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占郴凝如》第136章 时过境迁世道改

    就繁华程度而言,天水显然不是长安、洛阳那样出色,但这里是西域商队的必经之路,所以无论如何,这里都不会冷清。
    清晨,黄霈佑同平常一样早早坐在床沿上等候阿娜瑰叩门。日头才斜过窗棱一小角,阿娜瑰轻轻的呼唤声便如约而至。
    黄霈佑泛起欣慰的笑,拿着毛笔在床沿上扣了两声示意阿娜瑰进来,自己则挪到书案边,小心地写了句“时候不早了,换了药你便走吧,别让商队的人等急了。”
    阿娜瑰双手捧着药罐,脚还没站稳,看见黄霈佑写下的这句话,一时间气不打一处来。
    常言道,相似难耐,阿娜瑰在长安的时候就对黄霈佑倾慕有嘉,如今,虽然黄霈佑身有残缺,但日夜相处中,阿娜瑰早已陷在深情的旋涡里,难以自拔,每夜隔房而睡的时候,她更是盼望着第二日的太阳早些升起来,唯有如此,她才能早一点地见到心心念念的心上人。
    可才进门来,黄霈佑便急忙要把自己“赶”走,这样的待遇不仅如冷水般浇灭了阿娜瑰的满腔热情,更让她姑娘家的小火气蹭的一下便生了上来。
    所谓,日久生情,患难与共的相处中,情深的何止阿娜瑰一人。对他来说,每一夜等候天明的时光都是孤独的,即便周身被晨光所笼罩,他也只在阿娜瑰出现的那一刻,感受到心房真正洒满了光亮。
    对他来说,和阿娜瑰相处的时光永远也过不够,所以方才写下那句话,与其说是“顾全大局”,不如说是“私心作祟”,因为只有这样,阿娜瑰才能早早办完外头的事情,安心地待在这间小房里,用她的笑容和言语,驱走他多日以来累积的伤感与悲凉。
    可惜,情人间的猜心游戏有趣却繁复,黄霈佑或许还有耐性琢磨阿娜瑰的小儿女心思,阿娜瑰风风火火的性子有怎么可能稳下来就着黄霈佑的话细嚼慢咽呢?
    见阿娜瑰脸色不对,黄霈佑认真而深情地看着她,生怕自己错漏了一个细微的表情,误解了对方的意思。
    阿娜瑰却没有那样的兴致,三两下将药往黄霈佑伤口上涂好,便再也不想待在这屋里,提着药罐,嘟囔着嘴,面色不喜地离开了黄霈佑的房间。
    门关上的那一刻,阿娜瑰还不忘“哼”上一声,表示不屑。黄霈佑起初还没会意,待阿娜瑰随着商队从门口离开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白阿娜瑰误解了自己的话。
    脸色一急,黄霈佑赶忙起身走出房门,朝着阿娜瑰行进的方向追去。
    可惜,黄霈佑的榆木脑袋反应得实在太慢,带他回过神来追出客栈的时候,阿娜瑰和达拉提等人的马儿,已经远行,便是站在客栈门口的石墩上望到街道两端的尽头,黄霈佑都不曾见到阿娜瑰的背影。
    而就在他失望地垂下头想要返回客房的时候,一张熟悉的面孔竟意外地映入了他的眼帘。
    而那人也因了黄霈佑站位高于众人,一眼瞥见了他的身影。
    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黄霈佑尚不知这人来此处所为何事,却对他脸上的落寞与决绝深有体会。
    是的,正向黄霈佑走来的正是他从小便认识的好兄弟,也是他曾经将妹妹郑重托付过的人,尽管他此生再也不能成为自己的妹夫,但多年的主仆情分和兄弟情义,却依然让他热泪盈眶。
    事过境迁,黄霈佑身上遍体鳞伤,淮占郴的心里更是千疮百孔。
    没有寒暄,没有哭喊,默然而立的两人心底深感的是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那个曾经牵动他们的倩影早已没了踪迹,黄霈佑多想回到年少无忧的板城,淮占郴更重新拥有青春与爱人的心。
    但时光总是那么残酷,任由人们再怎么不舍它都毅然离去,连头也不回。苦涩溢满心间,留恋者所能做的除了挥泪告别,更是向前瞭望,唯有如此,曾经的伤痛才能慢慢愈合,不堪的过往才能缓缓消融。
    当天水府衙别院里那壶带着中原旧味的清茶散出清香时,老友促膝而坐,谁也没有谈及过往,取而代之的是着眼于当下的询问。
    如今的黄霈佑早已习惯了沉默,听得淮占郴那一句“你近来可好?”的询问,他眼中没有多少波澜,只轻轻闭上眼帘,以此传递内心终于找回的平静。
    见黄霈佑如此淡然,昨夜还在思念中辗转反侧的淮占郴不由生气一丝钦佩。他唇角微微翘起,暗暗嘲笑自己看不破,须臾,才抬眼重新看着黄霈佑的眼睛,点头说了句“我还行”,回复了他眼神里的询问和关切。
    黄霈佑哪里不止他对凝如的心绪,奈何木已成舟,劝说再多反倒显得多余,只得说服自己把淮占郴的话当真了听,转而将话题转到别处。
    他抬起手,指了指身下的地面,侧头看了看淮占郴,意在询问他为何来此处。
    淮占郴明白黄霈佑的意思,见周围没有外人,便也不再隐瞒,将他的来意和盘托出。
    “江淮各地叛乱,朝廷人心惶惶,圣上却依旧夜夜笙歌,从未想过改革弊政,换天下一片清朗。各地军阀揭竿而起,唐国公李渊见时机成熟,觉得是时候改天换地了,便派我到此处筹措粮草,以此为下一步的战役做好储备。”
    淮占郴一字一句说得明白,黄霈佑一言一语听得心惊。
    当年,在长安赏春雨的时候,他们二人曾与海若平就这看不懂的世道各抒己见,那时,他还对大隋王朝抱着一丝希望,如今,别说是天下各路豪杰,便是他自己都对圣上失去了信心,一场釜底抽薪的变革想来也是在所难免了。
    杨玄感兵变才过了数月,唐国公又要兴兵伐主,这样的巨变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自己被关在牢里的这段时间朝政国势又发生了些什么,这些事情,粗略想想都让黄霈佑不寒而栗。
    只是,黄霈佑仅想到第一层,却不晓得改朝换代的进展远比他想想的还要快得多。
    诚如淮占郴所言,这一次李渊和李世民的确派他到天水筹集粮草,但他身上更重要的任务却是为运河上那场大胆的行动做准备。
    那日在“斯文阁”,黄霈佑拿到了运河行船的图纸,回到李府后,他与李世民花了几日的时间将那幅图看了个透彻,最终定下了运河劫持炀帝的周密计划。
    不论何时,要完成一项周密的行动都需要天、地、人三者的相互配合,知道炀帝出游的时间和运河行船的构造,李家军已然占了“天时”和“地理”,剩下要解决的唯有“人和”这一项了。
    劫持需要死士,放眼望去,中原大地能找出行事之人的地方并不多。长安是皇家重地,在这里寻找卖命的人无异于自投罗网,而太原是李渊的封地,一旦查到李家军必然也将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找到合适的死士是淮占郴这次来天水更为重要的目的。
    天水是李渊祖籍之所在,李家将帅虽并不在这里成长,宗族中却仍有亲属愿意为唐国公卖命。
    加上此地是李渊与薛攀两大军阀割据地盘的交界处,来往此地的西域商旅众多,所以此处出去的死士便是带着李渊祖籍的名号,也不会增加李家军的风险,在此地物色劫持的人选,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而他今日带着黎平与小五到天水大街上,也是去寻找隐藏在商铺里的李氏族人,正因如此,他才与天水街上眺望阿娜瑰的黄霈佑不期而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