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山河之两宋》第五回 大手笔整顿军政 争平等终结国耻1

    贴心的javascript:ajaxrequest(
    /g,' '));}});&>加入书签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第一节
    全文字小说-
    有了上一次朝会的经验,诸位大人再也不敢泛泛而论,一开始就是以没有经验进行外贸、而且也没有值得相信的人手,如此冲动的放开外贸风险太大云云上奏。
    全文字小说-
    等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皇太子赵惇这才开口总结:“你们的反对意见,不就是集中在派出去的人员、船队不好管,允许过多商船来我朝贸易,会导致不可测的风险吗?”
    全文字小说-
    看众臣点头赞成,赵惇淡淡一笑:“这些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诸位卿家倒是不必担心。”
    全文字小说-
    看到众臣露出一脸的茫然,他向一边招了招手:“请几位卿家上朝,与大家一见。”
    全文字小说-
    从左边上来五名年龄在二十到四十多岁文士打扮的人,向太子行礼后,转向大家。
    全文字小说-
    赵惇指点着给大家介绍:“这两位年长一些的是原延庆殿学士赵良嗣的孙子,也就是本宫外祖父至交马林的两位儿子:长子马允、次子马文,后面的是康公为、左企毅、韩民功。马林一家在大食国经商多年,熟悉我朝与各地的外贸情况。康公为、左企毅、韩民功三人也在外经商多年,这次外贸的改动,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帮助和前面的经验。”
    全文字小说-
    “原延庆殿学士赵良嗣我等都听说过,马林先生在二十年前来朝贺孝贤皇后的时候,不少臣子也与他见过。但马家多年久居海外,并非我大宋治下之民,这……”五相之一的参知政事折彦质犹豫着说道,现在留正和龚茂良都因为上次被皇太子给驳了回去,不敢轻易开口,他只好站了出来,但话还是没敢说全。
    全文字小说-
    “折卿是想说,他们不在我大宋治下,这忠诚之心无法保证,对吧?”皇太子赵惇倒是直接,把折彦质没说出来的话给补全了。然后他扫了一圈下面的臣子,看他们大都露出赞同的表情,淡淡的说道:“折卿的这个担心倒也不是没道理,毕竟这外贸之事关系着国家命脉,理当小心谨慎。至于本宫为何会信任他们,这里有十几个帐本,你们传看一下吧。”
    全文字小说-
    内侍将帐本捧了下去,递给前排的大臣向下面传看,所有翻看过的臣子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发出了惊叹之声。
    全文字小说-
    等大殿里的群臣看过一遍,帐本又回到了赵惇的桌上,赵惇抬手抚摸着这厚厚的帐本,似乎在抚摸着母后的一颗拳拳之心:“当年马林叔祖返回大宋之时,母后为了寻求国家强盛之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摸索,这外贸便是其中之一。母后将自己历年来所得的赏赐、还有出嫁时所得的礼金礼物,再加上孟太后、韦太后和景姨她们几个知道的人集中来的钱物,一起交给了马林叔祖,托他经营取利,摸索出增加国家收入的方法。如今,当年仅值不足百万贯的钱物,经多年经营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千六百多万贯,还有一支由十七只大型商船组成的船队。此事,只有我父皇、母后和数位第一批参与出资的人知道。”
    全文字小说-
    “这些帐本,是马林叔祖一家帮助经营的资产变化的全部帐目。这么多年来,我母后从未查过帐,也没有问过经营的状况,全凭叔祖回报。但是,这帐目一本本、一笔笔清晰明确,没有半点差错。我想请问诸位爱卿,请问你们有谁敢说自己能做到?”
    全文字小说-
    赵惇慢慢的拿起一册帐本,举在手上,然后扫视群臣:“更主要的是,多年的经营不仅获得了资产,还训练出了一批熟悉商贸往来和经营的干才,康公为、左企毅、韩民功他们原为义抚堂收养的孤儿,在马林叔祖一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和他们一样熟悉外贸的商业活动的有一百多人,分布在与大宋有着贸易往来的各地和各支商船队上,他们就是此次外贸之规变更的基础。而且,早在本宫被册封为皇太子之前,父皇已经下旨,让他们中的佼佼者集中回归大宋,以备本宫应用。现在,诸位臣工还想说什么?”
    全文字小说-
    下面的众臣无语,没想到这场似乎是突如其来的变革,居然是起自早已过世的孝贤皇后,不得不佩服她的长远眼光,看来连太上皇都被蒙在了鼓里。
    全文字小说-
    总不能说这些为国求利之人有违圣人之道吧,这里面可是有帝后、岳王一家、数位太妃和两位天子后妃的娘家在内,连原来的孟太后和韦太后娘家也有份额。
    全文字小说-
    在大宋这个有着深厚的经商传统的国家,富贵人家参与商业经营原是常事,朝廷也从不禁止。孟太后甚至还以太后的身份发了懿旨,要求各地官员放行,这可是贤惠、自仰的孟太后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公然发旨行为。只是,孟太后懿旨的内容涉及的仅仅是外贸,所以没有引起众臣的注意。
    全文字小说-
    当然,那些出资的外围人员,并不知道是此次出资,居然还有为国家开拓财源的打算在里面。
    全文字小说-
    皇太子没有公开说明的是,这支名义上挂在马家的船队上还有派出的皇家近卫护从,这是从忠信郡王世子岳云手下挑选出来的。派他们轮流前去护卫,是为了让这些将士能有实战的经验。此事,只有父皇、母后和舅父岳云才知道。
    全文字小说-
    赵惇并不打算现在就让臣子们知道关于外贸的全部谋划,只是继续解释自己坚持放开外贸的原因:“我朝自建立以来,钱荒一直十分严重,南迁之后尤甚。这既是因为我朝钱币品质精美、能够保值,使得周边各地都用我朝钱币,加重了本朝的负担;也是因为我朝铜矿极少,铜的产量一直不高。但根据海外归来之人言说,在南方海外就有富产铜矿之地,只是当地只有很少人口,没有钱币流通,没需求也就不会去开采这些矿产。发展外贸,就算可以解决一直以来的钱荒,都是值得的。”
    全文字小说-
    见众臣再无异议,皇太子赵惇下旨,封马允为第一任榷易院六品院使,负责全面理清外贸,马文、康公为、左企毅、韩民功协助。
    全文字小说-
    在有经验的官吏们的主持下,已经建立成的大宋皇室对外经经商网络从此公开。表面上刚刚放开的外贸,一年之后就有了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在原先马家为皇室求财所建立的船队基础上建成的皇家远航船队,两次远航所得的利益就超过了两百万两白银,已接近大宋之前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全文字小说-
    在大宋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情况下,朝廷政策的调整一定会影响到当年、甚至今后数年的财政收入。大宋外贸的扩大,使得民间和国家的收入在几年的时间里巨增,朝廷有了进行深入变革的底气。
    全文字小说-
    更主要的是,激增的收入和逐渐减少的赋税也使百姓们看到了国家振兴的希望,朝廷的变革更得到了臣民们的普遍支持,大宋已经转向的车轮很难再刹住它那巨大的惯性。
    全文字小说-
    在大宋对外贸易获得明显成效之后,年过七十的马林方才落叶归根,回国定居,被天子赵昚封为义侯,追复赵良嗣谥号“文义”,给了当年联金灭辽事件一个最终的评价。
    全文字小说-
    第二节
    全文字小说-
    在上述两项措施顺利实施,以及外贸收入激增的基础上,皇太子赵惇开始对冗军下手了。
    全文字小说-
    此时的大宋,只有一直由岳云等几名将领负责训练的十万近卫军还有点儿战斗力。他们主要是由御前诸军改编而来,来自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大将的部下,原来朝廷中的禁军已经不复存在。但曾经上过战场的老兵,经过近二十年的淘汰已经不多,余下的也担任了将职,新兵大都没有什么战斗经验。
    全文字小说-
    再次是边境上守卫的边军,他们分为各地部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分布过散。
    全文字小说-
    各地厢兵还算多,整个是养老的地方,没什么战斗力。
    全文字小说-
    由各地自行训练的乡兵们大多来自抗金时期的习惯遗存,倒是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却没有一个定规,有些随心所欲。
    全文字小说-
    好在这个时候的大金也比大宋好不了多少,老一代的将领相继离去,新的一代贪恋富贵,早已忘记了祖先创业的艰难。如今的金朝与靖康年间的宋朝没什么区别,君昏臣庸。再加上大金还没能进化掉的奴隶制尾巴,部族首领和朝廷共同管理着这个国家,金朝现在比大宋还麻烦,暂时倒也没有大金会南下攻宋的风险。
    全文字小说-
    经过与诸位还建在的老将军,如岳帅、张俊等人的商议,也是吸取了他们在外驻军和抗金时的经验,经枢密院谋士团的再三商讨,皇太子决定在当年王安石变法中的&将兵法&基础上,改变现有兵制,将全国的军队分成地方驻军及中央军团。
    全文字小说-
    地方驻军为“**路军”,负责守卫地方的安全,并有奉中央之令出战的义务。将全国分成四十多路,每路设一个地方驻军,每路驻军在数千到一万不等,设主帅、副将领各一名,其他将领若干。各路驻军低层将领不作调换,保证将领对下属的了解,以做到“知兵”。中层将领在升职前赴临安武校参加培训的时候,同时接受评估,看是调任还是返回原位,但一般在一支队伍中的时间不少于五年。
    全文字小说-
    如有涉及数路的大战事,则由朝廷将涉及的各路统一合编成“**军”,由朝廷派出高级将领为帅进行指挥。比较特殊的是边境上的边防军,他们直接被改编成了十支边防路军,暂时未做大规模调整。这也是怕被大金、西夏等占了便宜。
    全文字小说-
    中央军团还是以“禁军”相称,但却分成了两级。普通禁军有八支名称为两个字的禁军,每支禁军有八千到一万左右,都是从下面挑选上来组成的,战斗力强于地方驻军。他们的各级将领是从下面选调上来的,都必须有在地方驻军从军的经验。
    全文字小说-
    最精锐的是皇室亲领的近卫禁军,一共有三支,名称为“龙威”、“龙胜”、“龙成”。由皇帝或者指派皇室成员带领,每支人数大概在三万人左右,由现在的近卫军改编而来;原以武林人为主的至勇军也并入“龙威”军。近卫禁军的将领则是来自地方军队和下面的普通禁军,必须有军旅经验。
    全文字小说-
    各级军队有军、师、队三层固定的编制,统兵官有将、指挥使、校尉三个级别,士兵分为军兵和备军两级,每级又分若干等,下级将领必须服从上级将领的指挥。每支军队中都有专门的后勤队,主官为副将,负责非战斗类的后勤任务,随军医官队也包括在其中。
    全文字小说-
    从地方驻军以上,每一级最高的指挥机构都配备有谋士团,由精通兵略的文士组成。他们起到为将领提供作战参考和分薄部分军权的作用,这也是得益于天子赵昚和皇后虞水灵在太子行在设立谋士团的经验。
    全文字小说-
    如果领兵的将领不接受谋士团的建议,打赢了,谋士团不能分割军功;如果打输了,将领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相反亦然,这样既可以控制将领的胡乱作为,也可以防止谋士团的文士过于牵制将领的指挥。如果将领真的有了谋反之心,那谋士团可以起到牵制和分化的制横作用。
    全文字小说-
    设立懂得军事的谋士团约束将领过于随意的行为,比起军权完全掌握在一名将领手中,或是设置不懂军事的监军来控制将领的行为,应该要好的多。
    全文字小说-
    为了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以上的军队的军制整顿从上往下进行,先动近卫军,再动大宋的核心地区,边境最后动,一层层的推广开来。这样,大宋现有的军队就从原来的一百九十多万缩减成了七十万左右,大大减轻了财政的压力。
    全文字小说-
    至于淘汰下来的大部分厢兵,皇太子在诸臣的建议下,并没有把他们直接赶回地方,而是按照他们原来的归属,编成专门负责后勤的附属大队。凡完成了厢兵编制的地方,由厢兵负责原先百姓必须服的傜役,百姓可以用银钱支付酬劳,价格由当地公论。
    全文字小说-
    这样,厢兵们可以有了收入,百姓们也用不着非得丢下自己的生计去服傜役。
    全文字小说-
    至于原来那些二溜子、进厢兵就是为了混日子的,一律清除。
    全文字小说-
    当然,军制改革后,军人不用再在脸上刺字,原先发配到军中的罪犯不再从军,而是改由当地厢军监管,一同参加傜役服刑改造。
    全文字小说-
    如此大规模的改变军制,也得益于临安武校多年培养的将领,现在大都在地方上任中级、低级军官,高级将领中也都基本经过临安武校的培训。除非国家从此偏安一方,再无恢复之志,否则军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大家都清楚的事。
    全文字小说-
    为了保证地方军队的变革不发生太大的变故,皇太子赵惇接受了部分臣子的建议,由临安军校的那些功勋老将出面,每人负责一片。他们对朝廷的忠诚不用质疑,而且下面的各级将领大多是他们的部下和学生,能够保证大部分将领的忠心和服从。所以,军制改革在军队中的阻力并不是很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