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151章 名臣时代(2)

    朱买臣衣锦还乡,公孙弘还要继续他的老树新花,主父偃死了,朱买臣也走了,剩下能够威胁他的只有汲黯。
    公孙弘决定和这个绊脚石斗一斗,在他看来,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只要抓住弱点,纵然是皇帝不想杀你,我也会让皇帝不得不杀你,虽然咱们无冤无仇,但是朝廷斗争就是你死我活,我如果不杀你,说不定哪天就被你杀了,主父偃就是个例子,杀你完全是为了工作。所以:你不要怪我!
    至于办法,公孙弘多的是,借刀杀人!
    长安的治安情况一直不是很好,这也难怪,虽说是天子脚下,但是各种王公贵族太多,纨绔子弟如过江之鲫,楼上掉块砖头可以砸死三个衙内,在这种地方做父母官,着实是一种考验,办的太严,人家一个个关系通天,你就是想办人家办不了,办的太松,没人怕你,出了事皇帝还会找你麻烦,所以谁都不愿意做。
    公孙弘向刘彻提议:京城治安事关重大,一定要找个有威望有能力的人来掌舵,朝廷上下,非汲黯莫属!
    这个建议听起来很为国为民,也是毫无破绽,即使有,副作用也很小,在皇帝心目中,大臣都是棋子,只要能把事情做好,谁死谁活都无所谓,所以即便是看出公孙弘的私心,只要结果对自己有利,武帝也不说破,他即刻升汲黯为右内史,全权处理这些事情。
    公孙弘看到任命以后十分高兴,小样,我就等着你犯错,你只要有一点错误,我就参死你。
    但是结果却十分出乎预料,人家汲黯把个位子做的有滋有味,一连好几年竟然找不出什么毛病,急的公孙弘抓耳挠腮,竟然没有办法。
    这种事情也给职场不顺的朋友提个醒,人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如果遇到公孙弘这种小人,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躲开,咱不和他一般见识,井水不犯河水,不相往来,也说不上什么恩怨,明哲保身还是要的;一种就是加强自身修炼,一直练到金刚不坏,任他东南西北风,我自八风不动,你想找我麻烦?没有,你能怎么地。
    当然,第二种方法比较困难,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不是人人都能向汲黯学习。
    汲黯没有除掉,不影响公孙弘的仕途,元朔五年,公孙弘接替下岗的薛泽,成为西汉新一代丞相,还加封为平津候,这是个莫大的荣誉,要知道李广忙活一辈子,连个猴子都没有看见,人家公孙弘七十出道,不出数年位列三公之首,还能封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做了丞相的公孙弘依然不改斗争本色,这次他看不顺眼的是另外一个大人物—董仲舒!
    上次写董仲舒还是很久以前,武帝上台大招聘的时候,董仲舒凭借代表作“天人三策”惊艳一时,俨然是国内头号智囊,大国师候选人,所有人都认为董仲舒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不知道武帝是怎么想的,天天在大家面前夸董仲舒有学问,却偏偏不使用董仲舒,最后还把他派到江都国去做个相国。
    一边是京官,一边是地方官,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董仲舒自己也不明白到底哪做错了,但是读书人就是这样,嘴上对做官不屑一顾,心里时时刻刻想着做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中华五千年所有读书人的传统,董仲舒虽说是当世大儒,也要喝水吃饭,也不能免俗,该需要的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所以虽说没有得到重用,国相还是要做的。
    江都国国王刘非,是刘彻的亲哥哥,是个禽兽不如的家伙,这哥们的所作所为后边还要重点关注,董仲舒对此心知肚明,但是做臣子的就应该为君分忧,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既来之则安之,做了国相的董仲舒发挥专业特长,做起了刘非的心理教师,天天用礼义廉耻教导刘非,虽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对于约束刘非胡作非为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刘非人品虽差,对董仲舒还是十分尊重的。
    但是没过几年,董仲舒的霉运就来了,因为一点小事被免去国相,贬为中大夫,历史没有记载董仲舒犯了什么错误,估计就是小事,当时的人法律意识比较单薄,诊治斗争又比较猛烈,犯错误也不是什么大事,在董仲舒看来:中大夫也行,只要有口饭吃,不嫌弃官小。
    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建元六年,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的高园殿遭了火灾,要说这两个地方相距遥远,纵然是失火也没有什么联系,顶多是管理人员工作不力,消防安全没有到位,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就可以了。
    但在当时,不能这么想,你想啊,两个特殊的地方同一年失火,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这一定是上天的旨意,一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而中大夫董仲舒,趁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推测失火的原因,并由此对武帝的内政外交政策不点名批评。
    董仲舒写完了还没有来得及发表,就被不期而至的主父偃看到了,主父偃这个人人品奇差,未经允许把董仲舒的草稿偷走并上奏武帝刘彻。
    武帝对董仲舒十分尊敬,但是他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为了打击董仲舒,他把董仲舒的文章发给太学的博士浏览,其中一个博士是董仲舒的学生,他不知道文章是董仲舒写的,把文章狠狠的批了一顿。
    这下好了,刘彻抓住了董仲舒的把柄:你看,连你徒弟都认为你写的狗屁不通,你就不能怪我了。
    好在刘彻只是想整治一下董仲舒,并不想杀他,关了一段时间就放了出来,董仲舒捡了一条命。
    主父偃死后,董仲舒十分高兴,大仇得报,以后说不定仕途可以柳暗花明。但是他高兴的太早了,俗话说:不遭人嫉是庸才,主父偃嫉妒他,暗算他,还有一个人也是嫉妒他,也想暗算他。
    公孙弘!
    说起公孙弘,和董仲舒还是老相识,两人是大招聘时期的同学,按照后世的科举制度:这就是同年,同年关系那个刚刚的,科举以后的同年比一般的同学还亲,即便是素不相识,只要一报家门,自己是哪年哪年的进士,哪年哪年的举人,双方感情立即升温。
    但是公孙弘却不这么看,在他心目中,董仲舒有才华,学习成绩好,虽然一时不得志,迟早会被重用,这种人留着就是个隐患,加上董仲舒这人比较清高,看不惯公孙弘拍马屁,经常私下说公孙弘的不是,更加是个隐患!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公孙弘决定:干掉董仲舒。
    至于怎么干掉,还是老办法:借刀杀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