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奋斗日常》第六十三章 消息

    土庙那边怪异之处,要从十年前说起。那时候,国朝虽立朝二十载,而徽州府这一带才纳入国朝版图尚不足十年,因战乱等原因,人丁凋敝,行人绝迹。土庙方圆四五里不过俩仨十来户的小村落,因着世道不昌,除了像周铁头这等当兵的,留存下来的都学周老汉等人住进更偏僻更深的山林去了。
    是以,没谁清楚土庙里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土庙里突然出现了四五个成年男丁的白骨。这些白骨具体是谁人的,何日来,又从何而来,去往何处,这诸多问题至今无人知晓。
    “……那日,小老二、满仓和余粮我们哥仨追着一头野猪往这边来,猪没抓到,在土庙里头发现了满地的骨头还有干没几天的血迹。吓得我们三个还以为是小葛庄那几家子出事儿了。那时候土庙这边还没恁荒,土庙南边往上去有个小葛庄,住了三四户人家。以前不太平,咱们村往里头搬了搬,也寻思着乡里乡亲的,怕有个好歹,经常往那边走一走,遇到好歹能搭把手。后来太平了,咱这一片的里长在我们村里,那时候还是我二大爷,他是个热心肠,操心着那几家,经常打发我们村里的人往这边……”
    “……一打听不是小葛庄的人,我记得那时候刚巧是芒种后,小葛庄的地都在他们村那边不在这边,他们也有小半个月没谁往这边来了。我们村也忙着干活,也没谁往这边来……”
    “……一下子死了四五个,也不像是外头行商的,咱这山沟沟里,那时候刚太平不久,外头进来的人少。我知道你们说清沟黎晒秋的事儿,我以前也去赶过场子。出事儿的时候是芒种,芒种可没啥大集会。我们估约摸是从外头回来的人。咱们多年不咋出去,也就报了官,县太爷还发了告示,也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印象……”
    周老汉这段讲的特别细致,试图还愿当时事情的经过,可惜到底是没亲眼见过,故而都是猜测。这些说完之后,他才真正开始讲后续的怪异之处。
    “……起先是小葛庄那几家养的鸡总冒不跌地不见了,找明眼人(阴阳先生)看过,说他们村那边有煞气,杀了公鸡祭拜了,可也没啥用。到了立秋更吓人,雷劈了土庙后头的一间土坯房子,有人看见了说大蟒蛇渡劫哩。我是没见着,不过小葛庄的人说看的明明白白,电闪雷鸣往这边劈……”
    “狼,野猪啊什么的都外往这边蹿,大家伙心里都犯怵,就不大走这边了。”
    ……
    “……那一年是一个外乡人,差点没死这事儿,也是命大,带着铜锣,敲响惊醒了咱们这些人,就往这边来,他才没丢命。他说正迷糊着,看到一个人在土庙门口走动,还要开门。他也是胆子大的,老天保佑……”
    “还有一桩是我亲眼见过的事儿,那年我二大爷老了(去世)。咱这乡下的规矩要绕山走,这是咱们老庄一带,得从这边过。结果到了土庙那,突然下雨,他青山叔崴住脚,走不了路,在这儿停了棺。咱们绕山走路,就图一个好走。山神肯定不会这么做,咱们几辈子人都在这讨生活,定然是遇到鬼怪了。只等从城隍庙请了阴阳先生来主持,这事儿才算是过了。打那以后,村里再老人都不绕这里走。”
    ……
    “倒也奇怪,你要是好端端地走路,不往土庙那边去,也就没啥事儿。只要沾到土庙,就是怪事儿不断。”
    周老汉最后这总结陈词好似替黎贞娘诸人立FLAG一般,因为他们也往土庙里去了,听的众人心里阴森森的。
    周老汉也很快意识到这一点,忙又解释了一句,替自己打圆场,只是没咋安住众人的心。
    周铁头看气氛有些凝滞,忙接过话茬把周老汉的话头盖过去,又讲起了自己在军营的事儿。
    冯汉文也为了缓解众人心里的不适,顺势接过周铁头的话,与他交谈起来。话题一深入,黎贞娘对周铁头归来的原因有多了一份认知。
    周铁头本来是打算在军营驻地安家的,毕竟在那边生活了恁多年。周铁头不想再当泥腿子种地,就没学一些老兵退下来在那边种田,靠着打铁这手艺在兵器营有了个长期饭碗,打算祖祖辈辈靠这手艺吃饭。没想到他后来得罪了人,去年军营改制,要把一些老兵安置到驿传系统,主要负责递铺。
    他寻思着与其被人阴一把安排到别处递铺当跟脚(跑腿的),不如回老家,说不定还能负责一个递铺点当个小头头。可惜他运气不好,这边递铺点还没铺开。他要离开兵营这事儿是板上钉钉的了,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他就花钱托关系,弄了个卸甲归田,回乡开打铁铺子。
    递铺是前朝就有的,主要负责送军事文件,国朝立后,主要在北方一带扩建。徽州府属于南方,递铺点并不稠密,好些都是驿站代了。
    贞娘在这等军事和封建社会基建上不熟悉,也不够敏感,却也知道一些递铺情况。她前世在安徽黄山、歙县一带行走游历的时候,除了吃过毛豆腐、黄山烧饼之类当地名吃之外,也了解过当地一些景点的历史,比如西递。
    西递就是由递铺发展而来的。再有,像歙县,渔梁渡往杭州方向去的陆路方向的古道,好些古村落也是由递铺发展而来的。
    贞娘不知这时代的发展轨迹,隐约觉得递铺也会在南方密布开来。原因她并不详知,只是隐约觉得会有这么一种发展趋势。
    姚廷芳这个朝堂大佬去觉得,南方密布递铺点是必然之势。无论是从军事,还是治民角度,递铺点的扩展和密布都有利于朝廷对下面的把控。
    听周铁头所言,虽说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姚廷芳准确地把握了一些信息。一,驿馆承继历朝久制,馆役由当地有资产的百姓充任。这一点,姚廷芳从陈州一路走来所见基本如此。二,递铺起于军用,如今功用更多一些,具体是什么还有待打听,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是有军卒充任。递铺这些人并不受驿丞管,而是由县尉统管,除了送文件之外,也可能充任斥候之类的职责。
    除了这两点之外,姚廷芳从朝堂出发来看,当朝这位颇为仁名的皇帝,也可能为了避免某些武官与官兵关系太过密切,便暗中把一些老兵打散开来,为己所用。这样既可避免失了军卒的心,又可以让这些人先过一过民间生活,慢慢地蚕食。杀一人固然简单,但得一民却并不容易。
    当然,朝廷皇帝的想法,只是姚廷芳个人所想所思。抛却这一点,如果朝廷准备在南方扩建递铺点,那么清沟黎完全可以借势,若是能在清沟黎设一个递铺点,村落就可以发展成集市。
    姚廷芳心有所思,冯汉文的心思也不全然落在沾到土庙处可能倒霉上。至于其他人,贞娘只是略有一思,随即就抛开不管了,她爹娘根本没往心里去,只叹不管什么地方,有人就有争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