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厨子的往事》第584章 东方美食邀请

    饭店工作总结一句话是“饭店无大事,全部是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做饭店管理需要有耐性,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什么事都是这样,坚持就是胜利。人不是不能成功,主要是很多人死在半途而废的路上。
    看到很多餐厅老板,刚开始干的时候雄心万丈,干着干着就开始坚持不住,最后关门大吉。不是说他不能成功,只能说他坚持不住。为什么坚持不住?没有好的管理。
    管理出效益,这句话绝对正确。
    在李爽调到渔人码头的当天我也跟着过去了,不为别的,给她坐镇打气。自己带来的人必须照顾,这时候充分显示出什么是老乡来。
    李爽天生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三天时间就和员工打成一片,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她开朗乐观的性格和有点男人的工作作风很多人喜欢,就连郝广生都说比以前的经理强。
    “老大,我干的是不是行?”李爽问我。
    “行,绝对行。”我对她竖起大拇指。
    “都是你教的好。”她说:“这两个多月的培训管用,学不少东西,在新店就用上了,到这一用还灵,我是不是挺聪明?”
    “聪明。”
    “晚上晓梅看我来。”她说。
    “对了,你过来她乐意呀?”我问。
    “乐意,主要当经理不是多挣钱吗。”她说:“我也是奔着锻炼锻炼来的,实在不行我再回去,也不丢啥人。”
    “没啥丢人的,你干的挺好。”我说。
    “这要是张丽也来就好了。”她有些遗憾的说。
    “她现在咋样?”我问。
    “不咋样,还没怀孕,她老公四处看病也不好使,就是不行。”
    我说:“她今年四十,再不要孩子就不好要了。”
    “那可不咋的,她也闹心。现在她老公还学上喝酒了,动不动的还跟她懆懆两句。”
    “准是心情不好呗。”
    眼前出现张丽的面孔,这个要命的女人,就想要个孩子,偏偏心强命不随,老公还不育。现在医疗水平这么发达,估计能治。
    李爽说晚上吃火锅,我提前走了一会儿,把肉片、青菜啥的买好拿到公寓准备,顺便给马姐打了电话,叫她也过来。
    最先来的是马姐,李爽和周晓梅都是经理,得晚一会儿下班。
    “你不行喝酒呀。”马姐嘱咐我。
    “不喝。”我说。
    “我陪她俩儿,你喝点饮料就行。”
    “好。”
    啥都准备完了,我俩儿坐在沙发上唠嗑儿。
    “小华她老姨来电话说叫我和小华回去一趟,人家男方想相相人,见见。”她说。
    我说:“这不好事吗,准备啥时候回去?”
    “下个星期,能行吗?”
    “那咋不行,和蒋亚军说了吗?”
    “说了,她答应了。”
    我说:“那就回去吧,这是大事。”
    “男方家是北票街里的,坐地户,还行,听说他姑父有点能耐,是电业局领导。”她说。
    “电业局好地方,要是行的话能给马华安排个工作。”我说。
    “八字还没一撇呢,等相完了再说,成不成还不一定呢。”
    快十点半的时候李爽和周晓梅来了,她俩儿带了不少飞蟹。来滨海这长时间对海鲜没啥感冒,不怎么爱吃,有时候吃点毛蚶和海螺,这两样比较顺口,等蟹子几乎不吃,不习惯。要是生卤的还行,能吃几个。
    “小叔,行呀,你现在够级别了。”周晓梅看着屋子说。
    “老大就是老大,厉害。”李爽说。
    马姐和李爽是头一次见面,给她俩儿做了介绍。
    李爽说:“得亏你介绍了,要不然我还以为你金屋藏娇呢。”
    一句话说的马姐满脸通红,回道:“藏也不能藏我这老太婆,得藏个年轻的。”
    周晓梅对马姐说:“马姐你可不是老太婆,比我和爽姐都漂亮。”
    “漂亮啥,一脸褶子。”马姐说:“坐吧,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俩儿了。”
    坐下来之后李爽说:“好长时间没和老大喝酒了,今天好好喝喝。”
    没等我说话马姐道:“别叫他喝了,他身体不行。”
    “他身体不行?”李爽好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这大体格子身体不行,谁信呀。”
    “他真不行,喝不了酒,上两天还打吊瓶呢。”马姐说。
    “这都过去十多天了,就是打头孢也没事了,不行,今天必须喝点,不喝酒啥意思。”李爽说。
    “我陪你俩儿喝。”马姐说。
    “你陪我俩儿——”李爽拉了个长声,拿眼睛看看我又看看马姐,好像看明白啥事似的,说道:“看样你俩儿这是——”
    没说下去,那意思你懂。
    马姐忙到:“想哪去了,你不知道他啥病,都吐血了,大夫说不能再喝酒了。”
    “吐血了?真的?”
    李爽看向我,一脸的不相信,周晓梅也是同样的表情。
    我点点头说:“嗯,吐血了,没事,支扩。”
    “支扩?啥意思?”李爽问。
    “支气管扩张。”我说。
    “支气管扩张就吐血呀?”她问。
    “嗯,吐血。”我说:“暂时不能喝酒,你们喝,我喝饮料。”
    她们三个喝酒,我喝饮料。看着她们喝确实馋,但是有马姐在不敢喝,装也得装装,答应她不喝酒了,不想叫她担心。
    其实那时候把酒戒了就好了,可惜没戒了,后来又喝上了。
    月底这几天我、严丽、王总我们仨拿出四天时间,挨家店品尝师傅们的创新菜,一共选出五道砂锅菜和三道熘炒菜。这八道菜选出来之后开始四家店统一推出,尤其是砂锅菜,有专人制作,在饭口的时候每道砂锅菜都制作出三例,在煲仔炉上加热着,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菜的香味飘满整个点菜区,不用点菜员怎么介绍,客人直接就点了。
    砂锅档推出的头一个星期就被客人认可。卖的最好的是“锅底肉”,每天销售在十五例以上。一家店十五例,四家店就是六十例,并且还在上涨。卖得好就需要加强,“锅底肉”讲究的是火候,制作时不能打开砂锅盖,有时候制作人员掌握不好时间,于是买了二十个计时器,每家店五个,用计时器计时,这样效果好多了。
    渐渐地“锅底肉”每天销售达到三十例,这时候开始控制住,不许超过三十例。
    什么都是贪多嚼不烂,不能为了追求多卖把质量忽略了,菜品质量永远是第一位。
    除了“锅底肉”之外还有一道菜卖的挺好,是新店一个海鲜师傅研发的“砂锅鱼头”,选的是胖头鱼鱼头,做法接近湘菜的“剁椒鱼头”,融入了滨海海海“焗”的技法,做出来的鱼头很好,清辣中带着鲜嫩,开胃爽口,客人非常喜欢。
    “锅底肉”和“砂锅鱼头”卖得好,在周会上李爽提出可以把这两道菜和熏酱菜以及大花卷作为公司的四大特色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做成大照片上墙,再加上简短精辟的文字描述,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她的提议获得一致认可,得到通过。
    公司第一批战略型产品产生了,四家店面在外面有了四个产品的大幅照片,店内墙上有小型照片,客人没进店之前看到外面的宣传照就有了想吃的念头,进到店里看到宣传照再次起到提醒作用,都不由自主的把这四个产品点上,即使不全点,至少是一道。
    二零零九年的六月份,整个滨海都知道青花阁餐饮公司有四个拳头产品,“锅底肉”“砂锅鱼头”“奶油大花卷”“熏酱菜”。这四个菜是青花阁的四绝菜,到了青花阁旗下任何一家店都得尝一尝,要不然白去了。
    四家店也都有了各自的定位。
    老店——吃传统饺子,品地道老菜。
    粗粮——年轻人的向往,中年人的回忆,老年人的故事。
    新店——秉承传统美食,滨海老百最热闹的饺子馆。
    渔人码头——时尚海鲜,精品东北菜。
    零九年的餐饮业不好做,经历了股市的跌落,很多家饭店都经营不下去关门大吉,青花阁却如异军突起,生意不降反升,在当时是个奇迹。
    整个六月份的销售分别是:老店一百二十万,粗粮一百三十四万,新店一百九十五万,渔人码头一百三十三万。
    青花阁成了滨海餐饮的领头羊。
    六月份,公司接到东方美食的邀请,参加“红厨帽”考察团去广州进行考察学习。严丽要带我去,我说还是带前台人员去,前台管理这块儿有些欠缺,应该学习学习。她也认同我的意见,于是带着周晓梅、李爽、王总她们四个去考察学习。
    做企业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眼界打不开,就不会看到新鲜事物,接受不到新型管理模式,难免会落后挨打。
    她们四个考察学习之后眼界大开,回来后像换个人似的,很多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我都欣赏。尤其在团队建设上,有很大提升。
    严丽跟我说我没去是个损失,下次一定叫我去学习学习,我说有机会一定去。
    东方美食八月份的“红厨帽”活动在滨海举行,给青花阁一上午的宣传时间,到时整个考察团来参观学习。严丽收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开会通知下去一定要做好准备接待全国考察团。
    会后王总、严丽我们仨坐在一起。
    “咱们一定要做好这次接待,来的可都是全国知名餐饮企业。”严丽首先说。
    “都是厨师长、经理、老板。”王总说。
    “那就好好招待,把卫生收拾干净利索的,菜做的好好的。”我说。
    “厨房这块老谭负责,前面这块王总负责,具体事你俩儿安排,一定要整好了。”严丽说。
    我说:“没毛病,咱们也给滨海餐饮业争争光。”
    王总说:“现在咱家在滨海属于领头羊,全看着咱们呢。”
    我说:“这回他们来滨海,一共考察八级饭店,三天时间,咱们最好是最后一家,欢送晚宴在咱家举行,要不然就是第一家。”
    严丽说:“我和他们沟通一下。”
    “我也和他们说说。”我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