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蜀》第四百一十三章 遗策定关中

    扶蜀第一卷荆州保卫战第四百一十三章遗策定关中临泾城下。
    汉魏双方连日来激战数次,但碍于张合本身的统筹水平,又有着城内郭淮的相互策应,汉军虽攻势凌冽,但魏军却也勉强保持不败,局势僵持于此!
    而在关中方面,曹真却在杨阜、张辑等众的谋划下意欲设伏尽歼张飞之众,但巨扶却尽显大将之风数次窥破敌军之计,避免己方孤军深入。
    这也让张飞越发器重巨扶,大见亲待。
    随着巨扶逐渐受重用,张达、范强心底也逐渐开始忿忿不平,怨恨不已。
    而张飞所部进展却顺利一比,由于曹真无法歼灭之,汉军反是一路攻克武功、槐里等地且西至五丈原。
    地势上开始逐渐与临泾的汉军主力遥相呼应。
    关中西线之魏军,局势上反而落于了下风。
    擅于打硬仗,勇冠三军这便是张飞的优势所在。
    原史上,诸葛亮北伐曾以赵云率偏军出斜谷进取鹛县以做疑兵,迷惑敌方己方的意图吸引曹真主力来攻。
    可赵云这一战的表现是敛众据守,不至大败。
    也就是说从北伐开始至结束,赵云都成功的贯彻了用兵方略,那便是拖住了曹真诸部而让其无法率众西进支援凉州战事,己方却也损失不大。
    从这一点来说,赵云军事水平不弱。
    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有问题,须知,一伐失败以后,诸葛亮从自己往下几乎对军中凡是参战的将领有过错者都进行了贬职,斩首等军令,其中也包括赵云。
    按理说,此役赵云表现不差啊,既未损失多少军力又完成了拖住曹真的计划,但为何还被贬职呢?
    要说诸葛亮是为了维护自己用人失误的颜面而寻替死鬼也不太可能,因为王平反而是受封了。
    细细想来,估计也就是赵云进取不足的问题了。
    若赵云能在关中打出一些优势,与主力遥相呼应震慑魏诸军的话,兴许局面又不一样,但赵云在面对曹真时只能单纯固守而无法出击,显然军事能力是不如曹真的,但也不绝对,也有可能是性格太过沉稳、保守的缘故。
    反正就是赵云进取心太过薄弱。
    ……
    不仅如此。
    数日时间,魏延率万余众跨越羌胡区域,渡过黄河深入了上郡、河东西部等地大肆攻城略地,这一举动也连连引起了并州刺史牵招、奋武将军朱灵等人的重视。
    待稳定好雁门边关局势以后,牵招分遣朱灵、郝昭等将率众南下守卫河东诸地,以防汉军切断黄河两岸的联系,继而从侧翼威胁孤立关中局势。
    只不过。
    令人未想到的却是,二将才初至河东便忽是遭受魏延率众袭击,大败而归。
    汉军趁势夺取河东重镇安邑且控制了两岸重要渡口蒲坂津。
    随着魏延在北地的连战连捷,汉军声势达到了空前的鼎盛。
    魏国朝野再次震动,一片哗然!
    ……
    朝堂上。
    魏帝曹丕身坐明堂但神情却不复往日般的轻松,神色焦虑的询问着文武诸臣对策,但大多数群臣针对此却一言未发。
    唯有刘晔、钟繇等臣建议调遣邺城之军西进入晋与汉军分庭抗礼,剿杀汉军。
    此策也得到了曹丕的批复。
    下朝以后,一纸诏令如加急军情般送往邺城。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两日间曹丕愁眉不展,神情落寞,行至后花园间不由摇头苦叹着:“唉,难道父亲为之一生所亲手奋斗的基业便要葬送于朕的手里了吗?”
    这一刻,他寻思着各处所燃起的战火,也越发忧虑不已。
    西线战局不顺,关中摇摇欲坠,随时会有陷落的可能。
    东线据近日来的线报来看,由于汉吴的再度联合,以水军封锁长江、淮河等各大支流,己方的后勤输送也愈发困难。
    苦思良久,禁军侍卫忽是大跨步奔至,拱手高声道:“陛下,已故太尉之子贾穆求见。”
    “嗯?贾穆,他来做什么?”
    曹丕此时正值气头之上哪有心情接见,本能的便想挥手拒绝,但转念一想,贾家一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随即便回道:“你将之带入偏殿等候吧!”
    “诺。”
    偏殿内。
    曹丕缓缓坐下,目视着阶下的贾穆不由沉声道:“贾穆,你来此可有何贵干?”
    闻言,贾穆稽首,遂拱手直言道:“陛下,家父曾于病故以前,亲自伏案手书一封信笺随后交于我并严词告诫,此信非万分危急下绝不可大开,不然大魏危矣!”
    “随后父亲又交待若大魏遭受了无法解决的外患之际而朝堂诸公又无良策之时,则将此信交付陛下,遂可解大魏之危。”
    此话落罢,贾穆徐徐从秀袍里取出一折信笺。
    一语落的。
    原本还心情烦躁的曹丕顿时面露喜色,连忙招呼一旁宦者将信笺呈上来,并迅速大开查阅着信笺内容。
    他现在已是将大魏的生死存亡都寄托于了这封信笺中。
    这来源于他对贾诩的一种自信。
    想贾诩自出道以来,无论辅助何人,凡是听从他谋略的几乎都大胜而归,凡不听从劝阻的,几乎都无一例外的败绩。
    而他的世子之位,亦是由于贾诩的一句话而确立。
    基于此,他对于贾诩的确极为信任。
    “陛下亲启。”
    “当陛下看到此书信时,诩所料必定是大魏陷入危亡之际且诩早已不再人世,但诩不愿先王所创之功业被逆贼所撺掇,天下亦是再也经不起乱世的折腾,各州郡百姓皆盼望四海一统,天下重归太平。”
    “诩有一策,可助陛下驱逐外敌,保我大魏山河短时间内不受侵犯,而陛下则可趁机稳定朝堂,对内积蓄钱粮富足,对外休养生息并蓄养甲兵,待甲兵已足,则可挥师南征,一举荡平江南而让四海归一……”
    片刻间,曹丕面露沉重之色,一字一顿的看罢了这封信笺,当他看到了最后贾诩那番遗策时更是惊为天人,连连感叹着:“贾太尉果真不愧为天人也,竟然提前料到了有如此一天,连敌军之谋划都预料得丝毫不差。”
    “朕痛失文和,当真犹如折一臂也!”
    这一刻,曹丕面色忽是沉寂下来,紧紧的盯凝着这封信笺上遍布的字迹,沉吟半响才喃喃说着。
    若论曹丕最信任谁,当之无愧的便是贾诩。
    虽说贾诩一向明哲保身,可若不是他识大局,明事理,知晓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也,遂于曹操面前侧面加以劝解,不然这世子之位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都很难说。
    这也是他登基称帝以后,便敕封其为太尉,并赐爵魏寿乡侯,以示自己的恩重。
    曹丕如此想着。
    “贾穆,你父亲此封信笺对朕太过重要,朕即日起命你为奉义将军,留典中军,随时陪伴朕之左右,并特许你袭父爵。”
    此话一落,贾穆一时不是欣喜而是满满的震撼,自家父亲这封信笺究竟写了何等破敌良策,竟让陛下如此龙颜大悦且恩厚自己?
    说完,曹丕好似想了想,又道:“朕想了想,朕有一女已到出嫁之芳龄,朕愿招你为婿,不知你是否愿意?”
    一番番震撼之语,贾穆内心顿时激动不已,平复半响,才躬身行礼道:“臣谢陛下隆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