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占郴凝如》第126章 宫女如花春满殿

    对官员来说,想要官运亨通,除了时时注意圣主的心思,更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把阿谀奉承之词说得浑然天成。
    平日在朝上议政,官员们称颂的最多的,是炀帝宏图伟业,今日,炀帝的兴致转到一株牡丹上头,殿上的官员们更是把歌功颂德的话说的春意盎然。
    “好树,好树啊!此树亘古未有,圣上得此奇物,彰显的是我大隋朝万物之兴旺,国力之强盛。”
    站在人群最前端、抢先把夸耀第一炮打响的是马贵妃的哥哥马言。明白人虽不觉得马言话中的道理何在,但圣上喜欢这奉承,周围又怎会有质疑之声。
    “爱卿所言甚是!”炀帝得意地笑了两声,摸着下巴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吹捧的氛围被炀帝高调肯定,生怕落后的官员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地接踵而至。
    “此树花开枝头,象征的,不正是我大隋朝蒸蒸日上之气象嘛!”
    “是啊,牡丹于椿树上盛开,这‘椿’花带出秋实,圣上若在出兵,定能得胜还朝,凯旋而归!”
    “圣上英明神武,此花能成活于世间,实在是上天对我朝及圣上的眷顾!老臣虽年迈体弱,但见如此情景,却也心潮澎湃,恨不能即可上马与圣上一同开疆拓土,共建大隋盛世。”
    赞赏声此起彼伏,呈言者生怕自己错过了最好的表现机会,纷纷发言。站在正殿上,听着臣子们的称颂,不明真相的宫人们,还以为宫门外的天下歌舞升平,正值盛世。
    可是,泡影铸成的谎言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冲击,暴民如瘟疫般肆虐和尸横遍野的场面在明白人的脑海中翻腾。不论是李世民、淮占郴,还是齐鲁恒、杨林,看清事实的百姓无不忧心忡忡,可自欺欺人的君臣却仍旧乐在其中。
    如此的朝堂与君主,又怎么可能赢得天下人的信赖与推崇呢?
    李世民与淮占郴对视一眼,轻笑一声,眼神里的无奈瞬间闪过。四周人头攒动,跃跃欲试,唯一能读懂李世民眼中神色的恐怕也只有淮占郴了。
    齐鲁恒知道自己的牡丹天下罕见,却始终不愿奉上一句谄媚的话。然而,即便如此,四周欣喜愉悦的气氛依旧高涨。
    炀帝显然对这样的场面很是满意,只是正殿太小,他觉得应该让全天下的人都来关上这难得的天下奇观,于是,直接打断了最后一个小吏的称颂,果断决定在民间挑选了五百个十五、六岁的女子,共同牵挽龙舟,以此让他带着这株牡丹,顺着运河畅游江南。
    众人惊呼,纷纷称颂炀帝的想法甚是奇妙。齐鲁恒却冷笑一声,终究把心中的不满写在了脸上。
    “圣上泛舟游江南,小民这株‘楼台牡丹’可奉陪不起。”
    嬉闹的场面被齐鲁恒这一句生生泼了冷水,猝不及防的安静自然惹来炀帝的不悦。
    杨林在宫中多年,对方才那场吹捧的角逐无甚感觉,对圣上脸色的骤变却甚是敏感。此刻,连李世民与淮占郴都觉察出炀帝的不对劲,作为常年伺候在天子身边的心腹,杨林自然晓得圣上这股不尽兴而生出的气该如何疏导。
    齐鲁恒本就有意顶撞,看着炀帝面带怒色,心下竟生出一丝得意的快感。
    杨林同齐鲁恒无甚关系,谈不上袒护,可献花的事情关系到李世民与淮占郴,更关系到凝如在后宫的处境和黄霈佑逃往边关的计划,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必须站出来替他们把齐鲁恒扔出来的棱角磨平。
    “齐师傅这话说得虽粗,但理上却实在没得挑。圣上您想,这牡丹本就是娇贵的东西,嫁接在椿树上更是世间少有。要是随意将带上船,遇上烈日狂风,娇柔的花瓣可不都得落尽喽啊。”
    李世民佩服杨林将反话说成正的本事,觉得这弯转得实在高明,便趁热打铁,就着杨林的话往下继续道:“杨公公说的是,这花本就难得,若不小心折了一两枝,岂不可惜?”
    炀帝方才还在为齐鲁恒的无礼郁郁寡欢,听他二人一唱一和地解释了半日,这才终于“明白”过来。他恍然大悟地笑了笑,脸上的神采竟有些许“误解”了齐鲁恒的愧疚。
    齐鲁恒是个倔脾气,听得周围的人如此曲解他的意思,心中一团火上来,忍不住想再说两句。好在淮占郴及时拉了拉他的衣襟。
    齐鲁恒回头,见淮占郴微微摇了摇头,想着他同李世民二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便不再多言,只吹了吹胡子,站在原地任由杨林和李世民把他刚刚差点砸了的场子往回拉。
    杨林知道李世民会了自己的意,便趁势而下,以他为托词,将话题引开了去:“既然如此,李将军不如带着齐先生先将这种苗种养开来,花苗若是足够了,便是眼前这株在船上凋零了,咱们也不必担心了不是?”
    诚然杨林的提议是个不错的法子。只是,若顺着接过来,只怕培育种苗的事情将落到自己府上,而齐鲁恒和淮占郴也没有其他机会进入后宫了。
    所以,李世民转而以牡丹娇贵为由,将种养种株的地点锁定在了瑶光殿。
    “公公说培育种株的法子的确不错,小臣也愿意为圣上的兴致尽心尽力。只是,方才公公也说了,牡丹本就是娇贵的东西,嫁接在椿树上更经不起折腾。
    若将种株生养的地方选在我府中,成型时难免还要连根拔起再送到宫中,如此伤筋动骨、劳心费力,不如一开始就将根茎买在瑶光殿,如此,即便种株长得再大,也不必迁徙,花叶根茎自然也不会受损。”
    杨林本就是找个缓和气氛的台阶,见李世民接下了他也便没有别的意见可言。
    加之炀帝对李世民“呵护”牡丹根茎的提法很是赞赏,是而,李世民的提议一下便被圣上所采纳。
    “如此,即日起齐师傅便带着徒弟在宫中住一段时间吧。待这‘楼台’牡丹的种株在瑶光殿扎根,你等待回去也不迟。”
    此话一出,正中李世民下怀。他赶忙领旨,淮占郴也拉着齐鲁恒一同叩谢了皇恩。
    尽管瑶光殿和“斯文阁”相距甚远,但主要能留在宫中,淮占郴坚信一定能找到机会寻找天子行船的草图,也一定能与凝如见上一面。
    可是,一连数日,淮占郴和齐鲁恒都被困在瑶光殿的偏院中,连这个御花园都没看清楚,更不用说整个皇宫了。
    淮占郴有些失落,但想见凝如的心情却丝毫不曾收敛。
    为了打听凝如的下落,淮占郴跟着齐鲁恒一同到御花园培土的时候,常常认真聆听宫女们有意无意间的窃窃私语。尽管只是片段,但他却知道了凝如住在仙居院,而他心心念念的“斯文阁”竟然也在凝如所在之处的附近。
    一种意外的欣喜流淌在淮占郴心尖,他甚至觉得连老天都在帮自己和凝如。
    终于,趁着含元殿又一次开筵宫人们三三两两跑去看歌舞的空档,淮占郴悄悄溜出了瑶光殿,径直往凝如附近的“斯文阁”行去。
    按照他的想法,凝如此刻定然陪着圣驾在含元殿同看歌舞。所以,他必需先到“斯文阁”找到船只的草图,然后再到仙居院等候赴宴归来的凝如。
    可是,皇宫终究不是寻常之地,淮占郴便是思虑周全了,也抵不过宫闱里的算计。
    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就在他重新见到凝如的时候,一场痛得彻骨的决裂正悄无声息地酝酿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