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交子也给了萧后很大的启发,同之前的赵老大一样,萧后也感觉找到了一条全新的生财之道。
这一条生财之道,可以说是真正的一本万利,用一张印了几朵花,几行字的白纸,就能从商贾们手中换取巨量的真金白银。
既然他宋国可以这样做,那辽国为什么不行?而且,这交子在宋国不是供不应求吗?辽国还可以印上这种交子,卖到宋国去。
用一张无用的废纸,从宋国的商贾们手中换取巨量的钱财,那还开的什么榷场,谈的什么和议,不出两年,大辽就也能跟如今的宋国一样富有了。
于是,当王浩再一次赴辽营商谈和议之事的时候,就明显感觉萧后的态度强硬而冷淡了许多。
心说你莫不是如同咱家的赵老大一样,妄图用广发交子的手段来充盈国库吧?
如果她回去之后真的那样做了,那就有乐子了,辽国国内的经济,必然会雪上加霜,从而全面崩溃。
不管真假,王浩当即又把自己发明交子的做法好好吹嘘了一番,其中还夹杂了不少难以察觉的私货。
把国内的货币,用铜钱改成这种纸币,不但缓解发行的压力,还能更加有效的触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萧后似乎对这发行纸币的事情一点也不关心,期间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反对的观点和理由。
随后,又顾左右而言他,主动把谈话的内容,给引到了和议一事,表面诚恳,内心敷衍的表示,触涿州之外,辽国还可以把关内最重要的重镇云州让与宋国。
但是有一个条件,听说宋国的皇帝发明了一种千里镜,可以把百里之外的事物收入眼中,为了表示诚意,你们宋国的皇帝须拿出一百支千里镜作为和议的定金。
对于这种无耻的举动,王浩当然是报以嗤之以鼻,不过嗤鼻的对象,则是赵老大,把义学的专利据为己有不说,还疯狂造势,把发明者的名号安到了他自己的头上。
以致于如今的禁军军中,也都坚信这千里镜是他们的皇帝陛下发明的。
其实这事情王浩再清楚不过,这哪里是赵老大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千里镜都没做过,都是以前帮小蝶制作小提琴的那个老头子做出来的。
但这件事情,几乎没几个人知道,还把那梁老头囚禁在了宫里,专门辟了一处宅院,被大内高手们看的严严实实,连人家老伴上街买个菜都有十几个护卫暗中跟着。
这件事情,怕是永远没有大白天下的一天了。
不过这千里镜的署名权落在赵老大的也有不少好处,那就是不会再有独自窥探天机的后顾之忧了,天子造出来的东西,窥一窥天机,也是他们自己家的事,即便以后这千里镜流传到民间,也不会有窥探天机这样的麻烦事了。
而且,因为是赵老大发明的,也能理直气壮的回绝辽国的无理要求,老大发明的东西,做臣子的怎能擅自作主。
王浩也知道,这样的军国重器,是不可能随随便便交出去的,讨要千里镜,不过就是一个由头罢了。
只是不知道辽国为何又对和谈变得兴趣缺缺起来了?难道是真的信了那个自己胡咧咧的生财之道?或是实在接受不了那样苛刻的条件?还是他们军中仍有许多将领不服,想要再打打看?
不管怎样,直觉告诉王浩,这一轮的和谈,恐怕又要暂时搁置了,却也不用心急,这样的大生意,现在不过才刚刚开了头而已,已经有了这样的进度,也是个非常不错的开端的。
况且赵老大那边也根本没把这次和谈当回事,如此夸张苛刻的条件,就连他自己都觉得绝无可能,更何况是割肉一方的辽国。
等这次回去,或许可以试着设置一个规模小一些,经营范围的限制多一些的榷场,先放一点甜头出去。
去海外执行公务的王大少爷估计也该回来了,不知道有没有被人打残,得去个人问问,如果生活还能自理的话,就把人给带过来。
一连数日,辽国那边再没有讯息传来,最新一轮的和谈终于又要告一个段落了。
赵老大特地把王浩叫过去安慰了一番,并表示开疆拓土的事情,还是得靠拳头,你看,只要你的拳头够硬,即便是辽人倾巢而出,也休想存进一步。
随着年关的渐渐到来,辽军也终于准备打包回家过年了,据宋军探马传来的消息,辽军大部回撤百里至涿州永泰军镇,并没有解散的迹象,其余部分则继续回撤数十里后的析津府。
这一个缺口,对辽人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大军从开拔到回家过年,不过区区两天时间而已。
不过对宋军来说也挺方便,一路都是大平原,宽阔的官道,水路也非常便利,从京师开拔到雄州前线,也就几天的功夫。
所以等辽军到家之后,这边的宋军,也开始着手准备回家过年的事情了,毕竟过年这个重要的节日,在人们心中的份量还是很重的,不管是打胜了还是打败了,总是盼着能回家过个年的。
王浩也不例外,生意谈崩了,并没有影响自己回家过年的迫切心情,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将尽,又要长一岁了,像自己这种大龄青年,每年回家,那催婚一关总是最难过的,要不今年回家后跟还玉商量一下,把人生大事给办了?
想到这里,这回家的心情也不自觉地更迫切了一些,然而这种迫切回家的心情,却遭到了小蝶的强烈反对。
回家?开什么玩笑,你们打完仗,把这里摧毁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人,可是这义学呢?
虽然这些日子好不容易找回来了一些,但终究还是找不齐了,尤其是更靠近边境的那两个小县城,直接就消失了,人可能也躲到山里去了,估计这会也不知道仗已经打完了,八成是找不回来的了。
有些事情,终究是无法圆满的,就像这如无根之萍一般的边远义学,况且这仗其实只是暂停,还远没到打完的一天。
说不定过完年,这一带又会被战火烧起来,即便现在收拢了起来,到时难免又是一次流离。
而且这关南三镇在年后也将彻底重建,附近的平民,也会择地重新安置,雄州城也会继续做为前线重镇,驻守大量兵马。
包括瓦桥关在内的三关之地,在今后几年内,也会成为对辽战役的重要关隘。
与原本的历史相似的是,杨延昭所率的一部重装精锐将会驻守瓦桥关,以此确保辽军不再过关隘一步。
回京的日子,眼见着就要到来,小蝶的遗憾终将被留在这雄州城内。
一次大战,毁了几处义学,多出不少孤寡,待大军走后,幸存的人们,依旧会在那片被踩烂的田野上,重新播洒希望的种子。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