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谈职场:愿你既能站稳脚跟,又能眺望远方汪宇》第4章 应对“奇葩”面试题:网球为什么毛茸茸

    如何应对“奇葩”面试题呢?其实,无论问的形式如何,问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面试官想通过这些问题,来了解你如何评价自己,你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以便确定你是否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
    面试时,我们会被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在面试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请您说一下您的优点是什么,您的缺点是什么”。现在,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只是出现了很多变种。比如,如果让你的同事来评价你,你希望他会提及哪些优点;又如,你以前的经理希望你提高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当然,后者问得更加巧妙一些。
    总之,无论问的形式如何,问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实际上,面试官问这种问题,并不是真的想去了解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因为那毕竟是你自己的判断。他更想看到,你如何评价自己,你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再进一步,对于企业来说,录用那些自我认知高的人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自我认知和一个人的成熟度、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潜力都有关系。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它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判断这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清不清楚,进而判断这个人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但是,这种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很多候选人事先都准备了很漂亮的答案。这就导致现在很多公司在面试的时候特别喜欢出奇制胜,问一些“奇葩”的、古怪的问题。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在线求职网站,叫作玻璃门,该网站每年都会做一个评选,选出当年最“奇葩”的面试问题。比如,2014年美国的施乐公司,在招聘客户经理的时候,曾问了求职者这样一个问题:“网球为什么是毛茸茸的?”这个问题让很多候选人掉进了“坑”里。又如,另外一家在线网络公司也问了一个“奇葩”的问题:“请向我描述一下系安全带的过程,以及这么做的好处。”他们用这个问题来筛选合格的客服应用专家。
    “奇葩”面试题的出现,甚至流行,可能让很多人对有些公司产生了一定的误会:这些公司就是在耍大牌,专门用这种特别“奇葩”的问题,来难为来面试的人。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企业在招人的时候要通过什么来判断候选人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呢?
    有一个模型是专门用来解释这件事的,叫作3C模型。它具体是指,一家企业在招人的时候,要看三个方面的匹配度,第一个叫作能力匹配,第二个叫作职业发展匹配,第三个叫作文化匹配,对应的恰好是英文里的三个单词,都是C开头的,分别是Competency、Career、Culture。
    如何才能检验候选人的匹配度呢?比如,关于职业发展方面,一般情况下,传统企业会问“你对自己的职业是怎么规划的?”“你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或者“你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公司?”再如,关于文化方面,一般会问“你希望在什么样的团队里工作?”
    美国的一家在线电商曾经问了应聘者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由你来负责公司的一次旅行,什么标准、什么规格都可以,你会怎么做呢?”大家猜猜看,这个问题的背后到底要看的是什么?用上面的3C模型来验证,这个问题对应的是哪个C呢?答案是文化。这家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找出那些和它“气味相投”的人。
    再如,把你放到孤岛上,只允许你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可能很多人会想:我要带什么呢?我要带把刀,带一盒火柴,但是有的人就回答“我要带一本叔本华的书”“我要带一个iPad”……可能回答带火柴的会被一类公司挑去,回答带书的会被另外一类公司挑去。我非常佩服设计出这种问题的人。但是,如果一家公司的组织文化没有那么鲜明的特点,这种问题就不太适合。
    实际上,这些“奇葩”问题很多并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问出问题之后,并不期待着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他们要看的,是候选人的解题思路。候选人突然被问到一个完全没想到的问题,这非常考验他的反应速度,以及他的思维模式。
    很多高科技公司特别喜欢这个玩法。他们把问题丢出去之后,就看你是怎么思考的,你的反应够不够快,有没有创意。比如,美国去年吃掉的比萨饼,全都加在一起,总面积有多少平方英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道数学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值,但是你可以去估算,这就能反映出一个人思考的过程。同样的,“网球为什么是毛茸茸的”也是在考你的思考过程。那么,网球为什么是毛茸茸的呢?我看到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是这样的:“网球上的毛能够减慢球速,同时能够防止它弹得太高。”你想到了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