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通过实践来摸索规律,而邓名则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废黜莽白,并不表示我们就会闷头干到底;如果莽白老老实实地把皇上还给我们,把所有侮辱官员女眷的罪犯都交给我们处死,那我们或许可以考虑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来个缅北缅南分治。在我们驱逐鞑虏之前,缅甸要是双雄并立就太好了,谁也吃不掉谁,那就谁也不会来找我们的麻烦。”
白文选感到自己有些跟不上邓名的思路了。若是周培公在这里,或许能够很好地理解邓名,蒋国柱梁化凤这些见识过邓名竞争机制的人,应该也能很快醒悟过来,但白文选却是越听越糊涂。
见白文选开始发蒙,邓名就不再进步讨论,在离去前再次交代道:“河东的寺庙有很多僧人愿意协助我们,白将军手下留情。”
“嗯,好,反正唱戏总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黑脸,邓将军既然唱红脸,那我就勉为其难唱这个黑脸吧。”反正邓名不干涉白文选抢劫,邓名乐意怎么处理他的地盘是他的事,白文选大度地说道:“我定不让儿郎们去河东那边。”
“听白将军这么说,就好像是吃了多大的亏样。”邓名听得笑起来,与白文选和狄三喜拱手道别。
在往返途中,邓名抓紧时间草拟了份宗教保护法案,在法案里把中国缙绅享有的所有特权都授予缅甸的寺庙,缅王的审判权被限制在社会的上层。
就算莽白死不悔改,逼得明军不得不支持莽鲁灭了他,但只要缅甸能够执行这套规矩,也就不会是中国的大患。要想让国民离心离德,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地制造而不是消除社会的不公,出现个庞大的特权集团;邓名还帮缅甸新政府制定了套言论管束法,强调现在莽鲁政府面临生存危机,所以严禁评议朝政,任何抱怨都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汉文帝当年废除了诽谤妖言之罪,为什么?因为官吏可以用这个罪名来威胁百姓,不许别人议论他们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尽管贪官污吏很无耻,但他们愿意做却不愿意被人骂,如果百姓有议论,他们只好稍微收敛些;如果议论的人多了,风气就有可能改变,贪官污吏也就不敢肆无忌惮。”邓名把帮助缅甸新政府制定的法律给军官们过目,同时还坦诚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用意和目的:“所以不能允许缅甸的老百姓议论政府的得失,凡是诽谤妖言务必要严惩。”
这种措施对稳固统治是很有好处的。据邓名所知,他的前世满清就靠这手巩固了自己的政权,数百年后,还有很多人因为剪辫子而寻死觅活,认定了那些主张推翻满清政权的人都是数典忘祖的二鬼子。
“缅甸新政府只要查禁诽谤,再加上我们的军队协助,应该能够迅速稳固。”邓名对手下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不过,中止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堵住了消除社会不公的最后条路,这样的国家遇上强大外敌的时候就该“哈哈哈”了。邓名前世清末的情形点儿也不难以理解,遍(fanwai.org)地的狗腿子并不是怪事:“这种法律绝对不能用在我们四川,这是专门给中华以外的藩属准备的。”
扁牙简把缅北的野战部队丢光后,白文选路畅通无阻地直趋阿瓦,沿途再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得知邓名还在后方安抚僧侣后,白文选的心情更好。俘虏们都说阿瓦城内富户众多,缅王的宫殿更有金殿之名,有传言说是拿金砖铺就的。
既然邓名没跟上来,白文选就没什么不好意思了,带着滇军先进城发笔小财再说。
“早知道缅人如此不堪击,我早就该来了嘛,士卒损失不大,还能给晋王带回去大笔军费。”白文选越琢磨越高兴。这次从缅甸拿到的东西,云南靠自己种田就是几年都积攒不出来,还没算上阿瓦这么个尚未挖掘的大宝藏呢。
“就这么点本事,居然还敢劫持天子,掳掠我朝贵妇。”白文选冷笑连连,他现在真不知道是该仇恨莽白呢,还是感激他才是。
当听说缅甸使者到营门前求见时,白文选的第个念头就是阿瓦来请降了。巩昌王大马金刀地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已经想好了让缅人带回去的受降条件,那就是莽白自缚出降,让明军接管缅都阿瓦——如果莽白不同意也没关系,那白文选就要攻城,反正阿瓦城他是进定了。
第19节跋扈下
这位缅甸的使者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神色肃穆,捧着玉匣昂首挺胸地走进白文选的营帐,朗声说道:“巩昌王接旨。”
“你个藩王”对白文选来说,缅甸王不过是个藩王而已,地位甚至还在他这个郡王之下,个藩王居然敢对他这个郡王下令,而且还是个刚在战场上惨败的敌手不过白文选刚要大发雷霆,却有些明白过来,盯着那玉匣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天子的诏书。”缅甸的使者大声宣布道,他的回答证实了白文选的担忧。
“我怎么知道是不是天子的诏书。”白文选的口气已经软了不少。
“巩昌王可以自己查验,”缅甸方面早就料到白文选会有此问,就把捧着的玉匣递给了明军卫兵:“天子的笔迹,巩昌王想必是识得的。”
白文选脸颊上的横肉抽动了几下,动作僵硬地从卫兵手中接过了玉匣,打开仔仔细细地看了遍(fanwai.org)了,发出声长叹。突然面冲着南方阿瓦的方向跪倒在地,再三叩首:“皇上的旨意臣知道了,臣有本上奏。”
缅甸使者不慌不忙地问道:“巩昌王是要抗旨吗?”
“不是,只是有事情不明,所以要上书天子。”白文选已经确定了这圣旨确实出自永历亲笔,所以对缅甸使者的口气也变得客气起来。
缅甸使者考虑了下,点点头,让白文选写奏章,他表示会代为转交。白文选让缅甸使者去别的营帐等候,这个人离开营帐后,帐内顿时轰的声炸响,大家纷纷向白文选询问圣旨上到底是怎么写的。
“皇上要我们立刻退回云南,而且不许我们再次进入缅境。”白文选垂头丧气地说道。
众将更是片哗然,不少人都嚷嚷起来:“皇上被缅人囚禁,这封圣旨定然不是皇上的本意。”
白文选的看法和手下差不多,但白文选有个很大的麻烦就是,他们西营说到底还是出身不正,而且不久前还闹了次孙可望篡位的事。如果白文选身旁有位永历的督师或是阁老尚书级别的人物,那么就可以由那个人出面宣布这封圣旨不算数;但是这话如果出自西营之口,就会非常不好,只会让闽浙各路诸侯和天下人认定是西营贼性不改,李定国也和孙可望样地不敬皇室。
无论是之前还是这次出兵的时候,李定国都和白文选再交代,务必要对朝廷恭敬有礼,救出永历天子后,还是不要往天子身边安插西营兵将,哪怕是天子的御林军再不堪,也要让皇帝自己来决定由谁保护他。
“我军已经到了阿瓦城下,击败缅指日可待,此时怎么能够退兵?”
听到众将的抱怨后,白文选也是有苦难言,他在心里也个劲地抱怨永历胆小:如果皇帝不下这份诏书,那么西营自然是继续前进而不必有丝毫的顾虑;而现在既然永历下诏了,那西营只要不遵旨个跋扈就已经跑不了了,就是把皇帝就出来,将来说不定皇帝和内阁还会为此生疑——只要是皇帝就很难容忍臣子无视他的旨意,哪怕这种无视是为了救他性命。
而且不怕万就怕万,加入缅人丧心病狂地害了永历,有这份诏书的关系,西营的营救行动都可能会被说成是借刀杀人。
“就不知道拖延吗?硬顶着不下这份诏书,将士们才敢救你啊。”白文选嘴上不敢说,心里已经是不满至极:“晋王为了皇上连兄弟之情都不顾了,皇上您也得让晋王能够做人啊。”
思来想去,白文选还是不敢继续进军,他匆匆写就了给永历的奏章,里面说云南四川的将士听说皇上在缅甸过得不好,缅人还对内阁无礼,所以晋王就派白文选邓名来接皇上了,请皇上无论如何都要和将士们起回国。
这份奏章白文选希望由自己的手下送去,但遭到了缅甸使者的拒绝,最后白文选只好表示,在皇帝给的第二份诏书里,他定要看到对他奏章的答复。
打发走了缅甸的使者后,白文选对众将说道:“皇上会下这样的圣旨,或许是因为皇上不清楚战局吧。我的奏章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皇上看就能明白现在我军占了很大的上风,皇上完全不用再怕缅人了;我们等个几天,然后就继续向阿瓦进攻。”
如果送去奏章后马上进攻,白文选担心这会让人觉得西营完全没有把永历的死活放在心上,这次来作战的可不止云南家;而且永历对西营还特别的重要,是李定国拥立的,还指望将来驱逐鞑虏后能够帮他们压制其他派系呢,要是永历和内阁为此耿耿于怀,那难免会有后患。
可白文选才等了几天,新的圣旨就又到了,在这封圣旨里永历驳斥了他被软禁的说法,自称在缅甸起都好,而且已经和缅甸当局商量妥当,很快就要从缅南出海去金门。永历表示他根本无意回云南去,去福建时也不打算带西营的兵将同行,让他们赶快回云南去。
看到这封圣旨后,白文选顿时目瞪口呆,就算皇帝受制于人,也不至于这样替敌人说话吧。当初明英宗被瓦刺俘虏后,也没有下诏书让明军退兵,更没有说过什么在蒙古切都好,过得十分愉快。至于内阁御林军和缅人的问题,永历称是那些人咎由自取,皇帝对缅王的处置并无异议。
白文选感到他被逼到了悬崖边上,皇帝很明显是担心明军继续进攻会给他带来生命危险,如果白文选不顾皇帝的感受,那很容易招致怨恨,肯定会认为李定国白文选不在乎他的死活。得知圣旨内容后,明军官兵们群情汹涌,很多人都称这定不是永历的内心想法,要求巩昌王继续进攻。白文选也很希望这些官兵的看法是对的,但他把永历的圣旨翻来覆去看了几遍(fanwai.org),实在找不到对方让自己继续进军的暗示。
“或许我们稍微退兵下,再威胁下莽白,他就肯把皇上放出来?”白文选又上了几道奏章,边拖延时间,边和心腹们商议,如果莽白能在威胁下放还永历那自然是最好,白文选严格服从了朝廷的命令,皇帝就能感受到西营的忠诚,也能意识到无论李定国还是白文选,都很看重他的性命。
但几封奏章上去,永历方面却再也没有回信了,奏章全都如石入海,不得要领的白文选权衡再三,还是打算退兵。向北退出三十里后,白文选再次安营扎寨,见明军不肯继续走了,阿瓦方面就又派使者来催促。
白文选据理力争,称自己既然遵旨退兵了,那缅甸救应该把皇帝交出来。而缅甸方面则宣称永历的圣旨是要明军全部退出国境,暗示只有那个时候才能考虑归还大明天子。
双方僵持了些时日,而随着明军拖得越来越久,地方上自发出现的抵抗也多了起来,明军上次大捷的效果正在渐渐过去,时间总是会让恐惧感变得越来越稀薄的,而明军因为兵力薄弱的关系,也无法阻止抵抗者在后方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
听说后方的征粮受到影响,而且开始有人伏击明军的落单士兵后,白文选就开始郑重地考虑继续退兵的问题了。而这时邓名也从河东问询赶来,听说白文选有退兵的打算后,邓名不满地责备道:“现在阿瓦周围的缅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我们的行动,如果我们这次退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会让缅人觉得莽白依旧(fqxs)有机会坐稳这个王位,这对支持莽白的人是个很大的鼓励;而如果我们不退,莽白的支持者就会动摇,而那些墙头草也会寻找出路。这次巩昌王如果退兵的话,下次再来阿瓦就未必会有这么顺利了。”
自发的抵抗就算再微弱,也会给明军带来损耗,而且明军还会不断地因病减员,只有两万人的勤王军可不能接受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可皇上不愿意我们去救他啊。”白文选苦笑着说道。
“皇上怎么会不愿?肯定是缅人恐吓皇上了。”白文选不敢明说永历是个胆小鬼,但邓名可没有这个顾虑。
周围还有其他的人,而且缅甸的使者也在——邓名并没有要求私下会晤,而是当众把永历的圣旨要走翻看,还把缅甸的使者叫来询问——白文选不愿意当众附和邓名对永历的指责,就把邓名拉到了营帐后边,小声说道:“邓将军说的不错,可皇上会怎么想?”
“我们管皇上怎么想?”之前白文选用的是耳语的音调,而邓名的回答时根本没有压低嗓音的意思,营帐里的武将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救皇上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邓名根本不考虑永历是否会因此疑心自己,他从来没想过要忠于明皇或是担心永历会秋后算账或是用朝廷来节制其他的诸侯邓名只知道永历现在绝对不能死。
第20节伪诏上
除了皇室以外,大明内阁官员这些日子也变得好过了些,缅甸人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略微舒适的居住地,这种好转始于丽江之战后,结束于白文选退兵数十里。
虽然缅甸方面竭力向流亡朝廷隐瞒实情,可是大明的这群阁老都不是傻子,隐约猜到李定国可能派兵来接他们了,而缅甸方面抵抗不住明军的进攻。在白文选开始退兵前,阿瓦城内已经是人心惶惶,看守大明内阁的缅甸士兵也不小心透露了口风,内阁官员沐天波等勋贵还有被俘的御林军总兵们得知,明军已经距离阿瓦城不到五十里了。
那时大伙儿虽然表面上不敢表现出来,但每天吃完了缅甸人送来的食物后,就聚在起议论到底什么时候晋王的军队才能打过来。马吉翔还提出要预备两种情况的发生,是防备缅甸人狗急跳墙,挟持流亡朝廷逃走;二是明军突然入城,缅甸人仓皇四散,让他们得以恢复自由。
若是发生前种情况,沐天波主张视情况进行武力反抗,以设法逃脱缅人的控制;若是后种情况发生,那就要立刻设法去救驾,保护天子平安地进入晋王的军队中。无论是哪种情况,大家都认为有收买缅甸守卫的必要,计议已定,内阁和勋贵们就开始找缅甸守卫谈天,表示理解守卫们都是执行命令身不由己,并暗示守卫若是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就可以在晋王的军队进城时出面保证他们和他们家人的平安。
开始缅甸守兵不置可否,没有厉声呵斥阁老们这是痴心妄想,但是进步增加了给阁老们的食物供应量,还暗地里向内阁透露了更多关于外面战事的情报,这时内阁们才知道勤王军还包括川军。
不过几天前风云突变,卫兵们的态度急剧变化,夜之间就恶劣了很多,把去套近乎的阁老们臭骂了顿,还有人重新用“明狗”来称呼他们——这可是许多天不曾有过的事情了。
白文选似乎要奉旨撤兵,这让缅甸政府大大地松了口气,为了安抚城内的人心,莽达下令把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通报给阿瓦的军民;当得知明军后退了数十里后,阿瓦城内欢声雷动,畏惧之情去,看守大明内阁成员的这些缅甸卫兵剩下的就只有满满的仇恨了——听说明军所过之处,寺庙被焚,百姓死伤惨重——如果之前不是担心自己的家人也落到这样的下场,这些卫兵也不会善待明朝的内阁成员。
而缅甸政府对明朝内阁的小动作也不是无所知,本来还有几个官员甚至想与大明内阁联络,以取得他们对缅甸政府至少是对自己的谅解,但现在为了证明自己从未动摇过,有不少人干脆向莽白建议,等确定明军退兵后就把这些明朝俘虏都杀了,只留下永历家人就足够了,这个倡议当然也有灭口的意味在里面。这个建议得到了莽白的赞同,他知道有的人在危机关头和大明内阁勾勾搭搭,那些被贬为奴隶的大明御林军也跃跃欲试。这些都是莽白的内忧,把明军内阁和御林军都杀了既可以免除俘虏生事的威胁,也能断了阿瓦内部和明军私通的渠道。不过现在明军还没有走远,莽白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刺激白文选,所以计划再等些天,旦明军解除了对阿瓦的威胁,就可以无所顾忌地下手了。
内阁成员并不知道缅甸政府已经起了杀心,但看守们痛骂他们的时候透露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得知皇上下旨命令白文选退兵后,这些人都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精明如马吉翔者,立刻觉察到大事不妙。永历对明军说话仍然有用而且愿意与莽白合作,缅甸人大概不会为难他;但内阁和御林军的人数众多,而且私下里还煽动看守人员,若是被缅王知道了,多半会痛下杀手,缅王还可以用这些明朝人的首级来安抚国内的怨气。
“皇上糊涂啊,”今天的食物比昨天又少了很多,吃完饭马首辅想带着大伙儿打牌消磨时间,眼前人都是副愁眉苦脸的模样,马首辅不由得发出声长叹:“巩昌王也糊涂啊,怎么能退兵呢?难道巩昌王不知道英宗故事吗?不知道吗?”
在咒水之难前,流亡朝廷的官员每日聚赌为乐,永历生病的时候他们在御营旁边大声嚷嚷,吵得皇帝无法安心养病,被永历派来的中官大骂顿。马首辅先是通谢罪,然后就领着全体阁老和勋贵们寻了个偏远的营帐继续赌。
被软禁后,阁老们更不用考虑国家大事了,御史没办法向皇上弹劾浴血奋战的李定国和白文选了,朝廷也不再整天琢磨怎样挑拨郑成功和张煌言的关系了,只剩下打牌件事了。马首辅平时总要兴奋地大呼小叫,今天却是悲从中来:“这牌不知道我们还有命玩几天?”
“今朝有酒今朝醉。”李阁老是马首辅的好女婿,立刻安慰起老丈人来,反正是命不久矣,那就及时行乐吧。
“可惜连酒都没有。”马吉翔又是声悲鸣:“我堂堂的天朝元辅,竟然连酒都喝不到了吗?”
转天,几个如狼似虎(fuguodu.pro)的缅甸士兵闯进了关押内阁的地方,为首的缅甸官员看了愣在牌桌旁个个汗如雨下的俘虏们圈,下令把首辅马吉翔和黔国公沐天波等几个高官带去缅王的金殿。
“你们的保国公到底是何人?是世袭的勋贵吗?还是刚刚得到爵位的镇将?”见到马吉翔后,莽白立刻就咆哮着喝问起来。今天早上派去白文选那里的使者匆匆赶回,向莽白报告明军拒绝继续退兵;新从后方赶过来的大明保国公邓名,当着缅甸使者的面公然声称他不奉诏。当缅甸使者责备他不忠时,保国公反唇相讥,称这份圣旨是给巩昌王的,里面只是顺便提到了若是有其他晋王府的官兵,也应并见旨退兵,所以对保国公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缅甸对明朝混乱的军阀隶属关系并无太深的了解,之前虽然听说了川军参与勤王,但他们知道李定国是假黄钺的亲王,而白文选又是勤王军的统帅,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保国公也要服从晋王和巩昌王的指挥。而且国公的地位并不算太高,这也让缅甸方面看轻了邓名的影响力和性。可根据这次使者的描述,邓名看上去和巩昌王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而且好像还在某些方面比巩昌王更有权威。邓名站出来表示反对后,明军的态度立刻发生了百八十度转弯,白文选也重新强硬起来。
沐天波把脖子梗,冷冷地看着莽白言不发。但还没等沐天波想好如何挖苦对方,马吉翔和另外几个官员就倒豆子般地把邓名的情况都吐露了出来,有个人收不住嘴,甚至把他的宗室传闻都讲给了缅甸人。
听说保国公是朱明的宗室成员后,缅甸人顿时恍然,怪不得此人能够和白文选平起平坐,而且在下步的战略上有很大的发言权。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情报后,莽白君臣就命令把明朝官员送回去。
返回关押地后,马吉翔兴奋得满脸通红:“保国公要继续进攻!缅人看来是不敢为难我们了。”
众人齐声欢呼的时候,沐天波忍不住责备道:“元辅为何要告诉那莽白保国公的事,这样他就会让皇上下旨,逼保国公退兵。要是保国公也退兵了,莽白会放过我们吗?把这些事告诉莽白,这不是自杀吗?””
“唉。”想到性格软弱的天子,马吉翔也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但沐天波的责备他是不认同的:“黔国公刚才也看到了,莽白把刀斧手都预备好了,我们要是说个不字,今天就回不来了。”
“莽白不过是想吓唬我们罢了,要是他真有杀心,何必让刀斧手出来?”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初孙可望让马吉翔劝说永历禅让给他,马吉翔都老老实实地按吩咐去做了,今天提供点情报给莽白还算什么大事吗?马吉翔继续对沐天波解释道:“我们要保得有用之身,以后才能继续为圣上效力啊。”
同去的几个阁老都赞同地点点头:“现在只能盼望皇上顶住莽白的威胁,拒不下旨给保国公。”
“你们真是误事”沐天波被呛得说不出话来,心里说:“你们不敢顶,就指望皇上,可皇上那性子谁不知道,能指望得了吗?”
“要是皇上下旨呢?”半响后,沐天波终于把这句话吐了出来。
“那就只能盼着保国公明白事理了。”阁老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听缅甸使者说完要求后,王皇后又惊又喜,喜的是明军中毕竟有个人能拿主意,惊的是缅人居然把邓名查得清二楚。
“肯定是那软骨头的马吉翔!”王皇后在心里叹道,偏偏这个首辅和她丈夫还颇投脾气,真是应了“不识其人观其友”那句话了。
听完缅甸人的要求后,永历二话不说就让近侍磨墨,然后就要写圣旨。见状王皇后再也忍不住了,顾不得皇家体统,从后面快步走出来。王皇后不敢指责天子,更不敢在其他人面前反对皇帝的决定,只是跪倒在丈夫的脚边,低垂着头,在心中无声地呐喊着:“这个圣旨不能下啊。”
“妇道人家不知道礼数,让贵使见笑了。”永历龙飞凤舞地把缅甸人要的圣旨写就,交给缅甸使者带走。
使者出门后,王皇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无法保持直挺挺的跪姿,双手撑住地面抽泣起来。
“不写圣旨,朕今天就未必过得去。朕身系祖宗社稷之重,岂能意气用事?”永历生气地喝道:“你还懂不懂事?”
王皇后默(zhaishuyuan.cc)默(zhaishuyuan.cc)地流泪,没有回答。
“这肯定是马吉翔骨头酥了,不肯为朕分忧,”永历恨恨地骂了声:“只能盼着保国公明白事理了。”
第20节伪诏下
过了几天提心吊胆的日子后,缅甸使者又次来到内阁官员的关押地,这次他们带走的人和上次差不多,只是少了个沐天波。
这段时间里待遇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得更糟,卫兵的态度也基本保持原样,官员们都猜测明军大概在原地不动。今天缅甸人既然又派使者来了,那肯定是上次的行动不顺利,不然莽白没有必要再次派人来——这对大明的官员们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等了大半天,马首辅终于回来了,他进院子就宣布道:“保国公不肯退兵!”
欢呼过后,大家问起今天那个莽白又打算做什么。
“哦,他问老夫如何才能劝说保国公退兵。”马吉翔答道。
“元辅怎么回答他的?”
“老夫指点了他番,至少有七成把握让保国公退兵。”马吉翔大言不惭地说道,见众人的脸色突然变了,马吉翔微微笑:“这次保国公就算退兵了,我们也不必担心了。上次莽白自作主张,在保国公那里碰了鼻子灰;这次如果保国公真的退兵了,他就会明白,要想安抚大明将士非要我们不可。”
只要能起作用,自己的性命多半就可以保住,马吉翔觉得前途光明了不少。如果邓名继续进兵,莽白肯定不敢把事情做绝;而邓名退兵的话,也能显示出自己的足智多谋。
虽然盼着明军能迫使莽白释放自己,但听到缅甸使者叙述邓名的原话时,永历还是感到阵阵怒(shubaojie)火从腹间升起,直窜到喉头,几乎要从口中喷涌出来。
缅甸人上次说,邓名不在乎皇帝怎么想,让永历感到非常别扭,但他宽慰自己这可能是缅甸人在挑拨离间;而这次邓名更是公然对缅甸人称,大军千辛万苦入缅,绝不能无功而返,谁的圣旨也不好使。但如果哪个缅人敢动皇上和内阁根寒毛,就做好全家被灭的心理准备。
永历凭直觉认定这几句话不是缅人编的。如果邓名不是真的这么态度强硬,缅甸人似乎也没有编造的必要和动机。
“这个邓名到底是不是忠臣?”永历不禁想起邓名从来不肯透露他的身世,上次听说川军不远万里来勤王永历还有些受感动,但现在不由自主地开始往坏的方面想:“邓名是不是有异心啊?在将士面前这样不顾朕的脸面。”
虽然不希望对方执行自己的圣旨,但当臣子真的无视它的时候,皇帝却又怒(shubaojie)不可遏。白文选正是因为知道这点才迟疑不决,不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邓名同样心里有数,但是邓名对永历并无丝毫期盼,只要永历还能活着坐在大明天子的宝座上就行。从这个角度上说,永历对邓名的怀疑也没错,作为个曾经的现代人,邓名对皇权的蔑视要比李定国白文选彻底得多,后两者可能会对某个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不满,但绝对不会像邓名这样对宝座本身都毫无敬畏之情。
而今天缅甸使者带来的要求,听上去也不像是莽白能够编出来的。永历看了遍(fanwai.org)缅甸人要求他抄写的草稿,感觉这很像是他的内阁帮忙拟的,内容十分恶毒,口气也非常不善。如果真的把这封信送去邓名那里,对方很可能会脸上挂不住而后退段,起码继续向瓦城进军的可能性不大。
这封诏书里通篇都是对邓名的怀疑,裸地质问他此番勤王的用心,更严厉地指责他是想假缅人之手谋害皇帝;如果对方是臣的话,见到这封信后为了掩人耳目,为了避免军心浮动,多半会暂时退避;而如果邓名忠心耿耿的话,见到这封诏书后估计也会心灰意冷,那些腔热血想勤王报国的川军将士,见到这封诏书后多半也会大失所望,生出不愿再为皇帝拼命的念头来。
永历很清楚这封诏书的效果,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缅甸派来了很多使者,来之前还把永历的诏书抄写了很多份,张贴在明军营地里,有些缅甸人不顾死活地在明军营地外大声朗诵。
“皇上责问我的居心吗?”听了大概内容后,邓名很有涵养地命令手下让缅甸使者随便说,根本没有阻止的意思。
这段时间里白文选没有继续向阿瓦进军,而是原地等待邓名的部队。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川军抵达白文选的营地与滇军会师。除了这些明军外,庞高还拼凑了些军队来助战。邓名并不在乎这些刚刚筹建起来的缅甸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很看重这支军队的影响,毕竟这是支打着和莽白模样的东吁王朝旗帜的军队,无论是用来占领瓦城还是控制瓦城周围的乡村,效果都和明军赤膊上阵完全不同。
和这些缅甸军队起来的,还有些刚刚被邓名软硬兼施拉进莽鲁政权的宗教领袖。到现在为止,邓名觉得他们对莽鲁政府的支持还是被迫的成分多,所以邓名需要他们来见识下明军的战斗力。邓名和他们友好相处,尽可能地消除彼此间的距离。
邓名对这些合作者非常客气,允许他们旁听些不重要的会议,并努力向他们介绍战局的进展。今天莽白的使者送来永历的诏书后,邓名也没有试图向这些同盟者隐瞒诏书的内容,而是让他们列席,和白文选邓名共同接待缅甸的使者。
邓名把莽白使者团带队的人叫来,告诉他:“何必这么麻烦,我这就召集部队,让你们当众宣读皇上的旨意。”
虽然不知道邓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既然明军将领如此麻痹大意,缅甸使者也决心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
邓名和白文选把军队召集起来,让使者宣读永历的诏书。永历不但再次否认了缅甸软禁他的事,而且刚写了没几句就开始质问邓名到底想干什么?问邓名是不是想陷害君父,以成全自己的狼子野心;甚至说可以禅位给邓名,只要他不继续祸害缅甸,不要让缅人迁怒(shubaojie)于尚在阿瓦的皇帝全家就好。
“如果我是岳王的话,听到这里恐怕已经泪流满面,跪倒在地连呼‘死罪’了吧?不,不对,岳王早就领命退去了,君父的命令,哪怕明知是错也要执行的。”周围的士兵中已经响起了不安的嗡嗡声,但邓名依旧(fqxs)面不改色地听着,还能在心里不时地评价番。
诏书话锋转,又说到了白文选,斥责他不要逞时之快,或是被别人蛊惑而陷君父入险地。
听到此处,邓名就转头去看了看巩昌王,见后者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失望之色,任凭谁听了这样的话,都会对皇帝更加失去信心了吧。就算缅甸人的战斗力再低,攻打他们的都城也是要流血牺牲的,士兵们很容易就会生出疑惑:我为什么要为这样的皇帝而死?
“在我的前生,李定国白文选肯定是没有救出永历的。那时候是不是也因为永历让将士们失望了,不愿意继续拼命下去?”邓名边想,边耐心地听着诏书。队伍中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些川军军官的脸上露出激愤之色,任凭谁跋涉千山万水来勤王,结果却受到这样的怀疑,都会怒(shubaojie)发冲冠的。
读完了圣旨后,缅甸使者就转身看着白文选和邓名:“巩昌王保国公,你们要抗旨吗?”
此时白文选已经是心灰意冷,反正他这次抢的东西不少了,军心也被这几道圣旨折腾得差不多了:“既然是皇上的意思,微臣又怎么敢不从?”
“不错,巩昌王和本公都是忠贞不二的臣子,怎么会抗旨?”邓名抢上步,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如果这是皇上的本意,那本公今日就退兵。”
“不过,这是皇上的亲笔信吗?”邓名转身指着那份原稿,大声问白文选道:“巩昌王见过皇上的御笔亲书,还请鉴别下。”
白文选知道邓名从来没有见过永历的笔迹,这鉴别工作只能由自己来做。虽然白文选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但还是走上前仔细看了看,点点头:“正是皇上的笔迹。”
“白文选,你这是什么政治悟性?”邓名横了白文选眼,腹谤道:“我踢了李来亨脚,他立刻就能明白过来。”
“我看不像皇上的笔迹。”幸好白文选的声音不大,邓名马上高声否定,同时伸手把那封诏书从白文选手中抢过来扯成两半,然后高举起双手,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它撕得粉碎,宣布道:“巩昌王说了,这是伪诏!”
“为什么莽白要伪造诏书?”当着使者的面,邓名向面前的官兵们喊道:“因为莽白已经穷途末路,知道阿瓦保不住了,所以才用伪诏乱我军心!将士们,莽白痴心妄想,要骗我们退兵呢。”
邓名又转向大惊失色的缅甸使者,冷笑道:“如果要我们相信这不是伪诏,就让皇上亲自来和我们说。要是皇上亲口让我们退兵,我们立刻就退兵。”
轰走了缅甸使者后,邓名又把那些合作者找来:“凡是有违诸位和我的协议,有违莽鲁大王和诸位利益的诏书,都是伪诏——我的诚意,诸位应该都明白了吧。”
第21节烟雾上
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三月,明军对阿瓦的围攻已经进行了快个月了。此时川军依旧(fqxs)不是攻城的主力,直到现在川军也就赶来了四千多,明军对阿瓦的包围圈,有差不多三分之二是白文选负责的。开始邓名曾经想用地道爆破,可是阿瓦城内有不少火炮,在城外也有不少据点。邓名就打消了这个主意,开始制造蜡模,打算浇筑几门爆破车出来,等明军接近城墙后使用。在攻击缅甸外围据点的时候,邓名广泛采用了地道爆破,除了火药消耗很大以外,倒是起到了锻炼部队的作用。
这个期间莽白又试图派使者来和明军谈判,但都被邓名直接轰走了——现阶段邓名觉得和莽白没有什么可谈的,让对方交出永历天子和朝廷官员对方肯定不同意,而这个却是明军的谈判底线。因此,只有进步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才能回到谈判桌上——虽然端掉莽白是邓名的最终目标,但如果谈判能够加速这进程他也不介意利用,而且谈判也是种心理渗透的方式,说不定能够进步瓦解那些动摇者的斗志。
白文选负责从城西北到城南的包围圈,邓名负责城北到城东的防线。目前明军对阿瓦城的包围,其实只是切断了城周围的大道,而且控制了阿瓦附近的村庄,让莽白难以得到人力和粮草的补充;仅凭明军这两万人,想把阿瓦围得水泄不通是做不到的,也无法阻止阿瓦城内外的消息联络。
现在滇军和川军都不断向内压缩缅军的阵地,希望能够早日把缅军赶进城去,然后开始对城墙的进攻。
赵天霸今天负责指挥对城东个缅甸据点的进攻,由于明军大部分兵力要用来维持包围圈,所以邓名交给赵天霸的进攻兵力只有数百人而已。
“今天城东的战事如何?”
“缅人的火铳实在是太多了。”赵天霸摇摇头。火绳枪在野战的时候弊病不少,但当有营墙保护时,威力就充分显示出来了。今天赵天霸和据点里的缅军磨蹭了两个时辰,总算把壕沟挖到了堡垒墙根下,但想挖掘地道去爆破堡垒,估计明天天都未必能够完成,若是不幸遇到了地下水,还需要另外选择地点。
“嗯。”邓名很清楚线部队的难处。缅甸这么个小国,但火绳枪却是不少,明军即使披甲也不安全。而随着明军大量使用爆破战术,缅甸人在这近个月的攻防战中也锻炼出了些本事,想出来灌水的办法,给明军的行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今天赵天霸对城外的据点的攻击,又导致了三个明军士兵阵亡五个人负伤,加上生病等其他原因,川军每天都会减员十余人。不过邓名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不想把缅甸华裔直接补充进他的部队,而莽鲁政权的军队现在还指望不上。
邓名和赵天霸等军官商议明天的攻击计划时,个卫士来报告:“大帅,巩昌王那边派来了使者,说是巩昌王想请大帅过去商议军务。”
“好,我这就过去。”两人的任务如何分配早就商议好了,邓名知道白文选派人来叫自己,那定是有什么紧急军情。
让军官们继续开会,邓名就带着几个卫兵跟着白文选的使者赶去城西的滇军大营。
见邓名抵达后,白文选就让自己的卫士都退出去,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白文选掏出封信函交给盟友:“这是晋王刚刚派人送来的,我还没有在军中公布。”
邓名打开李定国的密信看起来,很快神色也变得凝重。李定国在信里首先询问了明军的进展,以及可否有天子的准确消息——这都是李定国来信必提的事。其后李定国就说到贵州的动静,他告诉白文选水西安家果然抵挡不住早有预谋的吴三桂,而且平西王过年也不休息,在正月二十日左右就攻下了水西的老巢。
因为白文选带着军队进攻缅甸,而且此战还占用了云南大量的资源,所以李定国始终无法去牵制吴三桂,帮水西创造个喘息的机会;逃离老巢后,安家领袖安坤投奔周围的土司,但却无人接纳,二月底的时候被吴三桂抓获处死。至此水西之事结束。吴三桂已经上书清廷,请求把被征服的土司领地编为大定黔西平远威宁四府,估计清廷不会不准许这样的要求。
小说推荐