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新朝》第六十八章 安平劫停

    大金天辅元年年末,皇嫡长子完颜宗峻在完颜宗弼的扶持下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天会,是为天会皇帝。
    登基次日,天会皇帝便下诏令,令巫康曾亮为使节,出使宋国,务必要说服宋国参与对夏辽两国的战事。
    为了将事情办妥,天会皇帝和完颜宗弼商议之后给了使节队伍一笔数额巨大的礼金,以及让他们将最后一次攻伐宋国时劫掠来的万余宋人青壮也带上了南下之路。
    初从燕京城出发时,巫康曾亮的队伍仅有芈辛与一千五百名护卫,而随着他们的不断南下,一路上接收的宋人青壮,无论男女,俱都充入队伍之中,队伍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
    由于此次南下是为了与宋国结盟,加之巫康曾亮是个亲宋之人,麾下还有芈辛这个宋人谋士,是以在他的严令之下,一千五百金军护卫并未对宋人们做些什么出格之事,反倒是一路上照顾有加。
    宋人青壮男女们见到队伍之中有一队宋人身穿布衣,骑在战马之上,与金人并骑而行,皆是以为他们乃是这人所救,是此人与金人商谈后要被送回大宋的。
    万余青壮在官道之上绵延不绝,出于对行进速度的不满,巫康曾亮下令使节团加速前进,留下了大批的粮草以及五百金兵,供芈辛的十余人随从调用。
    不几日,使节团五百多人来到了安平府,安平府乃是如今的大宋北边最为紧要的数处州府之一,安平知府张贤乃是岳飞麾下将领张宪的远房亲戚,却也是同辈。
    此人精明强干,在安平府鼓励百姓耕作,严惩作奸犯科,在其治下,几乎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日,一名日常在外巡视的斥候疯了一般闯入了大堂,还在大堂之中处理政务的张贤也不愤怒,道:“何事如此惊慌啊?”
    “启禀大人,江北来了一彪人马,据其中一个宋人所说他们乃是金国派来的使者,这只是第一波人马,第二批人更有万余人,且具都是我大宋子民。如今刺史大人已经带兵去了,小人只是来通禀一声。”
    赵旉登基之后,对于文武官员的责制做出了调整,如今文官已然不能再如以往一般执掌军权,一州一府,掌兵着是为刺史,掌政者是为知州知府,
    安平刺史祁道灵,最初是临安禁军中的一个千夫长,后改为新编军,经历了所有赵旉能够插手的战事,由于其军功卓著,见识非凡,被其指挥使庄羽绗推荐给了赵旉。
    出于对他的历练,赵旉将其派到了与夏国交界之处做了个偏将军,试行领兵,没想到这小子做的还不错,之后不久,因为新的功勋便被调到了安平府做这刺史。
    没成想,刚做刺史没几天,巫康曾亮的队伍便来到了此处。
    现如今,两支队伍正在长江上对峙。
    “这位将军,我等乃是金国使者,此番南下是为了向大宋皇帝表达善意,并与宋国结盟而来的。我这有之前通过的府州所开具的文书,还请将军过目。”
    芈辛说完,作势要把手中的文书抛到差不多要与他的船接舷的祁道灵。
    不防祁道灵大手一挥,道:“我不管你这文书是真是假,也不管你等是哪里来的使节,便说你一个宋人,为何偏偏要去给金人当狗,就此一点,本将便不能放你过江!”
    芈辛闻言,心中苦笑,暗叹这年头做这暗探可真不容易啊。
    “将军,还请将军看过再说。”
    闻言,祁道灵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捡起了甲板上用绸缎包起来的文书翻看了起来,当他看到那一个个官印的时候,知道事情多半是真的,但他仍然不能放他们过江,毕竟五百余人不是个小数目。
    思索一番后,祁道灵道:“这样吧,你等只可有一百名护卫随你和你那金人主子过江南下,其余人在你等出使期间全数住在本将军的军营之中,衣食住行本将解决,不过这兵刃却是要收缴的,如何?”
    芈辛听到条件,知道这是守将的底线,于是又用女真语将祁道灵的话给巫康曾亮转述了一遍。巫康曾亮却是爽快了许多,直接便答应了。
    随后队伍开始慢慢渡江,金人使团在两侧宋军的包围之下,朝着军营走去,在离军营不远的地方,安平知府张贤带着人迎了上来。
    得知情况后张贤二话不说,直接将巫康曾亮等一百人带离了原来的官道,向着府衙行去,而其余四百护卫金兵则是被祁道灵带回了军营看管了起来。
    府衙内,张贤端坐主座,对着堂下坐着的巫康曾亮道:“听闻阁下乃是金国使者,此行所来乃是欲要与我大宋结盟的,不知尊使在金国所居何职啊?”
    由于巫康曾亮并不能听懂宋人语言,所以张贤每说一句话,都由芈辛为其即时翻译,而巫康曾亮所说的话,也由芈辛为张贤翻译。是以两人的交流并不存在障碍。
    “某乃是大金郡公巫康曾亮,便如同宋国皇亲勋贵一般,本郡公乃是大金国的勋贵。此番出使宋国,我便是主使。”
    “自古以来两国和议之后再结盟皆是要表现诚意的,不知金国能给出什么样的诚意来呢?”
    巫康曾亮听完还以为是张贤在向其索要贿赂,于是他说到:“这位大人,钱财我等此行倒是带了不少,只是大人须得将就着来,否则要是被你们的皇帝知道了,必然是死路一条。”
    张贤听到这自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被人误会了,随即道:“想来尊使是意会错了,本官所说的诚意乃是国与国之间的,本官做官不为自己,只是为国为民而已。”
    张贤心内腹诽,开玩笑,收受贿赂这等事在如今的大宋官场上谁敢做啊,那些神出鬼没的锦衣卫不知何时便能出现在自己身后,一不小心便是万丈深渊,何况自己的远房兄弟还在岳将军麾下任职,可不敢牵连他。
    巫康曾亮闻言,又道:“倒是本郡公唐突了,只是涉及到双方朝廷之事,恕我不能多言,等到本郡公与大宋朝廷商议妥当了,我想届时会有大宋的檄文传来的。”
    闻言,张贤也是微微一笑,道:“既如此,还请尊使在此歇息一日,明日清晨,本官自当将通关文书交到尊使手中。”
    “如此,本郡公便返回驿馆休息去了,多谢知府大人前来相迎。”
    随后,巫康曾亮与芈辛两人便离开了府衙,回到驿馆后,巫康曾亮问道:“宋人官员以往不都挺喜欢别人请求办事时送些钱财么?如今这一路走来,也没见到谁收了我们的钱财呐。”
    芈辛知道这是在问自己,于是道:“郡公,此事说来也是简单,如今大宋这种官场气息还是得益于当今陛下对于贪墨腐败的严厉打击,以及其新建的一个专司官员监察的衙门。”
    “官员监察?这事不是一直都有御史台来做的吗?”
    “在以往确实如此,但御史台也是浸淫在官场之中,无法做到秉公无私,一旦朝臣之间吭通一气,御史台大概率是没有作用的。”
    “但当今天子麾下的锦衣卫则不同,这个衙门独立于朝堂任何一部,直接受命于天子,可以说,这个衙门便是皇帝最为忠心的枪,谁要作乱,直接便可查办了。”
    巫康曾亮闻言,轻轻点头,道:“难怪啊,如今的宋国皇帝励精图治,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怪不得当初四太子会大骂赵桓是个蠢货,为了一己之利选择刺杀赵构而非是如今的皇帝赵旉。看来四太子早已知悉,赵旉不是个易与之辈啊。”
    芈辛站在巫康曾亮身后,心头早已是充满不懈:易与之辈?当然不是了!如今大宋早已不是当初的大宋了,在当今天子的治理下,大宋国势必然会水涨船高,一日赛过一日,而金人在历史的潮流之中,只能成为大宋铁蹄之下的垫脚石。
    时至傍晚,驿馆外来了一人,得了通传之后,这人来到院子中,对二人说道:“尊使,知府大人在家中设宴,邀请二位前往赴宴。”
    两人对视一眼,心思单纯的巫康曾亮听闻有酒宴吃,已然是变得迫不及待了,当下,二人便跟着那人离开了驿馆,向着城内的张府行去。
    “禀报老爷,使者来了。”
    通传之后,张贤起身,亲自前往迎接,将巫康曾亮自大门处接到了宴席之上。
    “此番饮宴,乃是为金国使者接风洗尘,无论最终盟约商议如何,今日我等也当得上一个友字。列为,请满饮此杯,为使者祝贺!”说完,他举着酒杯,对着宴席上的众人举杯遥敬,而后一仰头,将酒杯中的烈酒一口饮下。
    一众人也不驳他的面子,纷纷举起酒杯回敬一番,而后干了那杯酒。
    在巫康曾亮看来,这酒虽是没有枣集酒那般美味,但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酒水种类了,毕竟大金国尚且酿造不出这等酒来。
    当巫康曾亮沉迷于美酒之中时,知府张贤却走到芈辛身边,道:“重返故里是一种何等感受啊?”
    望着那一张稍有戏谑的脸,芈辛很想告诉他真像,但出于对自己身份的保密,他忍住了,道:“回归家乡自然是好,如今大宋已然变得愈发强大了,但再强大,也终究不是我的强大。”
    “如若战端一开,似我等商人便没了活路,没办法,只能依靠还算得上上好的脑子于这世间艰难求存罢了。”
    张贤觉得,这一番话说的语气极为低沉,似乎是在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又恰逢战乱,无可奈何之下方才做出的抉择。
    但这仍旧不足以抚平他心中认为为金人做事便是大宋的叛臣,反贼的疙瘩。
    正当他还待再说话时,芈辛道:“大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还请大人莫要再多说了。”说完,芈辛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随后便躲到巫康曾亮的身后,不再发表言谈。
    张贤的脸色稍稍变了变,他的脑海中已然有了些头绪,或许此人并非怀才不遇,而是被安排到了一个不称心的职位,而且其压力之大,非是常人所及。
    他已然猜出了芈辛的身份,但他却不能下定论,想了想,他决定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走便是了,只要使节不拿自身身体当武器,陛下的安全应当是有保障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