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微澜》第二百六十四章 两战镇江

    1842年7月18日,英军抵达京口,此处是镇江门户,与扬州也隔江相望。
    谢绾要求南洋军在此处再次阻击英军,宋插却认为英军准备充分,不可力敌,拒不执行。
    这是谢绾和宋插的矛盾第一次公开化。虽然谢绾只是脸色微微变色,旋即妥协,但在已经在心里开始琢磨如何拿掉宋插。
    于是四千南洋军从京口后撤至镇江城,名义上准备与镇江守军一起守城。
    京口不设防,使镇江、扬州立即暴露在英军进攻方向上。
    扬州富商颜崇礼因为与当地盐枭长期不和,向英军进贡三十五万两白银及新鲜食物,与英军达成协议:英军不进入扬州城,转而炮击老河影一带盐民,酿成“老河影惨案”;
    镇江都统海龄令清兵撤往城内,紧闭四门,满城捉汉奸,捕杀城内居民百余人。
    1842年7月21日,英军出动陆军九千人、战舰十三艘在舰炮支援下向镇江发起进攻。英军登岸后直逼城下,冒着清军的炮火爬梯登城,遭守城的清兵顽强抵抗。
    守城的清兵或者将英军推下城去,或者扭住一起跳下城墙。英军在炮火掩护下,用火药包将瓮城门炸开,大队英军蜂拥而入。
    谁都没料到,承诺与清军一同守城的南洋军总兵谢桂芳却根据宋插的密令,不与英军肉搏战,见英军进入竟然全军撤退至镇江城外。
    英军攻入城内后,城内的清兵从巷道内涌出,与英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和肉搏战。
    许多清兵战前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才参加战斗。最后,守卫镇江城的清兵以极大的伤亡代价,使英军死伤一百六十多人,是自清英战争爆发以来,除南洋军外遭受最重的伤亡。此役清军损失清兵五百余名。海龄督战到最后一刻,最后投火自杀殉国。
    事后英军“毁城垣,焚衙署,纵黑鬼奸污妇女,道路死伤枕藉”。英国参战军人回忆“只要是真实的回忆,就可觉得这颗心很难说是有人道的了。但即使是心肠最硬、资格最老,以杀人越货为生的人,看到这种悲惨景象也不能无动于衷的。”
    镇江失守,也就切断了经济命脉京杭大运河,给清朝廷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而南洋军撤兵,也给谢绾、邹汉勋、刘韵珂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道光帝下口谕训斥刘韵珂,让他给出解释;刘韵珂自然把邹汉勋找来骂了个狗血淋头。邹汉勋气急败坏的去南洋军中找谢桂芳质问,却得到了回复是“宋头领的意思”。
    邹汉勋气不过,绕过宋插,直接给谢绾写信,痛斥宋插,称这将严重破坏南洋镇与朝廷关系。
    谢绾由此下定决心,拿下宋插。
    7月底,谢绾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召集布鲁默等德籍军官和宋插,会议中,布鲁默的下属突然一拥而上,拿下了宋插,暂且收监。
    随即谢绾命邹汉勋代替宋插,管理在大陆的情报网,并向刘韵珂告罪,承诺一定收复镇江;又派人送信给前线的谢桂芳,一方面以叔父的身份,痛斥他畏战不前,一方面好言相劝,让他以南洋镇与朝廷关系大局为重,最后告知他宋插已经被捕,并将宋插的大部分军事权力都交给他,命他“五日内择机夺回镇江”。
    谢桂芳在暹罗见过德国海陆军的军威,又知道谢绾才是宋插的背后老板,加上谢绾还认他这个侄儿,于是接受了谢绾的收编。
    由于谢绾担心谢桂芳阳奉阴违,加之宋插消失后,婆罗洲有失控的可能,在派人收编谢桂芳的同时,就找借口开始进攻婆罗洲西南部的沙捞越,以震慑南洋华商。
    此时沙捞越名义上属于北部的文莱苏丹国,但由于文莱的暴政,民众正在闹暴动,已持续多年独立状态。早前谢绾命令东印度公司总经理帕尔默与文莱苏丹接触,以获得“沙捞越总督”的条件,协助文莱苏丹收复沙捞越。
    以此为借口,宋插下狱的次日,东印度公司武装力量总司令布鲁默就率一千莱茵军、十艘战舰,大摇大摆开赴婆罗洲。
    与此同时的清国。8月3日,英国远征军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镇江,主力舰队开始向江宁开进,9日抵达江宁江面。11日,英国陆军登陆,“于紫金山之上,安设大炮,军舰摆开了攻城的架势。
    两江总督牛鉴乞和,璞鼎查答以:
    “倘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如能所请,可不攻城”。
    同日,耆英自无锡赶到江宁,在英国军队的炮口威慑下,开始与英方议和。璞鼎查限8月14日定议,否则开炮攻城。
    正当璞鼎查得意洋洋要求耆英三日内答应全部条件之时,镇江城外却响起了隆隆炮声。
    谢桂芳此前收到了谢绾的攻城严令,还在观望,谁知很快就得到了莱茵军大举进攻婆罗洲的消息,不觉大惊,知道谢绾是动真格的了。
    于是他不再犹豫,趁着英军离开镇江,又联络了周边几个逃散的清军小部队,全力发起进攻。
    是役,五千清军进攻一千守城英军。谢桂芳发了狠,用野战炮攻城,直接把镇江城的南门轰成了瓦砾,以至数门火炮因为射击次数过多而报废。
    攻进城后,又不顾伤亡的与英军巷战、肉搏。南洋军这边有了江阴、扬中两次战胜的心理优势,加上谢桂芳杀红了眼,带头上阵巷战,于是全军上下也舍命相搏。
    英军本来以为胜券在握,就要得胜归国,驻军基本都没事儿闲逛欺负老百姓玩儿。谁知道遇到了如此猛烈的进攻,是自进入清国以来,未曾所见。
    英军纵然都是些经年老兵,也架不住对方人数众多、火器犀利,还不要命,半天之后,宣告投降。南洋军、清军以阵亡五百余人的代价取得胜利,而英军除阵亡的两百号人外,其余七百多人以及一名中校还有两艘战舰都成了俘虏。
    第二天,消息传到了江宁,清英双方都为之震动。
    璞鼎查得到消息后愣了好半天,才想起派人去探清国谈判代表的口风;而清国谈判代表,钦差大臣耆英在心里犯起了嘀咕,
    “你娘的洋鬼子,我是跟你拖呢……还是拖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