光工程塑料,口鼻透气通风的设计是可更换模块化的防毒、防烟雾过滤网。
根据需要头盔还能附加降噪拾音耳机,咽喉震动式麦克风,夜视仪,正压过滤风机……总之,时代再进步一点,就能上屏幕、摄像机等等变成单兵智能头盔了。
而每个士兵的防弹衣,也同样弥漫着一股子黑科技的感觉——黑漆漆哑光轻型复合装甲,正面可以防御住手榴弹,但也就防弹衣X型的正中间部分而已……而这种防弹衣已经成为军装的一部分,附带一堆战术口袋、扣环,可以用来携带弹夹、投掷物。
而防弹衣的背后就简陋了,一个大大X型武装带一样的设计,将其绑在士兵身体上。
要说这条X型的背带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它是被涂上了大大荧光绿,无论白天黑夜,就算烟雾之中,在特别调整了偏光波段的目镜中,看过去也依然无比显眼,如同说是黑暗地狱中的一盏明灯。
同样的设计也在头盔的后脑勺部分,不但有荧光涂料,还被涂成了旁约简易标志的形状——这就是战场上最简单有效的敌我识别系统了,向着一切正面向我的人开火就行了。
逃回来的战友?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逃兵。
侧面过来的敌人?侧翼掩护,左右两边协同任务,那都属于高层战略战术的安排,下面的士兵只用看前面,只用向前冲,只要管好自己视野内前面一片就行了,后面左右的问题都不用思考——
这就是附在头盔上的监视器所反馈回来的信息了……附在防守方凯联头顶的内容,开幕的时候就十分单调,因为最前线的守备步兵,也在防卫线河流后面100米的堑壕、地堡里面,还在躲避轰炸,等待敌人冲过来。
而附在旁约步兵头盔上的录像就刺激了。
三万快速机动装甲部队中,夹杂着十万辆各种类型的运兵车辆,监视器一共在战场上投放了一百颗,白玲玲十分倒霉,选的几个小队长都被要塞炮直接炸成了碎片——
一辆无棚卡车上,一名小军官,解下了口鼻防毒防烟雾模块,正在轰隆隆炮声中,躬着身子手掌着卡车驾驶室尾部栏杆,大吼着什么,听着像是战前动员口号,也像是在重复之后的作战行动计划。
这辆运兵卡车开得十分飘逸,油门踩死的情况下,三米一左转,五米一右转,甚至冲着冲着,一个急刹倒车,这是能见度只有一米的情况下,躲避前方坑洞、友方车辆残骸的必然现象,有些时候甚至会飞起来,这是避无可避的情况下,直接趟坑而过的结果。
而小军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半起身站得稳稳,向自己的士兵大声嚷嚷,完全不怕咬到舌头的,唯一不稳的情况,就是冲坑飞起来的时候,需要两边的士兵帮忙把他给拉住。
坐这样的卡车真比过山车还刺激,看着录像的白莫邪虽然不会吐,毕竟宇宙都适应了,身体去掉了重力平衡器官,不存在会被晃晕的情况,但没有防抖,没有进行过全息处理的录像,这种激烈摇晃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
等能看清的时候,一切也就都结束了——一发炮弹掀翻了卡车,真正的重炮爆炸冲击,可比电影里的更夸张,车体直接往天上飞了十米,转体了两圈半,加上落地翻滚,一共滚了十二圈,一车子人包括绑着安全带的驾驶员,全部被甩飞了出去……白莫邪脑海里十分奇妙的闪过滚筒洗衣机的画面。
小军官头盔上的监视器最后视角,是安安静静朝向雾蒙蒙的天空,至于小军官本体去哪里了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监视器漂浮起来开始移动,准备换辆车上去前,360度球体拍了一下最后现场——地面上就只剩一顶没了防毒模块的头盔。
总之白玲玲跟拍的无论是小兵还是将领,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先头部队全是高机动车辆,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全速冲过敌人的炮击区域。伴随在轻、中型坦克中的运兵车辆,主要运送的都是工兵跟通讯兵部队,他们要为后续部队开路,确定敌人阵前实情。
坦克、车辆间距一开始很密集,基本是2、3米间距,但冲起来后就拉开到前后左右10米左右,然而数量加上开阔的平原,十多万车一起行动,从高空看下去还是十分密集的,但白玲玲先后挑的28辆车全灭,这运气也实在太差了。
就以间谍卫星目前获得的战场数据来计算,以一百发炮弹带走一辆车的比例,幸存下来的是大多数。
所以,全部视频中自然是有从头活到尾的,其中有一部士兵视角的录像,看“投稿人”署名,这次是奈琪露蒂,她就选择了一辆看着很“硬”的装甲车。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