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第48节:社交艺术(5)

    日常的情绪模仿通常很微妙。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乌尔夫?丁伯格(ulfdimberg)发现,当人们看到微笑或生气的脸时,他们的面部肌肉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表明他们也出现了相同的情绪。他们面部肌肉的变化可以通过电子感应器观测到,但肉眼通常难以觉察。
    两个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情绪传递的方向是从情绪表达更有力的一方传到较为被动的一方。不过有些人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他们内心非常敏感,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情绪活跃度的标记)更易受到激发。这种生理倾向使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他们会为煽情的电视广告落泪,而和一个心情很好的人随便聊几句,又会很快高兴起来(由于他们较易被他人的感受打动,他们会更有同理心)。
    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精神生理学家约翰?卡乔波(johncappo)对微妙的情绪交流进行研究后发现:“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在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仅仅看到别人表达情绪就会引发你同样的感受。人们之间的情绪总是在不停地传递,步调一致,好像在翩翩起舞。情绪的同步性决定了你对人际互动感到舒服或者不适。”
    情绪智力包括管理情绪表达的能力。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发送的情绪信号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能够帮助他人舒缓情绪的人特别受欢迎,他们是有情绪需要的人求助的对象。情绪的同步性决定了你对人际互动感到舒服或者不适。人际互动中情绪一致的程度体现为交谈时双方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人际互动同步性处于高水平,意味着人们互相喜欢。
    人们在人际互动中感到情绪一致的程度体现为交谈时双方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这是无意识的亲密的衡量指标。一方发表观点,另一方点头,或者双方同时变换坐姿,或者一方向后退,另一方向前倾。这种协调性的微妙之处还体现为双方以相同的节奏摇晃旋转椅。正如丹尼尔?斯特恩观察母婴之间同步性时所发现的那样,相同的交互性使情绪一致的人表现出行为的一致。
    情绪的同步性有助于情绪的传递和接收,尽管有些情绪可能是负面的。比如在一项身体同步性的研究中,抑郁的女性及其伴侣来到实验室,讨论他们感情关系出现的问题。这些情侣在非言语层面的同步性越强,抑郁女性的伴侣讨论后的感觉越糟糕—他们受到女方消极情绪的感染。简而言之,不管人们感到高兴还是难过,他们与他人的身体协调性越强,双方的情绪就越相似。
    师生之间的同步性显示了他们的融洽程度,关于课堂的研究表明,师生之间的动作协调程度越高,他们在互动时就越感到友好、快乐,充满热情和兴趣,容易相处。一般而言,人际互动的同步性处于高水平,意味着人们互相喜欢。俄勒冈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弗兰克?伯尼利(frankbernieri)告诉我:“你与他人相处得好不好可以体现在身体层面。你需要掌握彼此合适的时机,使身体动作协调一致,感觉舒适。同步性反映了双方投入的程度,如果你高度投入,你的情绪就会开始与对方相互配合,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