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皇储李承乾》第八百九十章 没想得那么简单!

    功赏惩戒务求公平,是李世民一贯的行为准则,对待臣子如此,对待儿子也一样,他不想因为区区赏罚让外人说天子吝啬,所以为了褒奖太子坐朝期间处理政务的劳苦,特意许李承乾参与筹建军学。
    攫欝攫。凭心而论,李承乾对于大伙搭得这个草台班没什么兴趣,就算是让他们筹建军学也不过是个吃大锅饭的地方,想法是好的,办法,他们还真不如那些文绉绉的文人。
    这不,见太子在此项重大政务上缄口不言,房、杜两位主管尚书省的仆射,李靖和侯君集两位挂名的兵部的尚书,硬是把他堵在了东宫;
    原因无它,苍文书院无异于大唐目前办学最成功的例子,东宫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今儿要是不从太子嘴里抠出点真材实料,他们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见几位重臣耍了无赖,李承乾在心里不由的叹了一口气,他也是带兵的行伍出身,带了十几年的兵,知道将军们的不易。
    这年头,不仅是在朝为将难,更难的是找到好的徒弟,培养一名合格的将领所需的成本,要比培养一名文官高上太多了。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培养只需要配备老师和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能不能成全看个人,即使废了也不要紧换一批也就是了,这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代价。
    可培养将领呢,除了上述的条件外,还要经历大量的战事和演武,用以增加实践的能力和理论的运用。
    这期间要付出的代价不仅是金钱和物资,更多的是流血的,是要靠人命浇灌出来的,谁让这兵学就是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活计呢。
    所以兵法上才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其中的变数太大了,照本宣科只能培养出无数的赵括,这是要误国误民的。
    自百家争鸣来,所有的学说都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学士群体,为什么兵家就不行呢?这其中有君王们的忌讳,兵者凶器也,兵家是把既能伤敌也能伤己的双刃剑,不管是什么样的君王用的时候都得悠着点。
    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天资的问题,这学问学不好,可以重学,一遍两遍,多少遍学会都行;可如果是军学的官兵掌握不好自己所学,那死的就不是自己,更是会让麾下的士卒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国朝对外战争的失利。
    且军学一旦建立,这人数自然也少不了,太学那千八百人的规模肯定是不行的,即使朝廷愿意花本钱去建,让各卫出血把为数不多通学识和战斗经验丰富的将领交出来,那也不现实啊,首先这些大将军们就不会同意,都特么是数老母鸡的。
    “各位,你们几位要么参赞军机多年,要是就是沙场上的统帅,培养一名合格的将领有多难,你们比孤心里有数!既然圣意已然首肯了,那咱们就来说说建立军学的实际困哪!”
    “首先说第一点,军费的问题,建立军学的花费说是日以万计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就相当于养了一支常年处于战斗状态下的军队,兵部每年的那点份额,要是再切一刀,那可就捉襟见肘了。
    户部的老爷们有多不好说话,你们心中有数,那可都是敢在含元殿梗脖子的主儿,不必御史们好惹。”
    “其二,将军们说的慷慨激昂,可说到玩真的,他们是不是真的肯放手中的人才,教员和学生都要从他们手中出,而且培养完了能不能完璧归赵都是问题。如果大家都是一时头热,那这事保证办的不上不下,最后无法令陛下满意。”
    “其三,兵部的问题,眼下国朝没什么战事,即使有也是小规模的战事,这军功历来都是最抢眼的,最容易出矛盾的地方。
    就算是同一卫所的尚且时常因为军功出问题,兵部如何保证为这些军学的人争取到更多的实战机会呢?
    大家都知道练为战,不为看,连实战的机会都没有,那不是与军学的实际目的本末倒置了吗?”
    厺厽 妙书苑 miaoshuyuan.com 厺厽。李承乾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让诸公不要眼光都钉在六率和苍文书院上,这两个地方都是自己用钱堆出来,而且已经没法统计到底花了多少钱了,这是尚书省和兵部能比得了的吗?非要比也不是不行,首先你得有那个条件不是!
    再说了,与边境士卒抢建立军功的机会,这不就是在断人财路吗?即使嘴上不说什么,那这心里也不会舒坦,他们的心里要是不舒坦了,那边境还能安稳吗?开玩笑!
    当然,这几点并不能完全把问题都概括在内,筹建军学势必要引进一批富有学识且务实求真的文人,培养将领的第一关键就是让他们能读书、认字。
    巘戅妙书苑戅。唐军中文盲遍地,能写个名字就算是个文化人,这批人去哪儿找呢,太学吗?这时候人家拆台还来不及呢,谁能在这个时候拉对头一把!
    别看大唐是个人情社会,但实际操作上,永远都没有雪中送炭的,只会出现锦上添花,亲兄弟尚且一个比着一个,恨不得对方比自己差多少,更不要说同僚了,这点李承乾深有体会!
    “殿下,那也不能因为困难多就退缩不是,这上不上、下不下,岂不是让那些文臣笑话。”,苦恼的挠了挠脑袋后,侯君集一脸郁闷的说道。
    “君集啊,我与玄龄也有些许相同的疑虑,可陛下那既然已经拍板了,那就不得不办下去,硬着头皮也得办。
    殿下说的没错,人和人不一样,说的和心里想的自然也不一样,别以为这是针头线脑,所有事项必须落实在纸上,否则就别指望能顺利。”
    杜如晦的话说完,房玄龄也拂了拂胡子,认真道:“军费是个问题,户部的郑尚书履任不久,是要先沟通一下。
    至于其他的问题,恐怕还得像殿下说的那样,先摸摸底子,做到心中有数,要不然这差事必定异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