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文人》第391章明蒙清之战

    谁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是咸盐换来的。
    鳌拜的结局早已注定,是他自己作死,若不是他故意去招惹曹鼎蛟,杀了虎子之后还不够,还要将其制作成酒杯。
    人神共愤,天地可诛。
    这个是最令汉人感到屈辱的一件事。
    宋朝皇帝头盖骨被蒙古人做成了酒杯,数百年,亡魂不得安息。
    宋理宗赵昀就是事情的主人公。
    元朝时,西藏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皇陵,赵昀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拖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
    随后将赵昀头颅割下,并制作成饮器,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
    这是赵昀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赵昀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
    明太祖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赵昀的头颅,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次年,又将赵昀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自此,一代帝王得以安息。
    新军中人也是尽知虎子将军为国捐躯的事情,深感其忠义,个个奋勇而战催马上前,欲为其抱仇。
    曹鼎蛟又一斧子结果了身边最近的一人,环顾四周,居然发现这些清兵开始慢慢的远离他而去,有的人甚至打马而逃。
    王富贵兴许是累了,没有多少力气去追击了,毕竟他们白天又大战了一天一夜,王富贵的体脂消耗的严重,根本就没有力气拖着曹鼎蛟追人,这也给了那些清兵一个逃跑的机会。
    曹鼎蛟只能摇了摇头,感叹着说道:
    “可惜本官此时此刻已经悟得了大道,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以慈悲为本,善念为怀,阿弥陀佛。”
    曹鼎蛟身边的骑兵;……!
    一个个差点栽下马来,曹大人也太会开玩笑了。
    曹鼎蛟从怀中掏出了一块白布,细心的擦拭着黑切上的血渍,从王富贵身上下来,一人一熊就蹲在了战场上休息。
    不时有明军的士兵骑着马跑过来询问,问曹鼎蛟是不是受伤了,需不需要扶他下去?
    曹鼎蛟只是笑着说道:
    “本官性子纯良儒雅,不喜欢打杀,实在是有辱斯文,尔等尽力追杀败军,不必理会吾。”
    众人:……!!
    这个年头,人死王八活,只有把良心放在胳肢窝。
    曹鼎蛟这货太会装逼了,简直就是个装逼惯犯啊。
    明军,蒙古大军,清军厮杀了一昼夜,清兵还没坚持到天亮时分就宣告崩溃,毕竟主将都被人家干掉了,曹鼎蛟作为战场上最恶心的boss。
    出场就干掉了几百个清兵,再加上他的手下出来清场,只是花费了几个时辰就把清兵打崩溃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若不是曹鼎蛟打到一半就收手了,估计清兵崩溃的更早。
    天光一亮,吴克善就懵逼了,打到最后自己队伍完全被打乱了,天黑还还看不出什么名堂,等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为时已晚。
    “靠,饭桶年年有,今年特别多,鳌拜那个垃圾哪去了,本王怎么被团团包围了?”
    吴克善嘴撇得跟瓢儿似的,气的胡子打颤,气得咣咣直放响屁,感叹:时也、运也、命也!
    “撤军,东西能丢的就丢。”
    左右问道:
    “族长,咱们往哪里撤?”
    “兵来将挡,水来土囤,找人少的地方冲,一路北上便可……”
    吴克善不再废话,双腿一夹马腹,心说俺乃是一名蒙古部落的族长大清帝国册封的科尔沁部落亲王,俺后边有一位大明的二品巡抚正在追杀俺。
    但是俺丝毫不慌,甚至还有点想笑,因为曹鼎蛟的熊跑得慢,他追不上我。
    吴克善逃跑的路线正好碰上了曹鼎蛟,曹鼎蛟便道:
    “呔,你这厮可敢与我下马一战。”
    吴克善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绕道了,冷冰冰的丢下几句话;
    “你也配让我下马一战?这次本王饶你狗命不死,算你运气好,驾!驾!驾!”
    吴克善十分仓皇逃窜。
    曹鼎蛟也不多说,直接从地上抄起了一条硬弓,弓拉如满月,箭射似流星。
    “嗖!”
    箭矢脱手,以雷霆万钧之时飞向吴克善,吴克善就懵逼了,只感觉耳边有狂风刮过,随后旁边一名亲兵应声倒地,最骇人听闻的是此箭居然穿透了亲卫的胸膛,打出了强弩的效果。
    吴克善亡魂大冒,哪里还敢久留,催马而逃,瞬间就没有了人影。
    夕阳下,大批的蒙古人开始逃跑,清兵就更不用说了,早就被击溃了,要么已经沦为了俘虏,要么跟着乱兵,已经窜入了山林之中,只有小部分骑兵冲开了缺口,一直北上。
    曹鼎蛟也是早有安排,分出了好多精锐部队去追击,奈何长城年久失修,总有一些缺口让这些人钻空子,曹鼎蛟也只能抓住大头放掉小头了。
    更有甚者,曹鼎蛟前曾听闻有一大神者,著成神书,主角炼出水泥,围草原而铸成大城,城高百米,宽三十米,胡人不能跃,遂天下太平。
    曹鼎蛟:……玩你奶奶个蛇皮蛋啊!你这哪里是要建长城啊?这根本就是把蒙古用三峡水坝围起来了。
    难怕曹鼎蛟在这个时代也弄出来的水泥,也只敢用来修补城墙,修缮官道,小规模的弄出水泥地建房建兵营。
    用大科学家宋应星的话来说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祖大寿,吴襄两个人姗姗来迟,并没有人责怪他们二人,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而且他二人都已经打算慢慢的放权,全力培养下一代,曹鼎蛟,祖泽宽,祖泽宇,祖泽顺,吴三桂就是他们全力培养的对象。
    祖大寿乐呵呵的说道:
    “主帅大人,我军战况如何?”
    曹鼎蛟不敢托大,赶紧笑意盈盈的说道:
    “岳父大人又在打趣小婿,战况如何马上就能见分晓,董非,去把统计的伤亡情况给几位大人汇报一下。”
    吴襄也是无比感慨的说道:
    “一将功成万骨枯,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尘世上,新人换旧人。
    换成从前,谁能想到咱们能在野战之中,重创蒙古大军和清兵的连胜,此事传至京城,必定振奋人心,这天下终究得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我们也老了啊!”
    曹鼎蛟赶紧摇头,言道:
    “名将廉颇七十尚能上战场,二位老大人何足言老,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小子毛躁,还需多多提携。”
    祖大寿,吴襄对曹鼎蛟一阵猛夸,然后又把他们身后的子侄拿出来一顿数落,曹鼎蛟又一次成为了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祖家吴家的子侄都是一脸幽怨的看着曹鼎蛟,同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
    不多时,
    董非赶紧取来了文书,大声说道:“启禀大帅,伤亡情况已经统计好了。”
    “念!”
    “滋陕西一战,我军顺利收复延安府,斩首蒙古兵一万七千人,俘虏三万余人,斩杀正黄旗六千余……”
    董非话还没说完,吴襄皱着眉头说道:“怎么这么少……”
    曹鼎蛟赶紧一把拉住了自己泰大人,小声说道:
    “岳丈大人,这些都是实数,没有半点水分……还有,以后在军中可不敢说这些话了,新军的规矩不一样啊。”
    吴襄觉得少是因为明军的传统惯例是按照边军来的,边关自从军爵制度崩坏之后,军纪也开始败坏。
    斩首的人数一般会多报个两三倍,毕竟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只要不做的太离谱,那些大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一只眼,这也变成边军的惯例了。
    吴襄这下子才是真正的惊到了,如果曹鼎蛟这战绩是真的的话,明面上才干掉吴克善五万人马,清兵六千,可蒙古人能逃回草原的超过三万人,那他吴襄都敢拿脑袋给你打赌,经此一战!
    科尔沁部落没有二十年休想恢复元气,而且还得年年风调雨顺,曹鼎蛟解决了科尔沁部落,收复了察哈尔部落,蒙古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形成气候的大势力协助伪清了。
    “百十年来,汝之功劳,当列第一。”
    祖大寿算是彻底的佩服了。
    ……
    陕西另一边的张献忠和李来亨却慌了神了,他们还准备等着明军和蒙古人死战之时,出其不意在他们背后插刀,没想到这才几天的功夫,延安府就被明军攻破了,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死走逃亡伤……这可如何是好?
    叛军人心惶惶,而张献忠却露出了阴险的笑容,张献忠坐在大位之上,在他面前的桌案之上摆着一样东西,他笑意盈盈的看着眼前的东西。
    “唉,皇太极可真会来事啊,不管是真是假,倒给了本王一个名头,吾儿,汝等怎么看?”
    张献忠几个义子也是一脸激动的看着他,可没有人率先出列,大家都在等孙可望表态。
    ……
    PS:说一下更新问题,小白是没办法呀。,年底没空……看我过年的时候有没有时间写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