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元翻明》第四十五章 露野心阴谋挟少帅

    脱脱继续敲打老章,“颍州的事不容忽视,浙东那边有什么新动静吗?”
    老章颔首以对,答道:“这伙海寇看似蛮横,实则对朝廷非常畏惧,为了尽快治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招抚。我们打算派前同知枢密院事达识帖睦迩会同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对其招谕。”
    脱脱轻哼了一声,挪揄道:“达识帖睦迩现为大司农,却还要转过身来帮枢密院擦做事,难不成你们枢密院无人可用了吗?”
    老章知道会有此问,早在心中措辞,此刻沉着答道:“枢密院人才自然不少,拟派达识帖睦迩前去,是因为他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较比其他人对江浙当地的风土民情和现状能多些了解,我想着派得力的人早些将海寇招抚,丞相也能早些安心。”
    脱脱听后稍安,面色渐缓,说道:“既然如此,倒是我错怪你了。”紧接着将话题转回颍州一事,缓缓道:“颍州离治河工程一带较近,万不可让这些乱民去耽误了贾尚书的治河进度。”
    老章见脱脱态度稍好,也放松下来,建议道:“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就在黄河一带监戍治河民工,不如就近调他们二人前去镇压乱民。”
    脱脱还是有些不放心,沉声道:“这次务必一举镇压乱民,否则朝廷威严有失,难保给这些谋乱的汉人以可乘之机。令赫厮和秃赤统领附近的几支汉军,再将大都的阿速军也调去,这一仗必须打得漂亮一些。”
    老章有些惊讶,疑惑道:“一群乱民而已,至于调动阿速军吗?”
    元朝的军队除了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以外,还有中央宿卫组织,这个组织就包括了赫赫有名的“怯薛军”和几支侍卫亲军。
    “怯薛”一词含有“宿卫”之意,怯薛军是当初成吉思汗钦点的禁卫军,可汗赶赴战场,则必有怯薛护驾。入元以后,怯薛已很少参与征战,甚至连大都和皇城的军事防务也大多由侍卫亲军接替承担,但近万人编制的怯薛军却一直保留,逐渐由军事组织转化为一个给侍内廷的军事官僚集团。至此时,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怯薛军的士兵都有普通战将一般的俸禄和军衔,官员以怯薛军出身最为显贵,昔日扬名天下的铁卫已经演变成为元朝宫廷的上层贵族团体。
    侍卫亲军由元世祖忽必烈参考中国古代王朝的中央禁卫部队而设置,其兵力全盛时期可达二十万人左右,至此时,俨然已演变为正规军的主力。“阿速”在蒙古语中便是“守卫”的意思,除了怯薛军以外,几支侍卫亲军精锐之首便是阿速军,其创始于百年前蒙哥汗之手,阿速部落属色目诸族之一,分左右两卫,共有六千色目人组成,屡立战功,所以被视为精锐。这部分军队的待遇自然难比怯薛,既要保护大都的安全,又要随时外出征战,而且为了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他们还要屯田自备军饷,服各种徭役。脱脱面无表情道:“朝廷财政吃紧,军队士兵的日子也不好过,我担心汉人军队作战不力,还是将阿速军调去稳妥一些。”
    老章看着脱脱面上不可遮挡的郑重神情,心道,看来此事在朝堂上带来的无形压力已成了这位年轻丞相的心病。遂答道:“丞相放心,此事必定万无一失。”随后动身离去,安排一众事项。
    脱脱坐在椅子上,把玩着吴直方折断的拐杖,脑中不停浮现出其“河南一乱,中原不宁。”的话语,心中复杂无比。
    我大元当初能灭了南宋,让无数汉人尽皆俯首,可此时为何因为一些乱民便心绪不宁?是因为吴先生的话还是……
    红巾军刘福通部夺取颍州,元廷脱脱立即着手应对,双方博弈之间杜遵道和盛文郁也不敢闲着。
    盛文郁留了心腹在大都探听情况,便独自赶回颍上县,杜遵道则为接下来各方即将展开的动作谋划布局。
    白鹿庄,议事厅。
    杜遵道望着马不停蹄赶回来的盛文郁道:“这趟辛苦你了,大都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盛文郁有些疲累,靠坐在椅子上,回道:“我动身的早,到大都后,消息才刚传到那,元廷对颍州如何应对暂且不知,不过倒是打听到了浙东的动静。”
    “哦?浙东可闹了很久了。”杜遵道明显被引起了兴致。
    盛文郁呵呵一笑,说道:“那方国珍生性多疑,反复无常,起初当地的参政率军去征讨,他将人家抓了,向朝廷换了个定海尉的差事,便俯首称臣。结果没过多久对元廷的封赏不甚满意,就又叛逃到海上,继续滋扰沿岸,终于引起了大都的注意。听说这次要派大司农达识帖睦迩前去招抚,还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滋扰沿岸海运,迫使朝廷许诺种种条件,是历代海寇同有的行径。这方国珍将元廷的目光吸引过去,带着江浙行省的元兵在海上绕来绕去,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否则若元廷由南北两方同时派人来攻颍州,我们便要手忙脚乱了。”
    盛文郁听罢,将身子向前一倾,沉声问道:“我这趟来回之间,从百姓口中听到的可尽是红巾军刘元帅的名号,这刘福通怎么短短时间内得了如此威望?”
    杜遵道淡然一笑,答道:“他取了颍州城后,不到半个月便散尽了粮仓,那些百姓怎能不感恩于他?”
    盛文郁大惊,忍不住站了起来,疑惑道:“什么?粮食都散尽了?那我们的军队吃什么?”
    杜遵道站起身理了理衣襟,平静地道:“不仅粮仓,他还收拢明教的各个舵主、堂主,将其封为将官,统领着各自麾下人马散到各县去了,现在的颍州只能算是一座空城。”
    见杜遵道平静似水,盛文郁坐了下来,出了口气道:“看来这都在你意料之中了。”
    杜遵道在屋中踱着步子,出声道:“既然要将刘福通作为棋子,就不如索性将他利用到底,散粮、分兵的计策也都是我教给他的,没粮没人的问题也要靠我们的颍上县来帮他解决。”
    盛文郁虽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担忧道:“就算应付了来讨伐的元兵,他便必定就会因此名声大噪,威望远胜于你,岂不是成了第二个韩山童?而且如今已经知道刘玥儿没死,若她回来,刘福通统领义军便会如鱼得水,我们不得不防啊!”
    原来刘玥儿在多云山庄多次传讯皆是被盛文郁派人截断,是故二人清楚地知道彭莹玉并未如约将其杀害。
    “刘玥儿倒是无关紧要,借白莲教之手能将她关了这么久,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如今已经起义,明教的影子便会逐渐淡化,他一个圣女在战争里能起到什么作用?倒是这个彭和尚,还真是不能小瞧。”
    盛文郁闻言苦笑道:“我们此前失信于他,若他将刘玥儿放回,便是铁了心要站在刘福通一边了,我们也该再寻些援手。”
    杜遵道邪魅一笑,回道:“要成大事,怎可全靠着刘福通和彭莹玉,我在明教这么多年,可一刻都没有闲着。”
    盛文郁又惊又喜,眼睛一亮,问道:“难道你早有准备?”
    杜遵道知道盛文郁对他忠诚,坦诚道:“我早已派心腹到其他地方苦心经营,王权、张椿在南阳一带暗中发展已久,孟海马也在襄阳经营多年,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的声势比起刘福通只强不弱。”
    盛文郁心中震惊之余对杜遵道更是害怕,此人城府之深难以想象,竟能将各地势力如棋局般算计得如此清楚!
    稳定了心绪后,盛再次问道:“可我还是不太明白,你已经布置的如此完善,为何我们还要在此想办法帮刘福通守住颍州?将他杀了,再让王权等人起事,掌握明教不是轻而易举吗?”
    杜遵道轻笑了一声道:“哪有你说得这么简单?红巾军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护,是因为刘福通以大宋正统之名行事,说到底是韩山童准备得足够完善,红巾军若想走得长远,便必然要依托于这来之不易的‘正统’之名,这正统可不是刘福通或者我便能代表的。”
    盛文郁立刻明白了话中深意,恍然大悟道:“韩林儿!”
    “不错,刘福通从黄陵岗归来,韩林儿和其弟刘六就不见了踪影,且韩山童之妻也被人悄无声息地接走,你不觉得可疑吗?”
    盛文郁摸着下巴思索道:“如今看来,必定都是刘福通所为了,那现在可有他们母子的消息?”
    杜遵道微眯着眼睛,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阴狠地道:“我用重金买通了刘福通的一名心腹,才发现他已经嘱托刘六亲自将母子二人送往饶州。我已派人前去寻找韩林儿,只要将他控制下来,刘玥儿也好,刘福通也罢,都掀不起什么风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