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不同意孙中山联共主张的,不过,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还是顺从了孙中山的意志。伴随着权力增大,权欲急剧膨胀,视中国共产党为其攫取最高权力的主要障碍,寻机或制造事端,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清除出去,发动反革命叛变,向共产党使屠刀。
事例:
1926年3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要求共产党离开国民军第一军和黄埔军校。由于苏联顾问和共产党领导机关的退让,使其阴谋得逞,有200多名共产党员被迫退出一军和黄埔军校。4月20日,蒋介石专门设宴,礼送这些退出的共产党员。伤了人,赔个笑脸,其阴险狡诈至极。从此,一军和黄埔军校成了他的一统天下。
在夺取军权后,蒋介石又试图夺取党权。他以消除党内纠纷、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由,提议召开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会上以“整理党务案”,向共产党发难。他在会上有一个表白,说:“此次会议本为予所提议召集,但予之提议,系党员的资格,绝不是以军人、以有带兵的资格来干涉党政。”这实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白。
二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和通过“整理党务案”。这个提案是由蒋介石、谭延闿、孙科等九人联名提出的。
“整理党务案”由四个议案组成。《整理党务第一决议案》否定了国共合作以来的成就,以此为借口,把旨在排斥、打击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说成是“遵守总理之主张,不忍两党合作之美意至此失坠,革命势力之集中至此分裂”的措施。
《整理党务第二决议案》,是蒋介石个人单独提出来的,内容共有九条,对共产党有严格限制的主要有四条:一是凡他党党员加入本党者,各该党应将其加入本党党员之名册,交本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二是凡他党党员之加入本党者,在高级党部(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数额不得超过各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三是凡他党党员加入本党者,不得充任本党中央机关之部长;四是对于加入本党之他党党员,各该党所发之一切训令,应先交联席会议通过。这个决议案名为“消除疑虑,杜绝纠纷”,实则限制和打击共产党,为蒋介石排斥共产党,夺取国民党党权披上了合法外衣。
《整理党务第三决议案》的主要内容是增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并规定其职责。《整理党务第四决议案》的中心内容,是要进行党员重新登记。
由四个议案组成的“整理党务案”,是限制、打击共产党,为蒋介石进一步攫取党权而精心策划的阴谋,它用合法程序掩饰了非法行为。由于苏联顾问和中共领导机关的再次退让,这一阴谋未能被阻止。张国焘受陈独秀委派,前来指导二中全会的中共党团。在党团会上,围绕要不要接受整理党务案进行了激烈争论。讨论了七天,毫无结果。张国焘按照苏联顾问和陈独秀的旨意,用了非常不正当的办法要大家签字接受。这样,又做出了一次大让步。
国民党二中全会以后,根据整理党务案,国民党中央人事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共产党员担任要职纷纷辞职,其职务多由国民党右派接替。组织部长由蒋介石接任(由秘书陈立夫代理)蒋介石兼任新设立的军人部部长。“蒋介石把张静江捧出来做中执委会的主席,实际上这人是陈果夫的傀儡。”由于蒋介石的狡诈,幼稚的共产党的领导人上当而妥协退让,使他的阴谋又一次得逞,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权,他利用这个权力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
在北伐战争中,蒋介石的势力急剧扩张,自以为羽毛已经丰满,挑起迁都之争,其行为遭到反对与声讨。蒋介石面临着很大压力,他认为自己目前的困境是共产党的鼓动所致,于是决定“清党”,拿共产党开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惨案。
这是一个恩将仇报的背叛革命的行为,因为他把枪口和屠刀对准用自己的鲜血从军阀手里夺取上海,并敲锣打鼓把他们迎进城的工人阶级;这是一个卑鄙下流的阴谋行动,因为他借助黑社会力量,并以欺骗的手法解除了工人纠察队的武装。
在蒋介石等人的精心策划下,上海黑社会势力头子,雇佣一批流氓、打手,冒充工人,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蒋介石指使自己的军队借口调停“工人内讧”,强迫纠察队缴械,并枪杀抵抗者。第二天,为了抗议蒋介石军队的暴行,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学生游行,蒋介石的军队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大屠杀,大批的工人、学生被杀害,在上海的共产党的领导人被屠杀,宝山路血流成河。对于蒋介石的暴行,当时《申报》以《淞沪工人纠察队昨均被缴械》为题予以披露:“当东路军占领上海之际,全沪工人,均以武装响应,故对于总工会之纠察队,认为保护工人应有之设备,曾言如服从军事当局之节制,则纠察队之枪械,决不收缴。不意军事当局,以工人冲突名义,将纠察队全部缴械,所有纠察队之驻扎处所,俱由军队占领。”这篇简短客观的报道,概述了蒋介石的阴谋实施的过程,其阴险狡诈凶残的嘴脸跃然纸上。
蒋介石开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先例,其他国民党新军阀纷纷效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惨案,武汉的汪精卫也作出“分共”的决定,宁汉联手“清党”,国共合作破裂。
蒋介石并不满足第一次“清党”对共产党的打击。他的目标是将共产党斩尽杀绝。于是,要进一步“清党”,所谓“清党”实际上是打击、消灭共产党的代名词。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与决定进一步“清党”。蒋介石在致开会词时说:“倘若共产党仍然存在,他们的理论与方法还未清除,我相信共产党从新起来三个月后,国民党便会分散”,“所以,各位委员和各位同志对于共产党势力须要有正确的决心,根本上来铲除消灭。”“不仅反对他的主义,而且要反对他的理论与方法。”为了彻底铲除共产党,国民党的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制止共产党阴谋案》,这个文件确定了这次“清党”的四个重点,一是共产党的理论;二是共产党的方法;三是共产党的机关;四是共产党的运动。与此相配合,在国民党内部也开展了“整理党务”,意在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分子及其对他们的反革命行径不满的国民党员。
对于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某些国民党员和一些国民党的基层组织不满,有所抵制。国民党中央发现这一情况后,感到惊恐。于是,决定在县党部、区党部中实行连坐法,以保证“清党”坚持下去。为此,国民党中常委会专门通过了《关于防止共产党渗透工作案》,该案提出在全国实行各级党部连坐法,规定,对发现共产党员不报告的国民党党部及其负责人追究连带责任。这个提案的目的,在于使国民党各级党部、所有党员竭尽全国去消灭共产党。
蒋介石的“清党”,实际上是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代名词,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斩尽杀绝的屠杀遍及城乡。1927年内,被蒋介石等国民党新军阀所屠杀的约有3.8万人,而到了1928年,被杀害的人数达30万之多,到1932年,据不完全统计,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达100万人以上。
评析:
孙中山作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决策,邀请年轻的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资格加入国民党,使处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因吸收了新鲜血液而获得了新生。蒋介石歪曲这一基本历史事实,对共产党进行造谣中伤,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排挤共产党;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革命处在高氵朝的关键时刻,发动反革命叛变,对曾经帮助国民党、与国民党共同战斗的共产党人实行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恩将仇报,葬送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然而,大屠杀不可能吓退革命,人们不正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革命的嘛!幸存的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志士,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地投入战斗。共产党人被“逼上梁山”,即使像毛泽东这样的革命“书生”,也拿起枪杆子,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到农村点燃了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这样的星火遍布广大的农村,逐步形成了燎原之势,形成与蒋介石政权相对峙的红色政权。这样的结果,恐怕是蒋介石没有想到的。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