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占郴凝如》第117章 遍寻宫闱修盟事

    到第二日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偷梁换柱的凝如早已和玉香调换了过来。
    炀帝昨夜醉得不醒人事,加上玉香伺候圣驾的时候,全程都带着面纱,炀帝觉得如此的拒动甚是有趣,并未卸下玉香的面纱,她代替凝如的事情也便没有被发现。
    对炀帝来说,新纳一个妃子并不算新鲜事,加上玉香本就没想讨好圣上,所以一觉醒来,炀帝对昨夜那番云雨之事并不十分满意,看着凝如的神色也不是十分爽朗。
    凝如清晨重新躺回喜床的时候,炀帝身下那方印着红色血迹的白绸让她不禁红了脸。
    她晓得,昨夜玉香替代自己的事情做得十分妥当,心下感激之余,转而起身将那块白色的绸缎巾子径直挂到门外,以此把昨日的戏码做足。
    按规矩,圣上新婚的第二日,皇后要带着嫔妃和宫人们前来请安。装潢华丽的一行人才走进“仙居院”,迎风飘扬着的白绸那罂粟花一般的血迹便惹来了众人的议论。
    成亲的习俗里,身下白绸示众的做法和饮用合卺酒一样,都是相争子嗣蔓延的好彩头。只是,出于羞涩,一般的姑娘家在没有婆母、或正妻的要求,都不会主动把布条挂在房外。
    而今日,凝如竟在没有人邀请的情况下,自动自觉就将房中地私密晒到阳光下,如此破例的做法,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马贵妃狠狠地骂了句“不要脸!”,身边那几个同她交好的嫔妃也跟着吐了藉口唾沫。
    在她看来,凝如才伴了一次驾便迫不及待地在众人面前炫耀她与圣上的恩爱痕迹,如此猖狂的做法,除了不知廉耻,更是不知天高地厚。
    萧皇后本也跟着脸红了一下,但听得马贵妃这一句骂,她忽地觉得凝如的到来比她想象的还要重要。
    长久以来,马贵妃恃宠而骄,宫中新来的女子虽多,却没有一人能入她的“法眼”,也没人有资格连承受她的责骂。
    如今,凝如才来一天马贵妃便在众人面前斥骂起来,若不是这个新来的姑娘戳痛了她的心窝,一向自视甚高的马贵妃有怎么可能一反常态地成为一个妒妇呢?
    想到这儿,萧皇后不禁喜上眉梢。
    炀帝因为昨夜不够尽兴而板着一张脸,心火难消的他本还想训斥凝如几句,但见萧皇后指着院子里高高挂起的白绸子贺喜,他便也不好对凝如过分苛责。
    “恭喜圣上!昨夜得一良人!”
    进宫那么多年,萧皇后这是第一次诚挚地为炀帝纳妃感到高兴。炀帝平日里对萧皇后的一举一动并不十分在意,但听她这个正妻如此满脸笑容地称赞自己刚娶过门的妃子,那种奇异的感觉还是让他不由得愣了愣。
    他有些想笑,抿嘴忍耐了许久,才终于慢悠悠地问道:“朕得良人,皇后高兴什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尽管萧皇后知道炀帝此刻询问的实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生怕心中所想被探知的恐惧还是让她的脊背不由得僵了一僵。
    对她来说,马贵妃长期受宠本来就是自己在后宫最大的威胁,加上她的兄长在朝堂上网罗势力,萧皇后更觉得不应该让对手在这宫里继续一家独大。
    从她第一次见到凝如时,她就觉得这个神色刚毅的姑娘能助她一臂之力,方才,她见马贵妃难得露出厌恶的神色,她的心里更笃定了将凝如纳入麾下的想法。
    从这个角度讲,萧皇后的高兴显然是“自私”的。但炀帝在上,再笨的人也知道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这种与“母仪天下”的身份相违背的自我保卫意识,更不能在皇帝面前有丝毫的展露。
    所以,回过神来,萧皇后自然捡了最和谐的话回应了炀帝的询问。
    “陛下英明神武,得良人相伴,承恩诞下子嗣,即是宗庙之幸,也是大隋福音。如此好事,全天下都为之高兴,身为一国之母,臣妾自然更是喜不自胜。”
    冠冕堂皇的话虽然都是信口拈来的,但因了皇后那诚恳至极的语气与神色,听着也十分感人。
    马贵妃与其他嫔妃自然晓得这样的一番话有多假,但从来喜欢挺好听话的炀帝却懒得辨别词句中的真假,只觉得大清早起来有人如此恭维,原先抑郁的心情着实消散了许多。
    见炀帝的神色有些好转,萧皇后自然对自己方才的应对得当十分满意。凝如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皇后与圣上的对话,还没回过神来,萧皇后那双冰冷的手早已握了上来。
    凝如被突如其来的冰冷扰乱了思绪,尽管知道萧皇后此举只是上面上的贴近,但碍于自己的的身份,她只好微微扬起嘴角,面带微笑地停着萧皇后将口中的话讲完。
    “凝如是个不错的姑娘,我从第一眼看见她就喜欢得不得了。虽然这丫头的家世不显赫,但圣上,您看她这张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是福荫子孙的面相,定然能为皇族绵延子嗣。”
    若是在寻常的富贵人家,正室夫人拉着新来的小妾说些绵延子嗣的话显然没有不妥当的地方,但在后宫,公然提起子嗣的事情,其含义却让人浮想联翩。
    自炀帝荣登大宝,膝下虽有子嗣,但人数并不算多。三个儿子中,大儿子杨昭和二儿子杨暕均是萧皇后所剩,三儿子杨杲的生母虽然是萧贵嫔,但同样是萧皇后的族人。
    论子嗣,萧氏一族是宫中的绝对赢家,马贵妃虽然受宠多年,但始终没有消息。
    一直以来,皇后都小心提防着周围妃嫔的生养状况,马贵妃也因为无所出对皇后的举动格外敏感。如今,看着萧皇后当面“鼓励”凝如绵延子嗣,马贵妃嫉妒之余,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若在平时,气急败坏的马贵妃必然二话不说给凝如一巴掌,可眼下,圣驾在前,马贵妃心头的火再盛,也只能强忍着,连多余的话都不敢说一句。
    看着马贵妃快要被气死的模样,萧皇后心中窃喜,握着凝如的手也不觉紧了紧。
    凝如感受着萧皇后手上力道的变化,再看看马贵妃惨白的脸色,心下当即明白萧皇后话中的含义。
    常言道,一入宫门深似海,尽管凝如来这宫中并非本意,但周身涌动的争宠暗流,却早已将她裹入其中。
    浮萍无根,枯朽而亡,无依无靠的凝如若没有人支援,下场可想而知。此时,圣上对自己还有些好奇,但天子从来不是长情的角色,一旦圣眷稀薄,便是她想与世无争,马贵妃也不会给她活下去的机会。
    那一日,仁智院门口的萧皇后当场拦下了圣上的处罚,和马贵妃非要致自己于死地的嘴脸相比,国母的慈爱显然宽容得多。
    从这个角度讲,萧皇后虽不知自己进宫的真正目的,可靠性上也不如杨林和云成这两个知情人,但和马贵妃相比,她显然是自己在宫中生存最好、也最合理的依靠。
    若能与她结成同盟,别的不说,保命自然不成问题。若再运用得当,说不定,关键时刻,皇后娘娘这条线还能成为自己护佑淮占郴的盾牌。
    想到这儿,本来打算沉默的凝如大胆地开了口。
    “能得皇后娘娘垂爱,实在是凝如的福分。今后,娘娘有什么用得着凝如的,尽管发话,凝如定然竭尽全力为娘娘分忧。”
    话说完,凝如欠身向萧皇后敬了意。皇后本就有意拉拢凝如,此刻见她的举止如此合心意,脸上自然笑开了花。
    马贵妃受宠的时候,对皇后在子嗣上的骄傲虽忌惮,却碍于身份,不敢把心中的不满表现在脸上。而今,见凝如被皇后拉到自己的阵营,她压制了许久的愤恨自然毫不保留地浮在脸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