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内,耶律军在做着出击的准备,自然吴铭轼也没闲着,他更是一面如常地向锁龙关进行骚扰,一面紧锣密鼓地作着埋伏的准备工作。
约定日期的当晚,吴铭轼让众士兵在自己的兵营方向只是喊杀,向锁龙关的耶律军表明自己受到来自黑风寨的攻击。
叫喊了好一阵子,不见锁龙关有什么动静,吴铭轼略感焦虑。他暗自的想道,难道自己的计谋那儿出了差错,耶律军识破了自己的计谋了吗?
不对,再等等,吴铭轼转念一想,有可能是耶律军想让黑风寨的山贼与自己多拼杀一阵,吸引到自己前营的回援。
吴铭轼命令着前营的士兵显得慌乱地向后营方向回援。
这一切当然被站在锁龙关城头的耶律军副将看在眼里。
等一下再出击,耶律军副将当然有让吴铭轼前营回援的含义,更多的是,让黑风寨的山贼与吴铭轼多拼杀一阵,就算黑风寨会产生更多的伤亡,只要不是自己的军队伤亡就好,也只有这样,自己出击才能减少伤亡。
耶律军副将计算着时间。
是时候了,出击!!!
耶律军的出击,让吴铭轼略松了一口气,但他并没有彻底的放松自我,他知道,不等到最后结果之时,千万不要先得意,因为任何人都是久经战阵,不是那样容易上当之人,反而自己才是未经过太多的战阵,自己才是初出茅庐。
吴铭轼继续地在做戏。
耶律军终于冲破了自己的第一道栅栏防线,自己布置的进行微弱抵抗的士兵全是千挑万选的死士,没有他们的抵抗,计策会显得不真实。
这些士兵是好样的,他们知道为了将耶律军引向深入,他们是九死一生,错,是九死而无生还的可能。
因为,雪地里,无处可以藏身,同时雪地里,奔跑的速度严重地受到雪地的影响。更加痛苦的是,他们抵抗后奔逃的方向还受到严重的限制,因为他们不能向预设的机关方向逃跑,又免过早地暴露了目标而引起耶律军的警觉。
这些死士全数地牺牲了,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换不来接下来的胜利。
这些死士的牺牲换来了耶律军深入吴铭轼的营地。
耶律军终于冲锋到了吴铭轼的预设埋伏圈。吴铭轼并没有停止兵营的喊杀声,因为这是激发耶律军继续向前的动力与胜利的希望。
可是,耶律军副将的临战经验告诉他,他有可能遭遇埋伏了,他选择了退兵,那怕黑风寨真的还在按约拼杀,他也不管不顾了,他必须撤退了。
耶律军副将只对自己的士兵生命负责,黑风寨死多少人,都无关他的疼痒。
吴铭轼见耶律军有了撤退的迹象,忙下令发起对耶律军的全面反击。
埋伏于藏兵洞中的士兵得令后,怀着对耶律军的无比痛恨击发了预设的机关,羽箭如蝗,带着仇恨无情向耶律军的侧面发起着攻击。
为了顺利地撤退,耶律军向这些藏兵洞中的士兵发起了进攻。
这些士兵面对数倍于已的敌军冲击,不顾自己的安危,击发着机关,多数战死在自己的岗位上。少数击发完机关的士兵无奈地退入了藏兵洞,可是残忍的耶律军并没有放过他们,向藏兵洞内投放着手中的火把,这些士兵不是被烧死在藏兵洞中,就是被烟雾熏死在了藏兵洞,几乎无人生还。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吴铭轼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优势,给耶律军以最沉重的打击,所有机关的羽箭都是喂了毒药的,而就些毒药并不致死,而是让对手致残,痛苦难忍。伤兵的疼嚎严重影响着周围士兵的士气,这是战争的残忍。
比残忍,吴铭轼显然还比不过耶律军的副将,他眼见这些中毒伤员已是残废,不仅消耗着自己所剩不多的药品,不停的惨叫还严重影响着自己的士气,他选择了一了百了,下令杀死了这些伤兵,终于安静了。
这场夜战,以吴铭轼的大胜而告终,虽然没有全歼出击的数百耶律军,但逃回的耶律军已是十不足一、二。
这场夜战,吴铭轼也伤亡了数十士兵,虽然相比于耶律军的伤亡微不足道,但全部都是忠勇的死士,还是让吴铭轼心痛不已,赵家王朝要是多一点这样的死士以及死战不退的将军又如何会偏安于江南一隅。
在耶律军狼狈逃回锁龙关时,吴铭轼并没有选择乘机进攻锁龙关,他认为虽然有一丝胜算,但面对城头严阵以待、居险而守的守关士兵,自己强攻的伤亡必定不小,自己的士兵经不起这样靠拼命换来的胜利。
此战后,耶律军损失过半再无力出关,只能龟缩于锁龙关死守。
这样的大捷,吴铭轼第一时间向朝廷发出了战报。
朝廷接到战报后,最是欣喜若狂的当数太子,因为是他举荐的吴铭轼。他只率领了区区的数十江湖人士,就打得居险而守的千余耶律正规军伤亡过半,只能凭险死守,不敢出战,无异于奇迹一般。
福王当然是最不开心的那位,心中暗暗地在谋算着如何至吴铭轼于死地。
皇帝接到战报后喜忧参半,喜的是,吴铭轼能以少胜多,打败耶律军,忧的是此人并非朝廷中人,仅凭数十江湖人士、乌合之众就能战胜千余的耶律正规军,太恐怖了。纵观朝廷,像吴铭轼这样的人才几乎没有,如果朝廷任由这样的人才继续发展下去,他若有数千人马的话,想造朝廷的反,自己可如何是好?
第二天的朝会之上,太子一党与福王一党自是吵成一团,各执一词,老皇帝好像置身于室外,在闭目养神。
太子与福王见皇帝这样一付模样停止了争吵,齐齐地看着老皇帝。
老皇帝见太子与福王停止了争吵,睁开了眼睛道:“我朝廷之幸,得这样的人才,必须重赏。”
众朝臣齐呼:“万岁英明!!!”
老皇帝颁布了重赏的旨意后只字未提加官进爵一事,而是话锋一转道:“值此大捷,众大臣商议一下如何扩大战果之事。虽然吴爱卿斩获无算,但他毕竟只有数十人马,想一举勇夺锁龙关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朝廷当然应把握此良机,增兵前线,助吴爱卿一举拿下锁龙关,以壮我朝廷的声威。”
皇帝的一席话,众朝臣都是老江湖油子,那能听不出弦外之音。显然,锁龙关当下只剩数百残兵败将,而且主将已死,只要朝廷发兵,定能拿下锁龙关。
至于什么助吴铭轼拿下锁龙关只是场面话而已,是乘着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委派朝廷官员去摘胜利果实的。
当然谁去可就大有文章可做了,都是手到擒来的良机,谁都希望是自己的一方死党前往,摘得了成果为自己的脸上贴金。
针对此事,太子一党与福王一党又是争执不休。双方又是争执不下之局。
正在太子与福王争执不下之时,有个胖子出班道:“在下不才,愿领五千精兵前往,不拿下锁龙关,誓不班师回朝。”
此人为何人也?居然胆敢在太子与福王到底由谁出征争执不下之时,出言毛遂自荐!
此人姓王名九,其祖上不通文墨,共生了八个子女,老大起名为王大,兄弟姐妹按顺序分别起名王二、王三……
排到他时,不好意思起名王八,于是跳过,起名为王九,但朝中大臣背地里还是笑称他为王八。时间一久,这样的笑称难免会传到王九的耳中,他也不为意,傻傻一笑而过。
王九身高七尺开外,长得肚大腰圆,仗着自己有些蛮力在朝廷中当上了武将。
王九虽然与他祖上一样不通文墨,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就连自己的名字写得也是歪歪扭扭,可他有二大优点:
其一就是忠心不二,只要主子让他向东,他绝不向西,而且从不问原因,执行力极强。
其二,王九虽然胸无点墨,但他的情商很高,与太子、福王的私交都很好,那派都不得罪,还游刃有余。
正因为王九有以上的二大优点,所以为官以来,青云直上,如今已是三品的武将。
王九出班请命,老皇帝十分的开心,直接下旨道:“王爱卿忠勇臣子,值此国家危难之时,不畏艰险,主动请缨,实为楷模。着枢密院拟旨,令王九为主帅领五千精锐择日出征锁龙关。”
王九跪倒在地道:“末将请旨,可否让吴铭轼与牛千总协助末将行事?”
老皇帝哈哈大笑道:“对敌阵前当然须统一号令,王爱卿是主帅当然由你统一指挥前线军务,官家刚才已经明旨,王爱卿还是胸中少了点墨水。”
王九虽然胸无点墨,但他一点也不傻,他当然要皇帝的明确旨意,见皇帝笑话自己,一点不在意,声音洪亮地道:“领旨谢恩。”
太子与福王停止了争执,对方都能接受这个人选。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二百九十七章王九暴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