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第5章 万事开头难

    王宵猎站在土堆上,看着前面汝河边的空地聚集的人群。熙熙攘攘,混乱异常。过了许久,王宵猎问身边的杨审:“来的有多少人?都是窑工吗?”
    杨审叉手道:“回小舍人,这里有三千多人,全是山中窑工。还有许多人留在山里,没有过来。”
    王宵猎皱了皱眉:“眼看着就要秋天了,怎么有人还住在山中?他们有粮食吗?”
    杨审道:“山都是土山,有人在山间开了田。就要收粮了,自然不走。”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汝州窑工,太平时节有六七千户之多,数量非常庞大。金兵来了,有的南逃,有的被掳走,剩下的还有四五千户。这是巨大的人力,组织得好能干许多事情。
    这个时代,中原地区到处都是荒地。有双手双脚,只要组织得当,不可能饿死。宋朝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金军攻来之后,大量地区的基层组织没有了。民众无人组织,种地就会被抢,做工卖不出去货,老百姓没了活路。只要基层组织起来,社会很快就会恢复。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挡住南来的金军。
    过了许久,邵凌急急赶来。向王宵猎叉手道:“小舍人,派出去的人回来了一大半。”
    王宵猎急道:“如何?”
    邵凌道:“汝河两岸的平地,百姓大多逃亡,剩下的不足原来三成。不过,周围山里的乡村,金兵未到,百姓大多安居。不过四起的强人到处抢掠,许多也住不下去了。”
    王宵猎道:“哪里的空地最多?”
    邵凌道:“从汝州沿着汝河向下,由于金军攻掠,加上掳掠人口,闲地最多。”
    王宵猎点了点头:“好。那就以郏县和宝丰两县为中心,选空闲土地,安置这些百姓。杨审,这两日你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愿意去种地。让他们放心,土地和种子都由官府提供,他们只要出力气就好。种出来粮食,总是能吃饱肚子。”
    杨审叉手称是。
    王宵猎道:“我们能不能安置好这些百姓,是接下来能不能在汝州站住脚跟的关键。军队是鱼,百姓就是水,鱼离不开水。没有百姓支持,军队是无水之鱼,无本之木。”
    杨审和邵凌一起称是。不过他们心里,对王宵猎的话却不怎么认同。百姓多的是。到了哪里,还能缺少得了人?只要有兵,手中有粮,就是一方强者。
    军队是鱼,百姓是水,这鱼水之情在,军队就能发展壮大。不能得到百姓支持,军队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很难长久。这个道理,是王宵猎从前世学来的。到了汝州最重大的任务,就是让军队,把根深深扎进汝州百姓里。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军队就能够生生不息。有了军队的保护,百姓才能安家乐业。
    这个道理很简单,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最明显的例子,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都在与日军作战中迅速膨胀。不只是军队人数的增长,更重要的还有根据地的扩大,后备军人的膨胀。而国军用拉壮丁的办法。抗战八军,征壮丁不下千万,约有一半死在了路上,没有上战场。两者效果显而易见。
    抗战八年,四川征壮丁三百万。就有人说,川军对抗战有如何如何重大的意义,甚至无川不成军之类的说法。却不提三百万壮丁,真正上战场的有多少人,死在路上又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壮丁,根本就是不成丁的孩子,他们本不该上战场。
    松山战役,有数千娃娃兵为国尽忠。赞颂他们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会问,是什么人把这些娃娃编入正规军,派上了战场。在前线,让这些娃娃冲锋陷阵。国家还没有到那样山穷水尽的地步,成年人躲在安全的地方,却把娃娃们送上战场。这样的战争,这样的军队,前途有多大呢?
    军民鱼水情,做到了这一点,这支军队就前程远大。做不到,就跟其他军队一样,步履艰难。王宵猎清楚,现在的时代背景,与后世是不同的。后世的办法不能够简单照抄,精神学到就好了。
    看着面前闹哄哄的人群,王宵猎觉得头痛。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不是件容易事。想了许久,王宵猎对杨审道:“开封时入军的文人,你去挑一些合用的来。一起把这些人名字录清楚,分班编组,统计清楚。邵凌,你去郏县和宝丰之间,清查土地,准备分人去开垦。”
    杨审道:“小舍人,这些人本是窑工,许多人根本就不会种田。让他们种田,会不会——”
    王宵猎道:“世间不会种田的有多少人?只要教一教,学不会的才少见。你放心,只要我们组织得好,工具备齐,耕牛备齐,田地必然会开垦出来。”
    邵凑道:“可这个时候,到哪里去买耕牛呢?去荆南的路,并不太平。”
    王宵猎摇头:“兵荒马乱的时候,哪里能买到耕牛?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收集民间耕牛,建个牧场,自己养。只要人手齐备,有办法,总能养出牛来。”
    邵凌和杨审称是。
    在王宵猎想来,应该有许多办法养牛。其实不只是牛,包括马、驴、骆驼等大牲畜,都能够自己养出来。可让其他人去养,事情就难办了。自己一千军队,哪里有那么多人手?至于合适的人员,那就更加难了。这就显出了干部的重要性。有了干部,许多事情指个方向,很容易就能够开始。没有干部,哪怕自己对事情清清楚楚,做起来也是无处下手。
    想到这里,王宵猎只能无奈摇头。万事开头难,难如上青天。在这个时代,要培养干部,谈何容易呢。当然,后世也不容易。真正说起来识字率,一千年后的晚清也没强多少。但干部,不只是识字就可以了的。好的干部,教合适的人识字,远比从识字的人中选择容易。
    看见远处冒起炊烟,王宵猎道:“这两件事,一刻也耽误不得,你们要立即去办。三千多人,一天要吃多少粮食?不怕他们吃得多,怕他们吃这么多粮食无所事事。你们记住,除了军队之外,我们不能够养闲人。只要人人都劳动,自然丰衣足食。”
    杨审和邵凌两觉得劳动两字陌生,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了什么意思。不过王宵猎这句话里面的深意,两人却想不清楚。人人劳动,哪里有那么多事情去做?
    王宵猎又道:“我们一切的开始,都要从组织人垦荒开始。你们把人编组好,选好地方,我要亲自指寻他们建立村庄。庄子建在哪里,有多少人,多少地,怎么耕种,都是学问。”
    邵凌看看杨审,心里微微摇头。这有什么学问?世上的大部分人,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还需要别人来教?更不要说王宵猎自小随着父亲读书,怎么知道这些?
    王宵猎笑笑,没有多说什么。这些村庄不只是种地,更重要的是其生产制度,生产资料所属,其组织形式。既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又要多产粮食,还要方便征兵。学问怎么不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