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第 19 部分阅读

    ?”
    关绣绣屈膝见礼道:“妾身清理完了家中事务,便来投奔,还请夫君收留。”
    敢情这是小妾过门了,金宝儿当初都没这样低调罢。她这黑灯瞎火的偷偷跑过来,怎么看也更像是私奔,不会过会儿关老员外杀上家里来要人罢?
    李佑哑然笑道:“我还想着这两日雇花轿吹吹打打迎你过门,不曾想到你竟在这深更半夜悄悄地自己跑来了,欲效红拂夜奔乎。”
    “纵使宾朋满座花团锦簇的又能如何?只愿动静越小越好。”关绣绣说,潜台词自然就是:她这大小姐来给人当小妾又不是光彩事,何必宣扬的广为人知。
    李佑把视线落在院门那几个箱笼上,还真是过门,家什都搬来了,又惊又喜。奈何自己这院子除了正房只有间厢房,还没来得及打扫收拾,其他哪有地方让关绣绣睡下。再说明天可以去县城新宅子,没必要在这里只为住晚上收拾房子了。
    对了,今晚刘娘子不在,可以让关绣绣在正房里凑合夜。
    此刻见梅枝又穿上了衣裙站在房门,李佑吩咐道:“你去拿出副成婚时未用的新铺盖,换在正屋里,叫关娘子歇晚上。明天家里都搬到县城去。”
    梅枝却在门口立定不动,拦住道:“那是我家小姐正妻所居,怎可让妾室来住!”
    关绣绣的婢女上前道:“又不是抢你家娘子的位置不走了,不过是无处可去的权宜之计,老爷都发话了,我们听着就是。”
    梅枝按住门板冷笑道:“纲常礼法,岂能偏废。”
    李佑真是哭笑不得,封建流毒害死人啊,喝道:“梅枝你也太死心眼,只是便宜行事,总不能叫关娘子在院子站晚上罢。”
    梅枝态度强硬道:“关娘子想入正屋安歇,奴婢只有死在这里。”
    李佑恍惚间仿佛穿透时空看到了二百年前世宗皇帝初登基时的大礼议,梅枝立于宫门高举粉拳:“刘家养婢十五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又听关大小姐的婢女不服气说:“哪有你这般不讲理的,就是外人借宿也不是不可以商量,何况今后同为家人。”
    梅枝答道:“外人可,家人却不可;主母在时可,不在时却不可。关娘子要避嫌才是正理!”
    “绿水回来!”关绣绣叫回婢女。
    李佑瞪着梅枝,梅枝倔强的咬紧嘴唇不松口。婢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时关大小姐走到梅枝前挑起灯笼仔细打量,只见她姿色娇媚,却是钗横鬓乱,衣衫不整,问道:“平日你睡在哪里?总不会是正屋里罢。”
    “自然是小间侧屋里。”
    关绣绣便使唤她,“今夜我睡你的屋子,你去拾掇了。”
    梅枝愣,没想到对方这样说。
    关绣绣又逼道:“既然妾室要避让主母,那婢女该不该给妾室让屋?”
    李佑觉得那屋子实在有点对不住关大小姐,“那太委屈你了。”
    “无妨,妾身不会在意。”
    李佑就对梅枝斥道:“还不让开房门!拿新铺盖去收拾好屋子。”
    “可奴婢睡哪里”梅枝喃喃道。
    李佑下令:“本官命你今夜守卫正屋之门,严禁闲杂人等出入,职责重大,不得有误!”
    无奈的梅枝和绿水齐动手,将侧屋新铺盖换好,简单清理了下屋内,便出去到外面堂屋打瞌睡去了。
    李佑陪着关绣绣在这间小屋内,环视四周,拿眼看去,见到旧(fqxs)素帐子,掉了漆的小木床,缺了把手的柜子,裂了缝的圆凳,四腿不平的方桌唯有铺盖是崭新华丽的,却十分刺眼。
    觉得这场景实在配不上关绣绣,李佑摇头叹气,也没有什么兴致去推倒她了。不能这样糟践关大小姐的,她不是梅枝这样可以随意欺辱的奴婢之流,尤其今后还有大用。
    关绣绣请李佑坐下,说起自己:“妾身这次算是净身出户,只带了贴身常用物事。所有钱财都留于家中,供妾父颐养天年,以此报答十几年的抚育之恩。还望夫君不要嫌弃。”
    李佑笑道:“我岂是贪图你家钱财的,贪图的是你这个人而已。但你家的丝行过阵子还是要用用,若我说真说通陈县尊来了大生意,你家丝行便要给我八成份子,留给你父亲二成,到时还得由你去打理,别人俱都不合适。”
    “妾身抛头露面不便,需从家里带回两个可靠仆役用来奔走传话,望夫君准了。”
    “这个主意好!”李佑高兴的说:“多几个也无妨。”这确实是件好事,略略解决了他的难题。虽然他赶走了付管事和断腿老仆两个头目,但新宅子剩下三个家奴还都是刘家的,来几个关家的可以平衡下。
    关绣绣却不明白夫君为何欣喜。
    李佑站起来要告辞,“夜已深了,你且歇下,明日同搬至县城新宅。”
    你不要走关绣绣深深吸口气,强颜道:“莫非妾身容丑貌陋,入不得夫君的眼?”
    对于关小姐来说这已经最赤裸裸的暗示了,但李佑并不觉得应该还是女的关大小姐会饥渴到这个程度,安抚道:“今夜如此寒酸仓促,太委屈你了,我心不忍,改日在新宅再行圆房罢。”
    关绣绣以生平之最大勇气,上前抱住了李佑,绝然说:“妾身薄命,偏偏就要如此草率寒酸仓促的圆房破身,就要让夫君心里难忘妾身的委屈,念惜妾身的遭遇。”
    轻率的夜奔破旧(fqxs)的屋子寒碜的圆房,关大小姐的想法很清晰今后不是在家当大小姐的时候了,她越是放下身段的自轻自贱,越是能博得夫君心里的爱怜,这比表面的热闹气派实用的多。经过她观察,这招对李佑应该是有效的。
    李佑心里狂喊,这真的是男权时代!关绣绣这样的人朝为妾,也得想方设法争宠固恩。
    “你不会后悔?”李佑又确认道。
    “既然做过了,妾身从不后悔!不这样做,反倒心不能安。”
    为了让她安心,李佑只好献身了
    第三集府城风波第94章乔迁之喜前后
    月牙之夜,李家,右侧院,正房,小屋。
    破木床“咯吱咯吱”的轻轻摇动,又停住了。
    “痛么?”
    “嗯。”
    “那先出来?”
    “不要。”
    继续摇动,不知过了多久,破木床忽然剧烈颤抖几下,又戛然静止。
    “要拿出了。”
    “再放会儿。”
    “为何?”
    “早生贵子。”
    屋内又陷入沉寂。
    “夫君还需努力上进。”
    “怎么了?”
    “默(zhaishuyuan.cc)算时间,才半时辰。”
    “你都晓得什么?”
    “妾身特意找些书看,常有两个时辰或者整夜的,半个时辰未免有些平庸无能,与夫君实在不匹配。譬如初刻拍案惊奇二十六卷,有直弄了个多时辰之语;三刻拍案惊奇第九回,有整整顽勾两个时辰之语;还有醒世恒言”
    “尽信书还不如无书!对了,推荐金瓶梅词话,文笔差些的有肉蒲团痴婆子传绣榻野史,这些才是术业有专攻。”
    “夫君真是博览群书,既然推荐给妾身看,但羞于求购,如今可请夫君代劳。”
    “算了,身为良家女子还是不要看的好!睡觉睡觉。”
    夜无话。八月初这天,李巡检公器私用,从巡检司叫了兵丁坐船,将自家收拾好的箱笼,连同关姨娘关大小姐这个词令人唏嘘的成为历史了的东西,同运到县城新宅子。又打发了李四去官舍巷子,叫金宝儿收拾东西也搬过去。
    李父李母将小儿子送出家门。见李母不停抹眼泪,李父喝道:“大喜的日子,小二出去成家立业,有什么好哭的,难不成的都像老大样守在跟前才好?又不是到外地,就算搬去县城,也是要在镇上巡检司做官,时常见得到。”
    李佐不服道:“父亲这是说的哪里话?弟弟出去,我若也走,谁人为你二老送终?”
    李父啪得拍走李佐骂道:“你就想着给老子送终么,有本事你也立业去!”
    话说这乔迁之喜,不是把东西搬就完事的。进门仪式就不提了,千万不要忘了打发人去告知亲朋好友,收点乔迁之礼。
    上次李佑纳妾没有想起收礼钱教训惨重啊,这次关姨娘又不希望大张旗鼓,也是收不成了。但这乔迁之礼总不该错过。
    还要拜访左邻右里,彼此认识认识,毕竟有句话是远亲不如近邻别倒霉到被邻里连坐就好。不过这不急于时,等三两日后新家彻底整理好再去也可。
    有点头疼的是,住了这更大的新宅院,花销再次猛增,仅仅每个月发下去的月钱就要高达十两了,两倍于巡检的死俸禄。想至此,李佑顿时在新家坐不住了。暗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关绣绣已经入家门,那个赚钱想法便要尽快施行才好。
    于是李巡检顾不得享受新家环境,立刻上轿去县衙谒见陈知县。
    到了县衙,见知县不在。李佑便去了黄师爷公房,问老先生道:“县尊去了哪里?”
    “去了县学,没甚大事,应该很快回来。”
    李佑顺势坐下说:“那我便在这里等等。”又抱怨道:“老先生真是好的很,自己受不了王同知王大人,就把他打发给我了。”
    黄师爷招呼杂役上了茶,“我在县衙不得自由,哪里躲得了他。你在西水无人管束,躲藏比我方便得多。”
    “我是躲了,我父亲可不躲,反而还迎着去奉承,弄得我头疼无比。老先生你”
    黄师爷顾左右而言他道:“你今日找县尊何事?”
    “正为此事而来。县内无钱,我欲说服县尊由官府出面包揽西水的丝绸买卖,从中盈利,以此上缴知府。既不盘剥小民又不得罪上司,岂非两全其美?”
    李佑又将那日和关绣绣商议的情况大略对黄师爷讲了讲。
    黄师爷皱眉道:“这不是与民争利么?有损县尊官声,他不会答应的。你去劝他,定会被责骂。”
    李佑笑道:“尽力为之。”
    “还是算了罢,县尊绝对不肯拿官府去做买卖的,何必自寻苦吃。他又不是特别需要巴结知府。”
    可我急需用钱!李佑说:“我替老先生扛住了王同知和赵大官人的情面,这么大的人情难道不感谢二么?此次我去游说知县,还请你来助拳帮腔!”
    说话间,陈知县回了衙,李巡检便仗着力大硬扯着黄师爷同去拜见。
    两人进了官房,陈知县见了李佑便道:“你来得甚好,今夜为卢尚书摆送行宴,你也要去。还有何事?”
    这老大人要回京师了?李佑答应下来后道:“禀县尊老爷,确实有事。下官近日读史,发现本县将有大祸!”
    在旁喝茶的黄师爷噗的声,忍不住喷出水来,差点吐到对面李佑身上。这李巡检莫不是读了几本小说家言,就学那套开门见山大话吓人的手段来游说么?这招已经很过时了。
    “危言耸听!夸张其辞的诡辩之术就不要来卖弄了。”陈知县毫不留情的鄙夷道。
    李佑笑着说:“县尊英明,不过确实有些心得。看前朝覆灭多起自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便想到本县也有此危情,下官忧心如焚,县尊不可不察也。”
    你能编出点像样的段子么?这叫我如何帮你说话?就看你那表情哪有忧心如焚的样子?黄师爷边看戏边想,又庆幸没开口助他,否则岂不是起被笑话。
    陈知县自负熟知县情,并不相信,斥道:“休要再闲扯说笑了,若无它事就退下罢。”
    “县尊听下官言。”李佑赶紧说道,随后将丝织业大户吞并小户的筹谋讲了遍(fanwai.org)。
    陈知县恍然大悟道:“难怪平白送县衙五千银,商人果真无利不起早。那又如何?区区几个织机,如何能与田耕国本比较,你也太杞人忧天矣。”
    李佑就等这句话,立刻夹杂私货言辞恳切的说:“若让三大机户得逞,他们将拥有织机千张,雇工三千!这些大都为壮丁,连同家人至少五六千人,或可至七八千,超县城口数之半成也!如此人数分散各家或各乡还好,若俱都为那三家所有,且全部聚于县城隅,堪称有财有势,尾大不掉!如遇事便是呼百应,聚众鼓噪,到时这县中诸事,是谁人做主?”
    陈知县闻言悚然沉思,黄师爷也收起看戏心情严肃起来。
    如果再过几百年,政治课考试出现了李佑这些话,标准答案定是:这说明了封建社会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李佑就是那个被批判打倒的反面人物。
    第三集府城风波第95章帮你你立个牌坊
    顿了顿喝口水,李佑继续危言耸听道:“卧榻之侧,数千人为盟友。敢问县尊能安心否?能睡稳否?国朝万历崇祯年间,苏州皆有织佣聚众为乱,不是闹赈便是抗税,县尊不念前车之鉴否?”
    “依你之见又当如何?想必你已经有了什么主意。”黄师爷问道,他明白这厮必是有备而来的。
    李佑随即答道:“将那五千两拿出来,对外声明是三家大户捐给县衙的善银,以此来帮助小机户度过荒年,这样给了他们好名声,也不至于太过于恶了他们。而后便用这五千两为本钱,包揽西水集市的生丝,分给小机户,助他们维持活路。那时,全城两百的小机户定会家家感念县尊恩德。不费县衙分文,于无形之间化解兼并大患,县尊也博得美名,岂不善哉?”
    陈知县继续沉吟不语。
    李佑又低声道:“不瞒县尊,下官粗粗算过,若包揽丝绸出入,两三月间,盈利能至万两以上,这些暴利何苦让那些大户赚了去,官府可自取之。”
    这数字叫陈知县和黄师爷大吃惊,“旬月之间真有如此之多?”
    “应当不假,听闻知府朝本县索要钱财。幸赖县尊清正,本县小民不至被盘剥。”李巡检先拍了把陈知县马屁,又说:“但要让县尊人在知府那里担了责,下官也不忍见之,便想出这个主意,教官府赚上笔,连同本钱缴给知府两万,也可以有所交待了。既不搜刮也不顶撞上司,正是两全其美。”
    被李佑巧舌如簧的以名诱之,以利惑之,坚守本心的陈知县还是摇头道:“你这主意,看似不错,却叫官府大张旗鼓惹得身铜臭,自古以来只听过官营盐铁茶叶的,从未听过官营生丝。这事难免被朝野物议,为了奉迎上官,被冠上个贪财无度与民争利的名声,反而得不偿失。不妥,不妥!”
    陈知县顾忌不是没有道理,也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以这时代奇怪的风评逻辑,地官府即便大肆横征暴敛的刮地皮,似乎也比公开经营生意名声好。奇怪处还在于,官员的家人私下里做生意倒是没人说三道四,公私分明得很。
    李佑看出陈知县有点心动,却不愿去做。毕竟以儒家道统,做事讲究的是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干什么都需要先在心里把牌坊立好,没牌坊便不好去做。
    这时他就送上了早准备好的牌坊,“昨日路过济农仓时,得知这是昔年贤君治理苏州府时所建,丰年入米,荒年出赈,救济灾民无数。想那灾农机工俱为大明百姓,难道该有厚薄之分耶?县尊何不仿效先贤,他有济农仓,县尊可拿出那五千本钱建济工仓;他出入米粮,我出入生丝;他赈济灾民,我救助机户机工。县活了数千百姓,即便不能青史留名,难道还当不得朝野好评吗。心怀善念,有点盈利也问心无愧于天地间,也能体谅到知府老爷,有何不可。”
    严格说,李佑这话显然夸大了,但夸大的牌坊那还是牌坊,反正估计也没人较真。
    黄师爷不禁盯着李佑叹道:“委实看不出你像是个巡检,当个县丞主簿绰绰有余。”
    李佑到此住口不言,心道这诺大的个牌坊都给知县立了,且看他干不干罢。
    “就如此做!”陈知县拍案下定了决心。
    李佑喜上眉梢,起身揖拜道:“县尊英明果敢,下官佩服!”
    知县有了决断,黄师爷便点头献策道:“此事要在县城建库掌丝绸出入,还要在西水镇集市设总账房,掌银钱交易之事。”
    黄老先生真上道,你在县城管丝库,我在西水镇管账房,大家各有好处,李佑暗想。
    陈知县问道:“在西水集市设总账房,户房可有人手?”
    黄师爷果然很合李佑心意的回答说:“没有多余人员,况且秋收将至,不宜分人,总账房还得从西水本地找的好。”
    李佑还没来得及插话,便听陈知县道:“可叫西水税课局去办。”
    “不可!”李佑叫道,极力解释说:“税课局向上直通府城税课司,再上有藩库户部,未必和县衙是心。银钱到了他们手中不知道要打多少折扣,县尊不可不虑。下官建议聘用当地商行代为交易,类比官商,再用县衙户房按期查账,合意就用,不合意就去。”
    陈知县不傻,此时意味深长的看着李佑说:“今日啰嗦许多,只为这句罢,你心里人选是谁?”
    李佑嘿嘿笑道:“下官推个,西水镇的关家丝行可为总账房,有成佣金即可。当然,其实拿半成就行了。”另外半成呢,那自然不用明说。
    黄师爷突然问起:“莫非是那家由大小姐主事的丝行?听说才色皆有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此事可以私下里说,这时候偏什么题,李佑递给黄师爷个不满的眼神。
    陈知县最终还是同意了,此事就这样定下来。
    离开县衙,李佑回到新家中沐浴更衣,准备参加晚上的送行宴。
    这时关绣绣从娘家带回三个仆役,其中两个李佑认得,正是那日在街上见到过的黑白女金刚,这俩居然是表姐妹。另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仆是二金刚的丈夫,李佑对他的身体表示很佩服。
    李佑堂上闲坐等待赴宴时胡思乱想,忽然发现,在家宅后院中关姨娘的军事实力攀升到了遥遥领先的位置,两个力能扛轿的女金刚在后院群娇滴滴的小娘子中简直是无敌的存在。其他男性家奴必然是不能随意进入后院的,而女金刚就没这顾忌。
    这给卢尚书送行的宴席还是在县公馆办,李佑下轿发现老熟人薛举人也起到了,拱手见礼道:“见过薛老爷。”
    薛元庆看看周围无人,还礼道:“近日头批木桩刚到,县衙都收了。你份内所得是最后齐给,还是按次分批给?”
    李佑假意道:“我如今又不在其任了,何须如此,薛老爷不必管我。”
    “你这说的哪里话,当初若无你牵线也成不得生意,为兄岂是过河拆桥的人?”薛元庆作色道。
    李佑便道:“近日手头委实紧,有多少给多少罢。”
    “本批约摸百两,这两日就可送至西水宅上。”
    “不用送那里,我搬到新宅子了,在甲第坊福新巷。”
    “恭喜大吉,那我加二十两为贺礼!”薛元庆又凑近了悄声说:“机户曹家与我熟识,想与你交往,托我从中介绍,你意下如何?”
    曹家就是本县丝织业三大户之,李佑皱眉不语,他找自己作甚?偏偏自己暗地谋划的事情和他们是不对付的。先答道:“待我想想。”
    第三集府城风波第96章我本低调人
    关于这卢尚书来去的时间,李佑也真觉得有意思,六月最热时候来这江南返家探亲,八月天气转凉了,又要回北方京师去,和大雁反道而行么。
    这次宴席自然不会在水榭里了,又摆到了县公馆退思堂。李佑和薛举人齐进去,便发现厅内送行的人和上次接风时大不样,居然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居多,而上次都是官员士绅宿老之类。
    原来卢尚书回京之前想会会家乡的年轻俊彦,算是奖掖后进的意思罢。今日陈知县到县学便是考察选人去了。此时这十来个县学生员三五成群的高谈阔论,意气风发下带动的厅内气氛也活跃起来。
    李佑对薛举人笑谈道:“这些年轻士子”,到此忽然住口不语。
    薛举人疑问道:“怎么了?”
    李佑喟然道:“才想到我比他们更年少。”
    “啊呀,为兄也才刚记起贤弟似乎岁数不满三十。”薛举人大悟。
    三十明明是不到二十。
    李佑年纪轻轻就混迹县衙官署各种老油条之中,导致平时打交道的男性大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大叔之流,类似黄师爷薛元庆这样的。近墨者黑有时候搞得自己都忘了本身差些才十八岁,别人也时常忽略了这点。
    此时忽然见到帮小秀才,李佑还下意识觉得人家年轻意气,其实大部分都比他大好几岁他确实也很少与本县年轻代的读书人有什么交游,在这儿想着是不是上前凑凑热闹时,便认出其中有个严秀才,顿时打消了主意。
    今夜的宴会很令李佑失望。既无妓家佐酒,又无歌舞助兴。只见得卢尚书陈知县和秀才举人们在席间谈论些经义时策,考校些文章典故,幅前辈提携后辈奉迎的好场面。
    这对李佑来说又是拘谨又是乏味,实在无趣得很,在席上有些坐不住。便怀念起赵大官人的宴请来,那才是轻松随意快活。不由得满怀哀怨的望向县尊大人,这样场合为何要叫下官过来?
    不是他说不上话,胡诌也能诌两句的,但没必要。是以他如今的名声,不需抓紧切机会表现自己了,何况上次已经在卢尚书接风宴大出过风头。二是他最近都在想着八月十六虎(fuguodu.pro)丘会,那才是更值重视的场面,今天就算了,要蓄精养锐。三是众人讨论八股文章,不是他这个武官该插嘴的,他上辈子的专业方向也并非科举和八股文。
    所以今夜还是低调为人罢,正当李佑考虑拿什么借口逃席遁走时,却已经被人盯上了。
    不是别人,正是老冤家严秀才。想几个月前,严秀才是本县民众公认的第才子;两个月前,大家开始争论李佑和严相公谁更有才;到了现在,基本上都认为李佑胜过严相公了,只是出身时运不济,取不得功名而已。
    又加上前后几次种种被打脸,连青楼姑娘们都把他排到了李佑后面,自傲的严秀才心里对李佑的怨念那是不用提了。
    更想不通的是,为何这姓李的卖弄几分聪明写了些滛诗艳词,就大受追捧的盖住了他?简直亏死他苦读十几年学来的满腹锦绣了,难道这个世道真的是曲高和寡?
    始终注意老对头的严秀才发现某人今天露了怯,席间沉默(zhaishuyuan.cc)的不发言,便心下暗笑,可算原形毕露了罢,取巧之道岂能长久。趁个无人说话的空当,就拿话去挤兑李佑道:“李大人也是才名远播的,诗词我等耳熟能详,不知可有什么笔下雄文教我等见识见识么?”
    李佑心里骂了几句,要开口时就听见那边薛举人为他分说道:“李大人不求功名,虽有才华但也不必埋首经义研习文章。”
    严秀才却说:“居官岂可不习圣人之言。”
    这时卢尚书发了话,“李巡检不擅此道也是情有可原,不用强求。但实在可惜这天赋了,奈何为之叹,否则我县科场后续有人矣。”
    以虚江县还算可以的文风,也差不多平均两三科左右才出个进士的样子。卢尚书这话俨然是抬举李佑了,不过他真是感到可惜的,官场上同乡关系是绝大的臂助,本乡人出的进士越多当然越好。
    不曾想到卢尚书都出面帮着李佑开脱,严秀才即便不服气,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众人本以为此事就这样揭过去,但李佑忽然又大笑三声,引起席间侧目。
    关系到视为安身立命根基的才名,怎么可能任由打脸而不反击?我本低调人,奈何逼太急,李佑心里叹道。
    据上次观察,卢老大人不是那种极端道学正经的原教旨人物,在他面前偶尔放荡把不会有什么事故。所以又到了李名士的表演时刻了。
    薛举人十分凑趣的问:“李大人为何发笑?”
    李佑指着严秀才道:“方才听见严相公谈论,想起我昨日在家写的篇八股文章,暗暗相合,只感觉所见略同,故而会心发笑。”
    在座最惊奇的要算陈知县了,李佑文章什么水准,他是考校过的,自然最清楚,李佑根本不会写八股。这方面那严秀才是县学公认第,有真材实料的,李佑哪里比得上。
    卢尚书也来了兴趣问道:“李巡检也会写时文么?”
    李佑躬身道:“请老大人听我诵读,虽然简短,但谨以此文与严相公讨教高低。”
    众人便齐静听,李佑高声道:“文曰:惟其如此,所以如此;既然如此,何必如此;若要如此,还须如此;圣人如此,吾便如此!思来想去,在下这篇八股文章真与严相公的立意相合,交相辉映,值得痛饮,请!”
    连续八个如此,讽刺的入木三分,时间鸦雀无声,众人不知该如何反应。
    老尚书却毫无顾忌的扶案笑道:“李巡检真是有几分才略,嬉笑怒(shubaojie)骂之间,寥寥几句便道尽了八股时文的精意。不能科举真是可惜,老夫再为叹!”
    话说八股文在这年头真只被当成了文人混入官场的敲门砖,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早不是那么神圣了。李佑这几句戏谑虽然简短却刻画的惟妙惟肖,旁人想反驳但又发现似乎就是这么回事,辩无可辩。
    再说席间醉后笑谈而已,也没必要那么较真,李巡检宥于出身限制,终身与功名无缘,难道还不允许人家发几句牢马蚤么。
    老大人笑起,众人便陪着大笑,连科场最成功的第五名进士陈知县也难得苦笑了几声。有两三个同为县学生员的,也许声音不是最大,但笑的最开心最真诚,由衷的祝贺严同学被李大人再次扫了面子。
    只有严秀才气的满脸通红。李佑编排了这么篇啼笑皆非的文章,又处处点出是与他呼应,再次把他给消遣了。
    李佑高举酒盅对严秀才道:“仅为酒宴醉语,在下多有得罪,如此相公,再请!”
    从此严秀才得了个如此秀才的外号,更有不对付的人直接叫他严如此,在县府之中的士林声誉又被李佑轻描淡写间抹去了不少,追悔也莫及了。
    老尚书见李佑故意去羞辱严秀才,又训导他说:“你小小年纪不要如此愤懑刻薄,即便出身不好求不得功名,但机缘不错,有个巡检位置也叫你衣食无忧了。悠游山水田园之间,以诗词载道便足以成就美名。李杜诗篇传诵至今,有几个还记得他们做过什么官?想我县自古来未出过有名的诗人词者,老夫看你却是有这份天资,当自珍惜,不可轻废!”
    李佑避席拜道:“老大人苦口慈心,下官谨记教诲之恩。”
    宴席到尾声时,该着秀才们轮着献上送别诗词了,却冷了场
    有个似乎是因为功名不成而愤世嫉俗不怀好意的李巡检在旁虎(fuguodu.pro)视眈眈磨牙吮爪,谁敢轻易出头。诗词又是李大人的长处,谁要去卖弄诗词,搞不好自谦献丑就成了真正献丑了。
    其实都是秀才们自己吓自己,不去招惹李佑的话,他哪有这份闲心个个都树了敌。
    陈知县便目瞪李佑,叫你来干什么的?该你出场时往别后缩,还不赶紧出来救场。陈知县知道自己诗词唱和这方面比较平庸,他也不是妒贤嫉能的人,叫李佑来无非就是这点用处。
    顶头上司都大发眼色了,李佑只能出面圆场。再次唏嘘我本低调,奈何被迫。抄袭的路子真是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不能回头了。
    无奈之下也没时间精挑细选,即席剽窃改编了首道:“下官有词阕敬上,恭送同乡老大人回京。”
    众人细听,上阕是:“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游子无奈渡江离,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听出这是虞美人的词牌,没来得及细品,又出了下阕:“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洗放天青?”
    最后两句出来,便听见当啷作响。众人视之,却是老尚书的酒盅从手里坠了下来,在地上翻滚,原本轻松如意的面容也端严起来。
    这是何意?该不该叫好?众人皆不明白。
    若此时有人去细看陈知县,也会发现县尊大人亦是脸的讶异。
    卢尚书吩咐左右道:“拿大盅来,我要与李巡检互敬三杯。”
    主角光环显灵了么李佑奇怪了。随便抄的这首词虽然水平还可以,但没有发现有何特别之处,哪里遂了他老人家的心意?能让二品大员这样看重,简直莫名其妙。
    第三集府城风波第97章陈知县终于露底
    李佑恭恭敬敬和老大人喝完酒,又听那卢尚书道:“回乡两月,得了这词也算不虚此行,本官要悬于书房时时自勉。李巡检可愿辞官追随老夫?”
    在老大人看来,似乎当个尚书府上的清客幕僚也比当小破芝麻巡检强得多
    李佑大惊,主角光环耀眼到这个份上了?几句词出,便有官位高达二品的实职大佬视若珍宝,还要收他当小弟这是什么状况,他脑子麻木的什么也不能想了,更别说去冷静思考拒绝还是答应。
    满堂只有陈知县晓得二内情,躬身对老尚书道:“老大人勿怪,下官要斗胆留人,我县时离不得李巡检。”他这等于是替李佑给回绝了。
    卢尚书点头道:“是老夫见词激动,有些莽撞了。”便不再提此事。
    李巡检的命运便在上官和上上上官嘴里转了圈,仿佛又回到了原有轨迹。到此别人谁还敢上去献丑,宴席也就散了。
    还在懵懂的李佑却被陈知县留下问话,“朝中局势你是如何得知的?”
    这问的没头没尾,李佑不明所以。个九品巡检连邸报都不常看得到,朝廷大事哪里轮得到他来操心?尚还不如当初在县衙作典史,闲的无事每天工作就是看五十遍(fanwai.org)邸报时知道的消息多。想了想便问:“县尊这话从何说起?”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洗放天青?”陈知县吟诵了刚才李佑这词的最后两句,又道:“若不深明朝局,你怎会写出这两句送给卢老大人?”
    李佑李巡检李大人呆住了,随随便便抄了首咋就牵涉到时局了?他这最底层的待命九品小官知道个什么啊,太冤枉了。抄袭的时候也觉得这两句不很应景,但事起仓促没时间细细修改,就这么凑合念出来了,到底怎么了?不禁小心道:“还请县尊明示。”
    陈知县疑惑反问道:“难道你不是暗讽朝中浮云遮月不分明,而老尚书本次回朝是要去洗放天青的么?你若不明内情怎会如此深刻的以景咏事?”
    听陈知县这意思,好像京师朝堂上有什么争斗,三朝元老卢尚书回去将会扮演个重要角色能让二品尚书赶回去助拳的争斗,那至少是阁老级别的罢。
    讥讽朝政简直六月飞霜样的冤情,李佑无语问苍天。好大的反差,原本以为最不应景勉强凑成的两句,却成了最应景最衬托老尚书的两句,难怪他说要悬于书房自勉。
    无意之间,莫非咱也名士范儿写了首忧国忧民的讽喻词?李佑怎么知道原作者那个叫什么的谁谁谁,为何会写出这两句,依稀记得伊是前世辫子朝嘉庆年间的人啊。
    他原以为只要注意不剽窃沁园春雪北国风光之类的反诗,只抄那个被辫子朝文字狱仔细犁过遍(fanwai.org)人头的诗词,怎么也犯不了政治问题的,结果稍疏忽怎就成了讽刺时政了他可是连几个阁老大学士的人名都认不全的。
    李佑不由感慨道,剽窃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这年头精神感知能力最强的莫过于某些敏感文人了,随随便便的景色花草都能影射出番道理。
    他再想又安心下来,传出去了好像也不需担忧。如今不是文字狱盛行的恐怖时代,骂人更凶残的比比皆是,写个含含糊糊的诗词不是啥大问题。况且京师离他太遥远了,即便卢尚书败了也没人会去关心个江南的小芝麻官写过什么送别词,关键是面前这位顶头上司怎么想的。
    李佑更加小心翼翼的说:“下官实在无心之举,见今夜云重月暗,不知为何就想出这两句。请县尊不要在意。”
    “真是如此?其实也没有什么。”陈知县仔细想,也觉得李佑这本地土包子怎么看也不是个能手眼通天的人,大约真的是巧合罢。
    碰巧都能碰的这么正点,这得是多大的运气。陈知县忍不住半是感慨半是羡慕道:“深恨吾写不出也。”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情景交融又暗含政治讽喻的出色诗词,甭管骂的对错,只要能写出来都是可以刷士林声望的,让李巡检写出来简直是明珠暗投,白费了篇好词。
    李佑冷压旁观,判定县尊是受了刺激真情流露,便当什么也没听见。若是以为,主角这时该上前说句“下官可以捉刀代劳”,那才是不可救药的完蛋,李佑上辈子就犯过这错。
    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打蛇随棍上的,有时装作没听见更好。好比上司喝多了酒后真言自揭其短道,我身子不行了,那话儿不中用了。你也要上去说句,属下代劳!?陈知县这个感慨就是类似的情况。
    李佑不为自己操心,又关心起陈知县来。难得和他有这样的机会深谈,该趁机打探下县尊的后台是谁?旁敲侧击问道:“这个,朝争不会牵连到县尊罢?”
    陈知县摇头失笑,“你太多心了,本官区区个知县如何能牵涉进朝局。”
    谁问你了,李佑不动声色的指了指上面,我真正担心的是您的后台。
    陈知县又看了李佑几眼才开口道:“到如今,告知你也可以。本次朝争,本官老师并不牵连其中,必定安稳无事。”
    “怎奈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啊。”李佑忧心忡忡长吁短叹道。
    只听陈知县傲然道:“虽然是两个阁老斗法,但本官老师乃当朝太子太傅吏部天官,他要抽身事外,谁人敢随意攀扯。”
    吏部尚书李佑眼前仿佛有个黄金打造成的大腿晃来晃去,这是比挂着宰相虚荣的阁老还实用的后台啊!从理论上,吏部可以自行决定四品以下地方官和五品以下京官的升迁去留,所以对于小官来说,这个吏部比阁老能够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命运。
    举个例子,本朝京中低品官员般并不跪拜上官,拱手见礼即可,毕竟京师高官太多了,哪里跪的过来。但唯有见了阁老和吏部尚书要跪拜行礼,为何如此不解释。
    可惜李佑是个武职,不属于吏部铨选的范围,但想着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难怪陈大老爷不怕升官慢,胆敢跑出中枢来当知县,国朝传统上可都是以升迁快又清闲的京官为清贵的。
    不知道他是怎么攀上吏部尚书的,李佑想着改日要咨询咨询黄师爷。但还有件蹊跷事是,为何陈知县有这样的后台,又是排名很靠前的进士,还入不了负天下之望的翰林院?不过李佑担心惹起陈知县不好的回忆,更不敢直接去问。
    最后李佑问了个在外人眼里莫名其妙的问题:“上个月看邸报说刑部尚书杨老大人入阁为相,这人如何?不会出事罢?”
    陈知县奇道:“在京师时听说杨阁老处事以公正著称,和此次关系也不大,应当不会被人捉住把柄。你又为何问起他来?”
    李佑避而不答,随即告辞道:“下官从今要多多关心时局,如此先回去了。”
    他之所以关心杨阁老,是因为无聊翻看旧(fqxs)邸报时发现出消息:今年年初杨阁老还是刑部杨尚书时,提出要将天下巡检由武职改为杂职,但不了了之。这事也没引起多大动静,却引起了李佑的关注
    李佑回到家中,长随直打着灯笼将李佑送到二门。进了后院,李佑接过灯笼打发长随走人后,步子便迈不动了。因为他要做个艰难的抉择,二三,该去哪房睡?
    正思量间,忽然从墙角下窜出个小黑影到他面前,将李佑吓了跳。抬起灯笼照去,原来是婢女小竹,便问道:“夜深时候你在外头作什么怪吓老爷我?”
    换成别的奴婢如此,早就开口责骂了。但这个小姑娘是他还在当小衙役时亲手买回来的,各种意义不般哪。何况年纪又小,当初穷苦的让她睡厨房打地铺,起混过最落魄时光,有点患难交情的意味,后来容貌长美了又是当后备小妾蓄养的。所以李佑心里对小竹有些偏宠,态度与别的奴婢明显不样。
    小竹攀住老爷手臂,笑嘻嘻的说:“奴家在这里等老爷回来,直等到现在,摸摸脸都是凉的。”
    “等我作甚?”
    小竹用力引着李佑向金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