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占郴凝如》第164章 金戈铁马万箭发(大结局)

    和淮占郴认识那么久,李世民从来都很佩服他的冷静和理性。在他眼里,淮占郴是一个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冷静的人,即便是当时在大兴宫被凝如当众“出卖”,他也不曾冲动过,反而比平日更加冷静,连后来的带兵都出色了许多。
    但今日,李世民明显感觉到淮占郴不顾一切想要维护凝如的冲动。他明白这一次的重逢对淮占郴以为着什么,可儿女情长从来都与家国大事格格不入。
    当年,乌江边的楚霸王项羽不得不斩断多年来与虞姬的情分,如今,攻占洛阳的战争迫在眉睫,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大好形势,将多年来虚心积攒的战局弃之不顾,任谁都不能轻易答应这样的结局。
    “为了这场决战,你费了多少心血我不必重复,所有人都知道,洛阳是因为你的步步紧逼才成了孤城。如今,胜利唾手可得,只需率兵度过运河,一切就可如你我所愿,重新回到正轨。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你因为一个女人感情用事起来,连战机从眼前流过都无动于衷。你这样做,考虑过出生入死的兄弟吗?考虑过李家军的未来?考虑过庙堂大局、天下大势吗?!”
    淮占郴默然听着李世民的教诲,心中不由自主地回答着他的质问。
    这么多年,战场上的腥风血雨早就练就了淮占郴的决心和斗志。于他而言,推翻腐朽的大隋统治,让人间世道重新回到正轨是他和李世民共同的愿望,也是他人生最高的志向和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他可以面不改色地与战场上的修罗对抗,可以心怀虔诚地与士兵们结成挚友,也能彻夜谋划战局,为洛阳城最后的沦陷做周全的部署。
    然而,战争终究不能成为人生的常态。哪一天,真的如他所愿,李家军攻下洛阳城、推翻大隋朝之后,他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呢?
    如果说建功立业是淮占郴曾经的梦想,那么,如今的他宁可将触手可及的功绩拱手相让,也要守住自己和凝如薄如蝉翼的缘分。毕竟,功成名就后,纵有广厦万间、良田千顷,没有思念的人陪伴,日子也算不得圆满。
    而这,正是淮占郴坚决到底最根本的原因。
    原以为放弃功名利禄很艰难,却不想,情到深处的时候,这些身外之物竟不如心间的悸动。
    淮占郴缓缓抬起双眼,定定看着李世民的眼睛,莞尔一笑道:“为了凝儿,便是一意孤行,也值得了。”
    李世民没想到淮占郴这般答复自己的劝说,无奈地摇了摇头,还是张口做了最后的争取。
    “占郴,你是明白人,‘红颜祸水’这四个字不用我提醒,你也明白是什么意思。身为男人,爱美人无可厚非,但你是军队的统帅,江山社稷才是你最先要考虑的东西。
    历朝历代,但凡过不了美人关的将帅都没有好下场,你执迷不悟,难道不怕自己也同他们一样,陷入漩涡,不能自拔吗?”
    淮占郴晓得李世民把话说得这么重为的是让自己清醒过来,但身心全然被凝如占去的他却知道李世民同旁人一样,看不清自己这份情谊的本质。
    “旁人都以为我被美色诱惑才对放不下凝儿,却不明白于我而言,她对我的恩情才是我执迷不悔的理由。我淮占郴立于世上二十六年,除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真正支撑我在这艰难世道里活下来的却是凝儿的关怀与爱意。
    当年,我被处置到永济渠做劳工,凝儿不顾身份有别,风雨无地前往河渠上看望我。后来,我被发配到高丽战场,又是她,不顾世俗眼光,执意与我的牌位成亲,替我照顾双亲,连我父母的丧失都是她一手操办的。
    我身处江淮困境,她献出自己换来朝廷大赦天下的旨意;大兴宫重逢,她将我推出宫门,让我不至陷入奸人圈套;为保江都刺杀计策成功,她只身护住阿娜瑰,事情败露,她更是冒险从宇文化及手中解救了阿娜瑰,除去你我受牵连的隐患。
    这些事情,桩桩件件,无一例外地可在我胸口这颗死而复生的心上。门外的士兵将她看做炀帝的嫔妃,可在我心里,她却是为我付出一生的恩人。
    你们可以忘了她在江都为李家军所作的一切,我却不能忘了她为我做出的牺牲。若我为了自己的功绩,将她送上断头台,那我不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便是我带着弟兄们推翻了黑白颠倒的世道,又有什么价值可言?”
    一番话,说得李世民哑口无言,更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方才对淮占郴与凝如情谊的判断是否太过肤浅。
    正如淮占郴所说,刚听到淮占郴不愿处决凝如的消息时,他也同士兵一样,将这样的举动归结于“色迷心窍”。可经淮占郴这一解释,再回想当初自己在府邸中与凝如的那番对话,他忽然觉得淮占郴的犹豫是那么的情有可原。
    只一瞬,李世民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争执就这样被沉默代替,两个出生入死的兄弟在同一时刻被“如何救出凝如”的问题困住了思绪。而就在这个问题看似无解的时候,营帐内侧缓步走出来的凝如,竟用一把匕首,挑开了弥漫四周的迷雾,也无情地刺穿了淮占郴的心。
    冰冷的匕首顶在李世民的脖颈上,淮占郴还未反应过来,刀尖已经挑开李世民脖子上的皮肉,任由殷红的鲜血顺着白色衣襟,点点滑落。
    不用解释,淮占郴与李世民都知道凝如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与李世民毫无利益冲突的凝如当众劫持他,为的不过是将“犯上作乱”的罪名往自己头上扣罢了。
    那一刻,李世民的心竟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和进退两难相比,凝如这样的决绝显然更容易让淮占郴下定决心。
    而凝如显然也是这样想的。
    方才在帘内,淮占郴的感恩让凝如泪流满面。她为淮占郴牢记多年的情分感到欣慰,也为他困在这份情谊中进退两难而伤感。
    于她而言,淮占郴是她一生都在追求的光亮。几次深陷黑暗的经历中,“淮占郴”这三个字都是她坚持下去的信念。
    从宫中逃离,凝如从未想过会与淮占郴再次重逢,当她重新感知淮占郴那熟悉的气味和温度的时候,她发誓:今生便是要她死,她也绝不能同淮占郴再度分开!
    可是,世事无常,当她目睹云成在众人的围攻下逝去生命的时候,她绝望地发现,有些东西早已不能改变,有些誓言也注定要被现实击败。
    拳脚从头顶直落到身上,疼痛袭上心头的时候,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同淮占郴的关系只剩下不共戴天的对立,新旧王朝的更迭里,他们唯一的出路,也只有你死或者我亡。
    不能相守,那就成全对方。凝如不愿淮占郴因为自己放弃大好前程,持刀挟持李世民的时候,只希望这样的荒唐能换来自己的消失。
    可淮占郴又怎么舍得她这样自说自话地切断自己同她之间的情分呢!!
    焦急蔓延在胸口,淮占郴强压着喉中的颤抖,近乎恳求地希望凝如回头。
    “凝儿,不要冲动!一切都有办法,你没有必要这样做!”
    凝如却面不改色,道了声:“停止进攻洛阳,转道长安,救出圣上,我便放了李世民!”
    只一句,淮占郴摇摇欲坠的心全然摔碎在了谷底。
    此时,洛阳虽为陪都,但大隋皇室及长安使用的官粮均囤积在此,只需占领了洛阳,长安便不攻自破。
    “停止进攻洛阳”,其含义与放弃决战无异,“转道长安,救出炀帝”,更意味着自投罗网,任由宇文化及将李家军送上全军覆没的绝境。
    凝如这样说,显然是要将“红颜祸水”的名声坐实,即便她与淮占郴之间的情分还有一丝挽回的余地,她也不愿回头。
    淮占郴不甘心好不容易得来的重逢戛然而止,才想上前夺过凝如手中的匕首,站在营帐门边上的凝如却使出蛮力,将李世民拽出帐外,径直往点将台上走去。
    那一刻,全场哗然,连一直中立的胡元也不得不怒吼一声,以示警告。
    “放肆!还不把将军放了!!”
    淮占郴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明知事情无可挽回,却还是忍不住希望她能悬崖勒马,不要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
    然而,此刻的凝如抱定的决心,便是看见淮占郴眼中隐约闪着的泪光,她也不曾动容。
    “凝儿!!”
    淮占郴大喊一声,恨不得此刻被凝如的匕首顶住脖颈的是自己才好。可前有蛊惑淮占郴之名,后有劫持李世民之罪,凝如毫无疑问成为兵士眼中罪不可赦的“祸害”。
    才刚停息的讨伐声开始不绝于耳,淮占郴听得心痛,无奈事态却还是朝着他不愿看到的趋势急转直下。
    “大胆妖妇!!竟敢在李家军的营地放肆!!”
    “擒了她!!就地正法!!”
    “杀了她!杀了她!!”
    愤怒的气焰一浪高过一浪,李世民的随身侍卫更是拉起长弓,随时准备射杀凝如。
    群情激奋的士兵们围在点将台的周围,神色激动淮占郴或是李世民发出最后的指令。只要凝如刀下,兵士们就会不计前嫌,渡过运河,直逼洛阳。
    淮占郴自然明白士兵在等候什么,但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亲自将凝如推上绝路。千钧一发之际,唯一能结束这场对峙的人只有李世民。
    耳边,凝如异常平稳的喘息声徐徐传来。李世民佩服这个沉稳的姑娘,全然忘了脖颈上的刺痛,转而轻声寻问了一句:“你当真不怕死?”
    凝如此刻正环视四周,未曾想过李世民会主动询问自己,她略微愣了愣,才镇定反回道:“将军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李世民明白凝如这样的答复背后的含义等同于“不怕死”,微微抿唇下了一番决心,才终于做出了定夺。
    “既然如此,我便成全你。”
    凝如向来钦佩李世民的果断,听他如此答复,脸上不由得泛起了欣慰的笑容。
    远处,淮占郴自然听不到李世民与凝如之间的对话,但见这两人打破僵局,心中不免升起希翼,以为情势有了转机。
    然而,一切注定是他一厢情愿的臆想。
    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凝如神色的变化,李世民大喊的那声“开弓”当即引出了淮占郴身后的万箭齐发。
    身手敏捷的李世民俯身趴在地上,愣在原地的凝如毫无意外地成了利箭的靶心。
    红羽利箭正正嵌入凝如的胸口,淮占郴的脑子似乎被天雷劈了一把,顿时觉得浑身麻痹。
    “凝儿!!!”
    一声巨响从喉中迸出,撕裂般的疼痛逼的淮占郴踉跄了几步。
    他不愿意相信眼前的场景,固执地向前跑去,妄想抱住凝如的那一刻,她同小时候一样,笑嘻嘻底告诉自己:一切都是闹着玩儿的。
    可是,周围沸腾了的士兵却没有给他幻想的机会。
    淮占郴眼睁睁地看着凝如在面前倒下,又眼睁睁地看着她的躯体被蜂拥而至的侍卫扔到点将台下波涛汹涌的运河里。
    疾奔到点将台边缘的那一刻,淮占郴看到的,只有运河的川流不息。疾声呼喊的姓名再也无人答应,淮占郴被眼泪扭曲的视野里,只有运河上再次架起的浮桥,和喊着口号、意气风发地开赴洛阳的兵士们。
    停止的战局因为凝如的倒下重新恢复了希望,士兵们没有给淮占郴任何怀念的空档,将“大义灭亲”的英雄当做榜样,扛在战斗的最前线。
    心爱的人尸首沉于江中,生无可恋的淮占郴被迫将满腔的愤怒发泄在对手的身上。
    军号响起,淮占郴成了战场上为正义而战的勇士,连李世民都为他的所向披靡所震撼。
    郁结于心间的怨气被平息,攻打洛阳的战役打得理直气壮,更打得荡气回肠。
    硝烟漫漫,曾经被大隋皇帝如蝼蚁般踩在脚下的百姓,成了埋葬无道王朝最勇猛的战士。
    孤城洛阳危如累卵,攻陷长安更是指日可待。
    大业十三年十月,洛阳陷落,李家军入定关中;十一月,李渊帅兵进入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次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淮占郴一路冲锋陷阵,战功卓著,战后论功行赏时,被李渊破格提拔为千牛卫大将军,其他庙堂上的官吏也逐一换了面孔,仅存在37年的大隋王朝在李渊登基大典的那一刻,终究被世人抛弃在历史的长河里。
    曾经只停留在史书上的盛世成为现实,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也因为李唐王朝的建立趋于平静。
    运河的水依旧向前,清澈的河水如时光一般将隋朝的腐朽冲刷殆尽,河水奔流的前方,盛世大唐的繁荣与富饶正缓缓而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