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微澜》第三百二十章 意大利人的野望

    巴麦尊想到的是意大利。
    此时的意大利,由数个王、公国组成,东北意大利则由德意志联邦中的奥地利王国占据。从1820年烧炭党时期起,意大利兴起了独立与统一的浪潮。
    1848年,在法、德爆发革命,同年,谢绾秘密邀请法国玛丽女王逃亡至莱茵后,波旁王朝覆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相继成立。骚乱扩展至意大利,各国革命者强迫统治者实行君主立宪。其中,在米兰和威尼斯的起义驱逐了当时的德联邦-奥地利统治者;罗马则将赶走了教皇。
    萨丁王国国王卡洛·阿尔贝托认定统一意大利的时刻已经来临。他宣称“意大利会自己建立自己”,随即向奥地利宣战。
    彼时德意志各联邦都忙于处理内乱,奥地利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一问题。不过虎死不倒威,在1848年7月24日的库斯托扎战役中,奥地利元帅弗朗茨·约瑟夫·拉德斯基迅速将萨丁王国打败,战后双方达成停战协定,拉德斯基重新控制整个伦巴底-威尼斯大区,但给予威尼斯独立,一个共和国在达尼埃尔·曼宁领导下于威尼斯宣告成立。
    不过阿尔贝托并没有死心,在意大利革命继续的背景下,1849年他又一次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但很快被拉德斯基再次击败。阿尔贝托被迫退位,由他的儿子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接任,萨丁王国对统一意大利的第一次努力失败。
    随后,本来在革命中与意大利共和派同气连枝的拿破仑三世基于自身正统性的考虑,背叛了意大利共和派,选择支持教皇驱逐占据罗马的共和派;奥地利趁机包围威尼斯,逼迫威尼斯共和国投降,并恢复了对教皇国的控制。
    至此,1848年革命引起的意大利统一之火被彻底扑灭。
    不过,尽管前国王被奥地利人彻底击败,萨丁王国却并没有完全放弃统一意大利的希望。1852年,卡米洛·奔索·加富尔成为萨丁王国首相。他是位颇有手腕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同样具有意大利独立、统一的野心。但是他察觉到仅凭萨丁王国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于是他开始谋求借助英法的力量赶走奥地利人。
    为此,萨丁王国加入了不久前的克里米亚战争,支持英国和法国。但是这一做法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由于谢绾使德国成为对俄战争北线的主导,从而使德国成为主要战胜国,意大利人的利益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完全被忽视。
    英国首相巴麦尊现在想起了这件事,他决定用意大利给德国使绊子。而且,即使有把握挑起萨丁人对德国的反抗战争,老奸巨猾的巴麦尊仍嫌不够,他决定再把法国人拉下水。
    1857年初,加富尔与拿破仑三世会面,双方同意对意大利境内的奥地利势力联合作战。
    按照协议萨丁王国在战后接收奥地利在意大利的领地(伦巴第和威尼斯)以及帕尔马和摩德纳,与此同时,法国将获得萨丁王国在阿尔卑斯山麓的领地萨伏依和尼斯。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将保持原样。为了使法国的干涉不被视为侵略行径,加富尔将煽动伦巴第的革命活动,从而引诱奥地利的入侵。
    此时伦巴第与奥地利是共主关系,君主都是奥地利新国王弗朗茨·约瑟夫。伦巴第的革命运动突然抬头,使年轻的弗朗茨·约瑟夫和他的政府措手不及,连忙向德联邦中央政府求援。
    德联邦康茨勒谢绾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英国人在后面捣鬼,他出于与茜茜公主父亲一家的友谊,更出于对奥地利的支持,对此事比较关心。不过原时空中意大利北部独立的事实,让谢绾有点犹豫,所以他向奥地利政府建议在意大利境内少使用暴力,尽量采用行政手段引导,所以德联邦派出三千警察,与奥地利警察一同进入意大利北部维持秩序。
    于是奥地利人在处理萨丁王国引发的叛乱时表现得出奇地有耐心,与革命者反复谈判,逐渐消弭了对抗烈度。这使加福尔引诱奥地利入侵的计划濒临破产——没有奥地利的入侵,法国就无法名正言顺地“干涉”。失去了法国的支持,加富尔就无法承担战争的风险。
    他当然不甘心就此作罢,背后的英国人当然也不愿意不了了之。
    不久之后,伦巴第地区的局势再次猛然加剧。一群暴徒冲击了大区政府,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弗朗茨·约瑟夫毕竟年轻气盛,压制不住怒火,他向伦巴第大区政府发出了要求立即平息暴乱的要求,奥地利政府也向萨丁王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其停止对伦巴第反叛者的煽动。
    加富尔不仅拒绝了奥地利的最后通牒,还添油加醋的对奥地利羞辱了一番——他就是要刺激奥地利出兵伦巴第,使得法国能够顺利“干涉”。
    谢绾当然也注意到加富尔在媒体上对奥地利的羞辱。他立即意识到,这个被奥地利三番五次打败的小国首相,不可能如此放肆,除非背后有英法的支持。于是谢绾给弗朗茨·约瑟夫连发了十几封电报,请他克制。
    但谢绾还是看到了奥地利对联邦中央政府关于其决定出兵的通报。
    谢绾对此忧心忡忡,他已经隐约感觉到这背后并非只是针对伦巴第、奥地利,而是针对整个德联邦。但此时他已经无法阻止战争。
    怒气冲冲的奥地利军队推进至萨丁王国边境,却吃了几个败仗,立即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中,甚至连阿尔卑斯山的通道都可能失去。
    而在由拿破仑三世带领的法国军队抵达后,奥地利军队更是一泻千里。奥地利军队在对法、萨联军的马真塔战争中,被打得一败涂地,奥军只得从伦巴底的大部分地区撤军,拿破仑三世和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米兰。几天之后,两军之间的第二场战争于苏法利诺爆发。这次奥地利国王弗朗茨·约瑟夫亲自指挥其军队,双方皆展示了一些作战技巧,但法国再次战胜。奥地利撤军至威尼斯边境的要塞。
    弗朗茨·约瑟夫意识到局势不妙,此时想从战争中脱身却不可能了。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再向德联邦中央求援。
    事已至此,谢绾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他已经完全清楚英国、法国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
    绕是绕不过去的,在与战争部、外交部的同事们沟通之后,谢绾决定举德国之力支持奥地利打赢意大利的这场战争。不过,谢绾还是希望尽量控制这场战争的范围,它只能是一场在意大利境内的代理人战争。
    随后,谢绾派人与美国、俄国协调立场,希望两国保持中立。美国人爽快的同意了德国的建议,而俄国人却态度暧昧。谢绾大概也能猜到英国人在俄国人身上做了文章,在意大利的战争很可能会促使俄国人在东欧的冒险。
    不能让俄国人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谢绾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或许该让历史在这里拐个大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